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鼠曲草的作文

【篇一: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初一放纵已逝,初三紧迫未临,整天无所事事的我,被虚拟的蛛网紧紧攥住,厚重的狼烟在我与父母间此起彼伏。苦苦棹起一叶小舟,纵使手持一方罗盘,在茫茫书海也迷失了自我。昔日目标不知是否还要坚持?手机响了,是熟悉的声线,是熟悉的喃喃,是最熟悉的外婆,她所说的正是我熟悉的铃声歌词:“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回来了?”“嗯,我回来了。”记得那是过年前,冬日的稻田只有零零星星燃烧陨落的杆头狼狈昂首,干涸的灌水渠唯留几点绿意顽强挺立。没有了平常的劳动号子,仅仅是缄默的稻草人,恰似那首熟悉的歌所吟:“稻草人吹着风唱着歌睡着。”两顶草帽闯入画面,“看准这种,我们这叫‘白头翁’,我们要叶小的。”外婆带我出来找的是制作“茨壳粿”的“鼠曲草”。花蕾和枝叶都覆盖着白色似雪的絮,淡黄的花朵,若油菜花,绿意盎然。又绽开一种只属于草木的气味……

随着稻田的延伸而去,空气中残存的馥郁稻香与“鼠曲草”的幽幽清香不断交糅,似乎回到外婆的厨房还能嗅到。“咔咔”,镜头一转,刀芒上下闪舞,砧板上筛过的芯叶切碎,叶入锅,“咕嘟”,待水烧开,锅中的绿浪已上下翻腾。“记住啊,第一遍苦水不留,沥干。”过水,捞起,舂烂,撞入绿色天然汁液的是收割碾好的糯稻粉,再次邂逅草木幽香的是糯稻那灵动蔓绕的清香,慢慢形成不粘手的团块。外婆黝黑伤痕累累的双手与这墨绿色形成强烈对比,在一旁慢慢欣赏的我渐渐被心酸占据。拉扯,拍打,翻动,即使格格不入也阻止不了外婆得心应手地玩弄眼前的面团。团块分小,捏成圆饼。两种熟悉的粿印,巧手一敲,模离粿落,垫上蕉叶蒸熟,也可再煎炒。“做好了。”外婆紧绷的神经终于舒缓。

趁着我大快朵颐,外婆开始批发她的人生经:“明年要初三了,别再老是玩手机了”,说着夹起一块纯馅茨壳粿放入我碗中,“还有,区别于红桃粿,还在于红桃粿还要加‘缨米’的人工食用色素,所以茨壳粿更加保存了原味,你学习也要这样保持原味初心,为目标努力。”美食治愈心灵,良言净化思想。唇齿间迸开的一股清幽香气,进而直达心田。“为什么人要这么脆弱堕落。”不要一昧寻找虚拟游戏带来的快感,虽然追逐目标学习困苦,但也要保持一份初心,为最初的目标努力。

想放弃时,现在的我总会对自己说:“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心灵的小船改航在稻香河流上,而我,轻轻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篇二:思念的味道】

有一种味道,你以为自己早已不再依恋,却因一处摇曳的烛光洒落了一地思念;有一种味道,你以为自己早已不再留恋,却因一阵久违的幽香氤氲了潮湿的眼眶……

那是阿嬷做的鼠曲粿的味道。

逢年过节,阿嬷总会早早到街上买好鼠曲草——鼠曲草,是生长于田间常见的野草,立春一霎微雨过后,就蓬勃生长起来。它不似其他植物那般翠绿生机,那是一种苍白色的绿,却独有一种朴素踏实不可言说的美。潮汕人喜欢将鼠曲草制成粿品,粿品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是我幼时最爱的味道。

阿嬷将买来的鼠曲草仔细清洗三遍后,晾干,捣碎,倒入面粉,用力在面盆里揉弄,时而抓起一把面粉,时而换个方向继续和匀,动作干净利落,一道道工序细致妥帖,有条不紊。阿嬷的手在金色的阳光中忽上忽下,和着庭院的潮剧,定格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童年画卷。

