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避秦的作文

【篇一:桃花源游记】

东晋,陶潜奋笔疾书。

一气呵成的《桃花源记》,似真,非真;似假,非假。

那日,周公寻我,闲着无事,便与他同去。聊得高兴,不觉中已来到一条小溪。沿着溪流向上,眺望远方,似有红霞,近看才知是桃花。此林绵延数里,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此美景,便与周公坐下,赏花,品茶。

不一会儿,水面上出现一小舟,舟上人衣着极为怪异,问他从何而来,答曰桃花源。

我们以客人的身份,进入了桃花源。当走进石洞后,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呈现在眼前的,是矮小的草屋,水田,耕牛,桑木,池塘,男女老少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闻有客到,村人都来欢迎。问他们从哪里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遂率妻子邑人到此,问现在是什么年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更不用说现在的中国了。热情的桃花源人领我们参观村子。突然,一声惨叫传来,我们循声望去,见一小女孩而正在挣扎,一位母亲正在为她缠足。她的叫声撕心裂肺,而母亲,置若罔闻。

正想阻止,村长却拦住了我,“别去,你可能还不知道,这里的女孩儿只有缠了小脚,才能嫁出去!”“这是封建思想!”我说。“这是老祖先的规矩,不能破坏!”村长说。我一时哑语。经了解,这里的孩子不上学,也没有学校,还有人近亲结婚……哎!我与周公失望地离开了。

这里有着中华民族最优良的美德,也有着最顽固的封建思想,足可见,与世隔绝,不是好事。

其实,真正的桃花源,就是我们那颗善良的心。

【篇二:中华传统文化之殇】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

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这其中的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

人们常常叹息,当今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人物,究其原因们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很难听说一个作家只靠稿费来维持生活。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的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人不易产生,即使有,也很快会夭折。只有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拥有更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民族中才可能产生这样的伟人。

然而,我如今看到的却是国人盲目崇拜西洋节日,情人节进入了人们的眼球,端午节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圣诞节成为了时代的新秀,重阳节却很少为人所知。或许这是西方国家高明之处,渐渐地影响国人的思想,使之成为附属品……如果有更多的人注重精神生活,有更多的人不用功的标准去追求精神生活,如果有更多的学者追求学术的独立……那中华文化会色彩纷呈。

把根留住,留住那“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亦是一种幸福;留住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邂逅,自成一段佳话;留住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是一种寄托;留住那流觞曲水的高雅,实乃别样逍遥。

热门推荐
1庐山游记
2美丽的白浪河
3军训的一天日记
4考试三部曲
5我愿为你流泪
6愿你不枉此生
7思想的苇草不应折断
8让我尽情唱一曲
9荷花池
10瓶子吞鸡蛋实验
11我爱你,万能的锦囊
12成长的力量
13寻宝
14丹霞山游记
15一句难忘的话
16夜游植物园
17当我们变成人工智能
18空城计
19家乡的竹林
20给老师的一封信
21青春,美好的回忆
22庄子
23妈妈的一天
24我的好成绩,你去哪儿了
25告别陋习牵手文明
26我的数学老师
27一件让我开心的事
28我的课余生活钓鱼
29第一次做饭
30:藏在心底深处的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