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探索宇宙】
我模糊的睁开眼睛,看见卡卡鲁忙绿着,他看到我醒了,对我说:“主人,您醒了,今天是80776年1月6日,您不是说要去旅行的吗?”本来睡意朦胧的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把睡觉忘到九霄云外了。
我迅速穿衣洗口,洗脸,吃完早餐我就拉着卡卡鲁出去了。我坐进微型小车里飞快赶往航天飞船。我坐在NDO--26号宇宙飞船上,飞往火星,在飞往火星的路上,我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水星,看到了万物丛生的木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土星。
终于到了火星,虽然火星的名字里面有火字,但是并没有熊熊大火,而且也不热,反而还很凉快。我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生怕踩到一些不明生物。走了一个多小时,正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居然看到了我的好朋友胡旋宇的家。在这里遇到他,对我来说就像遇到救命稻草一样。
我一路慢跑过去,在这里他可是我的百事通,我不知道的一些事情,他就非常细心给我讲解。他跟我讲了许多关于火星的事情,有这里的地形地貌,这里的气候,还有这里的食物,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我这里玩一玩,那里玩一玩,不知不觉已到黄昏。我急忙赶回飞船里返回了地球。
【篇二:有趣的饸烙面】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五彩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悲伤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而我的童年却是非常有趣的……
在我的记忆里,我刚上小学那会儿,认识的字还没几个的时候,就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记得那会儿我和妈妈经常去一个面馆吃面,面馆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格格”面。我心里就想“格格面”是什么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就问妈妈,“妈妈,‘格格面’是什么呀?”。“‘格格面?’”妈妈一脸疑惑地说。我用手指向牌子,一边指还一边说:“就是‘格格’的那个‘格’呀!”。妈妈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扑哧一声,妈妈一下子就笑出了声,“那是什么?‘格格面’?”妈妈笑着说。妈妈停止了笑声,低头对我说:“那是‘饸烙面’,和格格是有差别的,‘饸烙’两字是食字旁和火字旁,而‘格格’是木字旁,还有‘饸’字的右面是合并的合,这几个字是有区别的,看字可要仔细啊!”
因为平时我看字都不看细节,所以才闹出了这么一个笑话,不过听妈妈讲完,我就能分辨出这几个字了,我顿时感到汉字之间真的好有趣。
我暗想,我一定得改正马虎大意、不认真的毛病,别再像上面一样弄出笑话来。这就是我“有趣的”童年,“有趣的”饸烙面。
【篇三:我爱甲骨文】
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开始教我识字,一撇一捺是“人”字;四四方方是“口”字;“口”字把一横吞进肚子就成了“曰”;“曰”字长高变瘦了就是“日”字;一人是“大”,二人是“天”,二人把“天”都撑破了,那就是大丈夫的“夫”字了……这些横平竖直、端端正正的文字是多么有趣呀!
慢慢地,我认识了更多的汉字,也知道了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同一种读音又有好几个不同的字,一不小心就读错写错了,我常常分不清“土坑”和“土炕”,把“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把爬字的偏旁“爪”写成“瓜”……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用红笔把它们圈出来,我自己也感到很惭愧。从二年级开始,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接触到了甲骨文。哦,原来我们还有这么酷的文字,原来我们的每一个字都大有来头!老师给我们讲解甲骨文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临摹、讨论,从中领悟了不少知识。你看,坑是提土旁,表示土里洼下去的地方,炕是火字旁,表示用火取暖的床,那么坑和炕就容易区分了。再看川流不息的川字,在甲骨文里,是用两条弯弯曲曲的线来表示呢!岩壁耸立的两岸,中间的虚线表示湍急的水流,那么,川流不息的川必定是川,而不是穿啦!而同样的道理,爬是要用爪子,而瓜表示藤蔓上结的葫芦,跟“爬”可是风马牛不相及。通过甲骨文,我才发现我们的文字有很多奥秘!
现在,陈老师经常鼓励我们用甲骨文画画,同学们你一张我一张,画得可起劲了。这些画有的用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有的被做成了别致的卡片;有的被同学当成艺术品挂在家里;还有的被画在扇子上、衣服上……这些古朴的文字,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同学们可以用它们描绘连绵不绝的远山、波光粼粼的水面、悠然垂钓的渔夫、妙趣横生的小动物,很多老师看了也连连赞叹,说:“原来我们的文字里藏着画。”
我越来越喜欢甲骨文了,期待着自己有更多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