和好的面团,透着淡绿色的色泽,那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翠绿,透着春天的明媚。阿嬷疼爱我,总是卯足了劲在粿里加各种馅料,肉粒,虾米,香菇粒……每当阿嬷把丰足的馅料放在粿皮里,我总会睁着好奇的眼睛,不置信地惊呼:“哇,这张小小的粿皮,竟能装下这么多的东西!”童稚的话语总惹来阿嬷开怀地笑,她宠溺地看着我,笑着说:“我家的傻丫头哟……”是啊,潮汕祖辈把日子拉得细密绵长,包裹在一枚枚精巧的粿食里,幻化成潮汕人心头那永恒醇厚的味道。

热腾腾的白气从锅盖下钻出,空气中飘洒着荷叶的清香,新鲜出炉的鼠曲粿在我热切的目光中终于揭锅。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结果却被烫得到处乱跳。这时阿嬷总是微笑着说:“慢点吃,慢点吃,小姑娘家这么急性子!”我却顾不上那么多了,张嘴又是几小口,味蕾瞬间绽放——鼠壳草扯出缕缕清香,和着肉粒、虾米的香气,在舌尖旋转舞蹈。豆沙的清甜爽口,也与鼠曲草的味道完美结合,让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每次我总能吃上好几个鼠曲粿,这时才会想起旁边的阿嬷,举起鼠曲粿送进她的口中。飘渺的雾气氤氲在房间里,映着祖孙两人欢乐的笑颜……

如今,宠溺我的阿嬷变成一张黑白照片——阿嬷笑靥依旧。如今再也不会有人为我精心制作鼠曲粿。鼠曲粿到处有得卖,我却找不回那熟悉的味道了。那些翠绿色的回忆只得在梦里寻找了!

时光翩然轻逝,阿嬷的鼠曲粿隔着时光的河流,与我相思凝望……

【篇三: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说起清明节,就不得不说清明果。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就会早早地起床,到野外踏青,折柳枝,顺便找一种叫“茗”的野草(鼠曲草)。回到家里,爸爸给我编了一个柳帽,又在门上插上杨柳枝,我感到很好奇,为什么要把柳条插在门上呢?爸爸说:“插柳和吃清明果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贤人介子推。”

据说当年介子推为了明志守节,不肯出山,最后被焚身在大柳树下,第二年,一同被烧的柳树居然死而复生了。从此以后,家家户户在清明节都要戴柳帽、插柳条,以此纪念介子推。

要做清明果了,奶奶把摘来的“茗”清洗干净,和糯米粉揉成面团,妈妈在厨房剁肉馅,接下来就该爸爸和爷爷上场了。他两轮流上阵,不停地在石臼里舂打,直到糯米团变得翠绿翠绿的才停手。

这时候,妈妈把调好的馅料端了出来,全家人齐动手,包清明果……

夕阳穿过窗前的大树,洒进斑斑点点的日影。一家人忙碌了一天,清明果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顿时烫得我龇牙咧嘴。爸爸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晾凉了你再吃。”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一边吹气一边吃。清明果软软糯糯的,很弹牙,那种味道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全家人一边吃着清明果,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其乐融融,沉浸在快乐的时光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叫人“断魂”的不该是酒,而是美味的清明果吧。

热门推荐
1雪路小径
2遇见的
3最好的奖赏
4我和书的初见
5我眼中的最美教师
6可爱的我
7怀念我的班主任
8我喜欢的灯
9深厚的友谊
10夏天作文
11心中有盏红绿灯满分作文
12关于风的作文
13攀登人生的高峰
14幼稚
15远行虽远,吾亦往矣
16满分作文大全
17天下最美的聒聒声
18第一次坐直升机
19感动
20久违的月圆
21我家的摩登女郎
22双面派
23学会礼让
24我的妹妹
25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26游红海滩
27爱在被子里
28《而立24》读后感
29迟到的那一刻
30家乡发展建议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