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于的作文

【篇一:只恐夜深花睡去】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我便在这样的清晨被曦光轻柔的吻所唤醒。洗漱,整装完,便一个人早早的出发去学校。天空一改昨日的晦暗,已是碧空如洗,雨后的初霁是心灵的清晰。行于林荫小道之上,一路烟霞,莺飞草长,鸿日徐升,越柯而入,暖而不燥。树叶也是绿意喜人,仿佛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我卸下一切束缚,闲庭漫步于校园之中。暮春的校园,南风入弦,枝头轻摆诉新颜,微雨过,燕初还,清风欲浅唱,桃李嫣然草木间。

静静谛听这些美好,竟还听见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乐天馆前,樱花、海棠皆已开放了些许时日,虽形貌昳丽,我却总归说不上喜欢,大约是因为它们已然盛极的关系。不顾。

眼旁似有一乱红飞过,始知这一隅竟还有一株海棠。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她比前面几株都瘦弱些,美丽却不减分毫。周围俱是乔木,新绿将她曼妙身姿遮挡。“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平添一种别样韵味。忽忆起,《红楼梦》中众姐妹抽花签玩乐时,史湘云便正中海棠签。“香梦沉酣”,如美眷,如海棠,似娇颜。

海棠素有“花中贵妃”“国艳”等美名,自然每株都是极好的,我却独爱这一株。她玉立于众绿木中,用岁月在花上写诗,如若没有那绯红的红蕾,或许根本无人知晓这是一株海棠。“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她深知自己不是平凡无奇的树,她是傲然的花!不该,不能,也不会放任自流,而是勇敢的积蓄力量,汲取精华,等待春吹响最后冲刺的号角!

每一朵花的兴谢,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她们绽放,她们坠落,化为春泥,芳魂散去。或许不会有人记得这些落红,可她们来过,盛放过,奉献过,便已无悔!

我们乐中人似就是那落红,而乐中就是那引得无数玉瓣前仆后继的去奉献的海棠。或许曾经比被人羸弱,但终会重光,重如宝珠般奕奕灼华,光耀四方!

清脆的铃声将纷飞的思绪拉回。我最后凝视一回这海棠,终是转过身去,踏上归途,微笑缓缓攀上嘴角……。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篇二:心灵深呼吸】

人生在世,便不断呼吸,使人清净。而当你读完一本书,写下一篇文章,也有清净之感,这便是人生的深呼吸。春秋战国,孔子,周游列国,不断学习,三省,教育弟子,这是他的深呼吸。

再往前看,晋城一小县城中,官印被挂于堂前,为官者不堪朝堂乌浊的空气,拂袖一挥,转身踏入田间野屋,独伴五株柳树,若有人相邀,则欣然去往,兴尽而归。若无人来邀,则夕露沾衣,提锄除草,至带月荷锄归,又或是卷着书,斜倚杨柳,在微风中曛着,为文字迷眼。他忍受不了朝堂的雾霭,在自己的净土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呼吸。

再溯至大唐,一袭白衣酒中成仙,于幻梦中点染出不朽诗篇,酒十斤,诗百篇,醉时论道,醒时折花,在红尘中飞仙,呼吸间,不沾红尘气,只余仙气渺渺,不可追寻,空让人赞叹。

再溯,一人青眼见人,白眼看妖。行于山水之间,让那世与浮名散。兴致于抡起大锤,震得金属铃鎯作响,期间,谁也不见,无论你是人是鬼,都等我的精神呼吸完,清净如水,方才见人。

人,呼吸浑浊,而佛,则已在极乐净土中完成一次次的精神呼吸,超脱于人,已完成人生的深呼吸,身或腐朽,可精神不灭。

你看那罗马随处可见的雕塑,不就是米开朗琪罗呼吸的遗产吗?而那一曲曲感化人心的钢琴声,在人的心头一个个音符敲击。不是贝多芬,或是莫扎特又或是哪位大家对人们所呼吸空气的净化吗?

人,生在世,所呼吸的环境无可选择,但你可以选择在精神的那片净土,那不沾一丝尘垢的天堂呼吸。

那个地方,有着人类历史上无数的圣贤,他们会为你引路,教你呼吸。

那个地方,无疆无界,任你自由追寻,歌于山水,行于白云,歇于星辰。

那个地方,不见红尘,你可以吼叫,可以奔跑,可以打滚,一切,都任你自由呼吸。

扬起长帆,驾舟孤航,在精神的海洋中乘风逐浪,沾一抹浪花,清凉,畅饮一口海风,舒爽,只愿世间众人,皆能完成人生的大呼吸。

【篇三:毅行】

红尘滚滚,记忆潇潇。所有的瞬间都将成为永恒。

太阳沉思着从地平线升起,俯下那带着金冠的前额。云儿乘着思绪慢慢地飘,时不时遮挡住耀眼的金光。寂静的土地中有百合萌生,枯萎的茉莉重新展开花瓣。这勃勃生机的样子让我不得不去赞叹他的美好。在这样一幅顶好的江南画轴上,有着这样一群更加富有生机的少年,讲画卷装点得更加美丽。

