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西安印象】
走进牛肉泡馍店,一股浓浓的肉香味扑鼻而来。一位店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泡馍从我面前快步走过,香气与鲜气飘散开,我大喊了一声:“我要一份牛肉泡馍!”
这店装修得简朴但美观,特别是桌子,很好看。它是木头的,不花哨,四根桌腿直直地撑着桌子。桌上还放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玻璃,玻璃下压着一张布,花色方格,简约又优美。
走到收银台前,我毫不犹豫地点了酸梅汤和牛肉泡馍。
“要冰的还是常温的?”老板问我。
“要冰的酸梅汤!”我咽了咽口水,看着酸梅汤。
只见老板拿出四杯冰镇酸梅汤,又用左手顺势抽出四根吸管。“啪!啪!啪!……”老板用左手拔盖子,右手插吸管,四声脆响后,吸管便插在了杯面上。
“来掰馍呀!”王语端妈妈端着装着大白馍的两个碗,一个给王语端,一个给了我。
“哎呀!这馍太难掰了!”我吃力地用双手撕裂这可怜的大白馍,一块又一块,每掰几块我都要休息好一会儿。
一位店员见状,过来对我说:“你先把馍分成两半,然后再掰,要好掰一些!”这位婆婆用不地道的普通话眉飞色舞地讲解着。
我自言自语道:“这下掰馍难不到我了!”
“27号!27号——”一位中年男从叫着号从厨房走了出来。这中年男人是回族人,不高但皮肤很白。他身上穿着围裙,头上戴着民族特色的帽子,留着平头,拿着碗的他赛一只灵活的猴子。
“26号!26号——”
“这里,这里!”终于到我了。
“啪!”一声轻响,我眼前出现了一碗牛肉泡馍。
“谢谢!”
“不客气!”老板边递给我边回答。
“啊!好香呀!”这牛肉泡馍上撒着葱,汤上还浮着许多鲜美的牛肉。那馍则有的浮在汤上,有的沉在碗底,而且冒着热气,好看极了!我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大块牛肉。这牛肉一入口,我嘴里就热了起来,牛肉的香味徘徊在口中。我一尝,很好吃,便如饿魔一般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此后,一想到泡馍,我就想起那回族老板的笑容,闻到牛肉泡馍的香味。
一碗泡馍,浓浓的西安味道。
【篇二:西夏王陵游记】
口中念着“踏破贺兰山缺”,远望连绵不绝的贺兰山,我站在西夏王陵的门前。
这大门很壮观,两座红色的高高的祭天台各立左右,台上有歇山尖顶的亭子,亭上有石头做的祭天柱,亭面上还铺着青黛色的烧制瓦片,亭檐四边还镶嵌着深绿色的琉璃兽头瓦。
“叽叽、叽叽、喳喳、喳喳。”
我望向亭檐上,“哇,有燕雀在筑巢!”
我看着,突然,几只麻雀腾挪跳跃,时而在空中嬉戏,时而在檐边落脚,时而发出动人的歌声,一派生机。
这俩祭台前各有一尊威武的石狮,张老师说:“这是汉白玉做的守陵石狮。”这石狮张开大嘴露出又长又尖的牙齿,好似正在怒吼。
这时四个金色大字吸引了我,张老师向我们讲解:“这四个字从右往左读作:大白高国。这是西夏文字,它是汉字的裂变体,与汉字在语种上或有亲族关系。”
我们进入了大门,看完了关于西夏的武器、生活器物、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西夏宗教的历史博物馆,便走上了绿荫笼罩的小道。
我们来到三号王陵的鱼脊封土。这道路两边是荒地,杂草丛生。眼看贺兰山就在我们的眼前了,错落的山峰有矮的有高的此起彼伏,延绵到天边。
走在我前面的邓天乐,突然轻声轻脚地走起来,只见他快速地把手一伸,“哦,原来是一只大蚂蚱!”
“让我抓抓看!”我迅速地伸出手抓住了蚂蚱,蚂蚱那带有小锯齿的腿划了我一下。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走到了“金字塔”前,它的正前方有个大坑。
王语端兴奋地对我说:“我们可以下去吗?”
“那边有一个小道,我们可以走下去!”我激动地说。
“那我们赶快吧!”王语端一边说,前脚已经往下迈了出去。
坡太斜,王语端蹲着,慢慢往下滑,双手扶在左右。她走了一段,我看没什么危险,也大胆地跑了下去,还差点刹不住车!
站在大坑里,我向上望。这大大的塔陵,从下往上看,活像一座金字塔。
王语端说:我们穿过灌木丛到上面去吧。”
“嗯,好,穿过去!”她打头,我随后。
“啊呀!”我们俩都叫了起来,原来那些矮矮的灌木都是带刺的!我俩尖叫着逃之夭夭了!
游西夏王陵,我的收获很大,我了解了一种新的文字、文化,感受到了西夏王陵的荒凉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