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鼠整容】
老鼠终于逃脱了黑猫的魔爪,他正暗自庆幸。看到松鼠趾高气扬地吃着花生,老鼠气不打一处来,“你也偷粮食!”
“又如何?主人不知道就行了。”松鼠啃着花生仁说,“你呀,要想跟我一样,得先换样子再说。”话音未落,老鼠就一溜烟地跑进书洞,拿了本书翻找起来。
改样子……有了!去整容!老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进整容院。整容师问:“你要整成什么样?”“呃……这个嘛……”老鼠想了想说,“加条兔尾巴吧。”“OK,包在我们身上,再加个双眼皮怎么样?”“四眼皮吧。”老鼠以为眼皮越多越好看呢。
整容后的老鼠一点也不像老鼠了。他待在研究院里,每天都有人来看他,专家们一天给他抽十次血,他吃的是小蛋糕,喝的是牛奶。消息灵通的同类看见了,认出了他,于是几乎每只老鼠都进了美容院,兔尾巴存货以每秒五根的速度卖出。兔子的尾巴就是这样变短的。
人们发现有这么多新型老鼠,就把最早做了整容的那只老鼠抓住制成了标本,用于纪念新型鼠种。可是,新型老鼠依旧四处偷盗,本性难移。如今,联合国已发出通告:严格控制新型变异鼠类的数量,适时消灭老鼠。
想要改头换面,光改变外表可不够,内心也得整整容。
【篇二:书包减肥记】
上课铃响了,老师微笑地对我们说:“请同学们把书包拿到课桌上。”同学们很费劲的从书洞里拿出书包,沉重的书包被大家放在了书桌上。
老师一声令下,原来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只见有的同学直接把书本倒了出来;有的同学一本一本地往外拿;还有的同学把头伸进了书包去拿。我也开始行动起来,我先把书包打开,把书本很快的 拿出来。不一会,原先又沉又胖的书包转眼间变得空荡荡的。现在放眼望去,教室里同学们课桌上的书本堆积如山。
接着,老师又说:“请同学们把今天上课用的课本、文具装进书包最后放进书洞。”听了要求后,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桌面上的书本渐渐减少。到了最后,有的同学桌面上留下很多用不到的书;有的同学桌面上留下很少的书;还有的同学桌面上很干净。
通过大家的努力,原先又沉又胖的书包终于变小了,能顺利地放进书洞了。书包减肥成功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平时要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也要感谢老师举办的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篇三:以书为伴】
古人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与书,也好似挚友。
儿时的我就喜欢读书。却因读书时常会打扰到学习,就连老师都无法让我的心思回归学习时,母亲却与我借此名义,打了无数次“书仗”。
1、学习时,“窃读”。
写作业时,我的心思一动一动的,心思压根就没在面前的作业上,“上一次读到哪儿了?书放在哪儿了?书洞右边第三列,不错。”我想着。终于等到母亲走了,我才从书洞找出那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且耳朵机灵地动着,听着外面的情况。若一有声音,我就“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书藏了起来。
2、吃饭时,“小读”。
吃饭时,我在母亲不耐烦的眼神下依然拿起书读着。书中某些情节经常使我动情。二十分钟的吃饭时间,几乎十五分钟用来读书,五分钟用来吃饭。
3、出游时,“畅读”。
深秋渐渐到了,我找了个理由回到故校。
故校边有一个小园,园里有一个小亭。儿时,那是我的乐园。
看着亭外的树上,一只只黄蝴蝶轻盈地落下,落到了绿黄相间的地毯上,也落到了我的心里。
心中不免有些惆怅,拿起一本书,坐在亭内,耳旁听着风吹落叶“刺啦啦”地响,内心投入了书的世界。
就这样,秋叶变成了冬雪,而亭子依旧,书依旧陪伴着我。雪、叶,两种事物一同蹿进我的心里,难免悲凉,难免惆怅。
窗外冷风呼啸,书陪伴着我走过寒冷,给我温暖。
蓦然回首,这意境优美的读书时光,在呼啦啦的青春里,闪着温暖亲切的光。在两点一线的平面生活中,这记忆仍着素色,在那里闪着它不平凡的光。关乎记忆,关乎根源,怎不值得终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