任耳边呼呼风啸。我们直将熟悉的青山绿水抛在身后。忽然谁的口哨惊动了树上的鸟,谁都歌声令路旁的花都为之唱和。汗水滴在衣领上,水印慢慢地缩小,只留下一点盐渍。每个人都已经很累了,重重的喘息声,淋漓的汗水。从一开始的欢声笑语到现在都互相搀扶可是到山顶的时候,每个人脸上的笑靥,都是那样的好看。

我站在高处听着风,不得不觉得感慨。行于天地之间,我们如此渺小。在永恒与无限面前,我们苦旅流浪。沉云压境,这将会是一场风、雨、人的一场宿战。了然风雨本无须避,早已成了人存在的一场形态。飘茫无措,需要一个空旷而辽阔的未来。我漫无目的地循着惯性走,一走就是多少年华。于是满怀目的,于是漫无目的,于是孤寂,于是茫然。身后是一连串的脚印、叹息和未曾熄灭的火苗。或许青春就是这样,闷而狂。

我们总是在行走,在青春这样一条绵长有苦短的路上,四处流浪。没有山高水长。我们拼个头破,撞个血流,也亦是不怕的。偶或回顾起身后路,谈当时已惘然。翘首前瞻,天地悠悠,怆然涕泪流。我们对酒当歌,看路在脚下蜿蜒。

在每一双苍老的眼睛背后,发现人间正道是沧桑。变化与变化,分与分,秒与秒之间的我们追溯到一个绝对微小的时刻的时刻,那里有我们未逝而将逝的年华恬淡如水,无怨无悔。而正是这无怨无悔,我们行于天地间,趋向永远。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少年意气行罢。

【篇四:我的青春摆渡人】

许多人说我老成,不苟言笑,怎么会的!十四五岁正是激情如熊熊烈火,热情似滔滔江水的时候,我怎么就老成了呢?但,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确实,我至少不会动不动就跟亲友拌嘴,再所谓的“叛逆期”里我从未表现过“叛逆”。究其原因,还是汪曾祺,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深刻地影响了我。

初二时胡乱写些东西,惜无师承,显得很散,而冗杂啰嗦,老师建议我读汪曾祺,苦读好一阵子后,写了一篇练手。老师看毕,说“更啰嗦了。”

这个怪老头的文章与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格格不入。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惊天动地,亦没有最后一声大喊:啊!然后空发一阵好像很高深的议论。小说、散文总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让我这个受过多年良好“语文教育”的人有些无所适从。他的《五味》、《故乡的吃食》、《昆明菜》之类,既没有人,也没有事,只是单纯地写这些吃食。这有什么劲啊!别说,多读读,好像有那么些味儿。细数一下:东北的李连贵大饼、北京的豆汁儿、无锡的炒鳝糊、广西的酸笋肉丝汆汤下面、贵州的鱼腥草、山东的锅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全国叫他吃了个遍!半夜被勾引得涎水直流,赶紧拿来一个咸鸭蛋解馋,却总感觉没有“高邮咸蛋”那样细腻,以致曾梦想周游全国。母亲问为什么,答曰“增长阅历”,“还有呢?”“吃!”

汪老小说中,常可以嗅到旧社会的气息,阴湿的江阴小镇,店面灰暗的保全堂,落魄的“岁寒三友”,憨憨的明子,古怪的高北溟……当然,也有开国后的羊舍一夕,在油中滋滋作响的黄油烙饼,被污蔑的沈沅……,都是那样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事物。有些作家认为旧社会是落后的,“文革”是残酷的(的确如此),就主观的把丑处放大,胡乱推出来一些丑陋不堪、难以入目的浆糊,义正言辞地告诉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汪老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坐下来,一张一张地给你看过去的写照,自己在一旁静静地解说……却更让人心动。我的老成,也许是从此而来吧。

在滔滔不绝的热情的骇浪中,理智的孤帆不知何时就会被一个浪头打翻,所幸青春得遇汪老,他的幽默,他的恬淡,他的中正平和,使我的河流改道,山川变色,既不失大江东去的豪放,又不失小桥流水的细敏,使我一个为学业所累的学生,可以学会细嗅生活,品味真情。

热门推荐
1因为有我
2一路上有你陪伴
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4痕迹
5一件暖心的事
6学骑自行车
7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8三生有幸遇上你
9星空遐想
10乡村风光
11我爱古琴
12游莫愁湖公园
13活着读后感
14春天的脚步
15妈妈,我爱你
16清迈之行游记——参观夜间
17与梦同行只为那一瞬辉煌
18我心中的麦田
19爱在细微处
20书简,重拾那份精华
21月球探险
22花园
23向祖国献礼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26在碰撞中发展
27我咋这么帅呢
28最后一次广播操比赛
29游杭州野生动物园
30学画画的过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