【篇一:小乔,永不失约】
小乔?没错,是小乔。
透过那个布满灰色的个人资料,轻轻地昂起头:妈呀,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和小乔已经是两百余天的好友了;尽管如此,和小乔依旧未曾谋面过,小乔的庐山真面目我还真的没有见过。只能透过相片,在心中、脑海中勾勒着一个“大哥哥”的完美形象。
也许这篇文章,依照我的性格,我早就写完了;可是,我对你嘴中的“矫揉造作”四个字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要的就是水到而渠成,我明白灵感它会来,所以我等。
小乔总说:“哈哈,没见过面,就说你不了解我吧!”是的,两百天,或许不可以了解一个人,可是从理性上讲:我的感觉之中,小乔不仅仅扮演着我学哥的身份,和其他人不同,他更是我生活上的导师、文学上的依赖。
记得今年博客征文的主题是“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当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像是铺了一层面粉,一片空白。绞尽脑汁,依旧想不出什么写作思路,而要的是一种创新;一种让读者看后为之点赞的新颖反应。接连想了好几天,就我的智商,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无奈之下,只好找小乔求助了。
轻轻点开那个熟悉的对话框,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敲打着……
“小乔,我得和你探讨一下。本次博客征文的主题是“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所谓文明,很直接的呼吁,我总感觉很老套、很俗……我想要换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去写、去体现,可是我又想不出用什么方式;我该咋办?给我出出主意呗。”
由于小乔在学校,大于一个小时之后便回复了:“可以用片段式,就是几个故事堆叠。可以搜几个公益视频,然后把视频的内容写成文章。”
就这样,小乔为我引出了写作思路;很快,这篇参赛作文就搞定了。
前几天,在辅导班受了委屈。我把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借给一个像我一个喜欢写作文的初二学妹,旁边的同学不仅对这本书的题目指指点点,也对霍达指指点点;又说各种讽刺意味很深的话语,如在打我的脸一样。我便在心中燃起了“仇恨”的火苗,可这种情绪很快就被我遏制住了:回家后写作文记录这件事。
下午回家,当我记录完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心里还不是个滋味:万一,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如何是好?还是找小乔说说去吧。
小乔则告诉我说:“这都是小事,中学时代,价值观还在形成中,也不必批评别人太多。”
当我谈及中国的作家以及作家这个职业的时候,小乔则告诉我:“中国当代能称上作家的不到二十个人,写这东西的大多是混饭吃,搞商业化。明确的志向的确立并不是越早越好的,困顿以后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小乔的话是很在理的,毕竟他是过来人嘛。听小乔说了这么多,我的心以及郁闷的心情便豁然开朗了,心中的疙瘩解开了。神马都是浮云,唯有读书和写作是让灵魂以及心理放松的方式。
小乔的身上总带着一股正能量,每每我提及大学之后的生活以及工作时,小乔总说:“我还没想好呢!”是啊,明确的志向的确立并不是越早越好的,困顿以后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如昨日的尾端一样,“奇迹,是靠双手创造的”。作为二月花人,不管哪一季,我和你永不失约。
永不失约!小乔,我看到了,我也答应了!
【篇二: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兴亡,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最终,这个家族也演变成了悲剧。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那种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时的凄婉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理想。她是美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莫不静好。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仰柳阴多。央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年龄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可惜命运不会永远眷顾她,美丽的花儿还未及绽放,便遭遇了倾盆灭顶之雨,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二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妈妈,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巨大阻碍下,新月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诗人艾青说:理想狡猾的像蝴蝶。但它却会一直存在于你的生命中,直到你的呼吸停止。理想,是灵魂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般,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之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接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暴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高中三年,漫长而短暂,我的理想就像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不惧风雨,始终为我指清方向。而我,亦如奔跑中的新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穆斯林的葬礼》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冷静叙述故事的字里行间,给我们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轨迹,是一本艺术,是回族人的骄傲。读它,是徜徉在一条穆斯林的长河,是一个艺术享受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
霍达曾这样描写自己的写作状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费尽心力塑造的主人公,看似陌生新颖,其实谁身边没有一个“她”呢?有时甚至自己就是她吧!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那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毕竟经历了对自己心灵冶炼的过程,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更何况她还活出了自我的状态,真我的追求。人就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啊!
人生匆匆,若能读懂一本书,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个人,那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吧!走进她吧,走进《穆斯林的葬礼》,你会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然后你会坚定的告诉我,不负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