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菜】
家乡的月最圆,家乡的茶最浓,家乡的酒最醇,家乡的菜,最令人回味无穷。
我是位客家人,从小离开了家乡梅州,跟着父母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开辟我们新的家。因为从小在这新的环境长大,对家乡的印象渐渐模糊。但在我的脑海里,那忘不了的是活跃过我儿时味蕾的家乡菜。
家乡菜很多都远近闻名,那些特有的风味吸引了不少人。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梅菜扣肉”了,是我爸这一代老客家的最爱了。虽然听起来这道菜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这道菜正代表了客家人勤劳俭朴的品质。
听我爸爸说,我们家乡的“梅菜扣肉”单是梅菜就有许多复杂的制作步骤。农耕丰收时,农民把芥菜收割起来,然后放到太阳下晒至成熟左右,再把菜拿到地面,排好,在上面撒许多盐。据我爸说,他们小时候就是撒完盐后用干净的脚丫不断的踩踏那些菜。踩完后,放到一个器皿里发酵到一个程度,便拿去蒸,再拿去晒……就这样三蒸三晒后,梅菜干现世了!
“梅菜扣肉”另一个主角是肉,肉要选肥猪肉“五花腩”。制作这道菜时,先把梅菜干洗净,切得细细的碎碎的,把肥肥的五花腩放盆子底下,梅菜放上面,蒸好久好久,肥肉的油渗到梅菜干里,梅菜干的香味浸到肥肉里,一揭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梅菜扣肉出锅了!一盆美味可口的梅菜扣肉能吃上好久,因为偏咸,也不容易变质。夹一小撮到碗里,香味四溢,能扒上好几口米饭,那个滋味,要自己品尝才能懂。这样一道菜,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俭朴,是客家人的最爱。
在听我爸爸说起家乡菜的时候,爸爸一脸童时的乐趣、天真,还有包含的浓浓的思乡情。在我爸爸那个时代,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吃上“梅菜扣肉”,要等到过年才会宰猪,所以吃上一次“心头好”也得等过大年才有得吃。
其实在我看来,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远比这道菜让人迷恋。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爸爸那个时代,不能明白一道菜的来之不易;也许是因为没有与家乡接触,不能了解家乡菜的魅力;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儿女再没有像爸爸那个时代那样艰难,不懂得家乡菜的可贵。但从父亲那留恋家乡菜的样子,我读出了家乡菜的十足魅力,我也爱上了家乡菜。
家乡的月最圆,家乡的茶最浓,家乡的酒最醇,家乡的菜最令人留恋。
【篇二:回味】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和留念。对于他人来说,值得回味的事物可能是一张充满回忆的照片,可能是一段丰富曲折的经历,可能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曲……但对于我来说,最令我回味和想念的,是家人做的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虽然不能跟龙虾鲍鱼相提并论,它只是一道价格没有太昂贵,比较普遍的美食,甚至没有满足色香味俱全的要求,但它在我心中却是龙虾鲍鱼也替代不了的。
梅菜扣肉的口感非常棒。它的上半部分的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吃在嘴里回味无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在仙境遨游;下半部份的梅菜,色香扑鼻,口感美味,给人如鱼在水般的畅快,两者合一,堪称完美!那味道,口感,真无一不叫绝。而且它的价格实惠,肉质柔软,老人和小孩都能享受这道美味。
但我爱这道菜不仅是因为它的香味、口感和名气,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一次年夜饭……
那一次,我们全家人都在准备着做除夕夜的团圆饭,全家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着菜肴,我和哥哥姐姐在一旁做帮手。我向哥哥姐姐提议我们一起做一道菜,就做梅菜扣肉,哥哥姐姐都同意了。
我们说做就做。刚把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分配好调味料,奶奶从旁边路过,看到了手忙脚乱的我们,身为做菜老手的她不由得笑出了声。奶奶对我们说:“你们要做什么菜呦,我来帮你们。”我和姐姐齐声回答:“梅菜扣肉!”奶奶说:“还是我当主厨,你们当帮手吧。”我们忙不迭地点了点头。因为对自己做菜有自知之明,所以生怕奶奶反悔。
我们把所有要用的材料洗干净,等着奶奶把整块猪肉煮半熟时,捞起来放凉,再用锋利的菜刀切成一片片,和上佐料。我们认真地在一旁看着奶奶做着梅菜扣肉,眼睛关注着奶奶的动作,从而选择该递什么给她。不一会儿梅菜扣肉的色香味就都出来了,馋得我直流口水。
年夜饭开始了,桌子上十五道风格不同的菜已出炉,色香味扑鼻迷人。大家都夸赞梅菜扣肉做得好,还夸赞我和姐姐是奶奶的好帮手,我感觉口中的梅菜扣肉更香了。伴随着年夜饭的热闹气氛,家里不仅仅传递着饭菜的香味,还充满着欢声笑语。
梅菜扣肉,使我回味,正是因为它不仅香味扑鼻,而且它还使我感受到了家庭和谐美满的气氛。在我心中,梅菜扣肉这道菜和我幸福的家庭,是任何龙虾鲍鱼都代替不了,也动摇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