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落叶之美】
每片落叶都有独特的美,你说呢?
叶形之美
落叶的形状让我觉得让我觉得特别美,银杏叶的形状最让我觉得惊奇!因为它是扇形的,这是独一无二的美,枫叶的形状是手掌形形的,我采集过一片小小的火红的枫叶像手掌又像星星,而我还采过一种不知名的小叶子,它是心形的哩!很惊讶吧!
叶色之美
落叶的颜色也特别美。银杏叶的颜色最为典型的一种,它的颜色最显眼的是金色的,而周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土黄色,让人觉得十分养眼。枫叶是火红色的,是那种傲气却无骄傲的红,是那种高傲的红!
叶脉之美
刚刚开始看到银杏叶的时候,我微微一愣,疑声问懒猫:“懒猫,银杏叶有叶脉吗?懒猫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当然有,而且还有很多“。我细细看了看,果然是啊!都怪自己不仔细。
落叶之美,有许多许多,数都数不完的。
【篇二:生活之道】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中形形瑟瑟,与人与物,那简单而又复杂的情感,平淡而又绚烂的生活,懂得如何生活就显得由为重要。
在我眼中有三种人。一种是味高昂头的人,一种是永远胆弱无能的人,另一种则是随机应变的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之道。但哪种才是生活之道呢?
一味高昂头的人之所以高昂着头,那是因为他们也许有着高昂的资本。又或许是自以为是。他们面对生活,总是自信满满,傲气十足,别人仿佛进入他们的眼,他们天生优越感极强,像高贵的天鹅,从不低头,他们认为他们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他们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无人能与他们比拟。然后就在他们自己为示不屑一顾时,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他们熟不知优越感是他人对他们所建立的失去别人的支撑,这种人决定一事无成。
因为低头的人生活的更是失败,他们一味忍着,低头,希望别人会因为自己的懦弱,自卑而怜悯可怜他们。他们毫无作为,整天庸庸碌碌的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接受着残酷的社会的洗礼,从我在身不在你的深渊。
好,只有见机行事的人,他们随机应变,不卑不亢,生活在社会中。他们游刃有余地穿行在这如同大染缸的社会,却能随心所欲。
人生在世,只是一位高昂着头,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而只有能够适时变腰的人,才是人生大智慧。
【篇三:故乡的笛】
大抵从我记事以来,耳边一直萦绕着那清远,而又绵长的笛声。好似母亲的手轻抚着我入睡,身边的孩童都会吹一些断断续续的曲子了。我也有那样一支笛,一直放在书桌的的笔筒里,翠绿色的笛身,充盈着明亮的光泽,修长且笔直的笛身上分布着几个微微大的圆孔。尾端是一节白玉,好似一位清透的佳人,还悬挂一个赋有意义的中国结,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书桌上就有了。妈妈说那是信物,是闪烁在我梦中的影子,是来自故乡的梦。
追寻着这样的梦,我越发渴望悠扬的笛声是我口中响起。看见俊男靓女们整天拿起笛子潇洒若仙宛转缠绵,我羡慕不已。便央求着妈妈教我,初次吹笛,凌乱刺耳的笛声竟也感觉有了丝竹悦耳之声,长的谱子是那样的神秘。拿着这清秀生香的笛子,料想它定是异常珍贵,也生怕亵渎了它。常觉那些隐居逸士,着一身长袍,在茶海竹林中吹起笛来,那绵长的笛声也是带着一股儒雅的清香。那笛声有的醇厚,好似一杯甘甜的美酒;有的清远,好似风吹山林不绝于耳。不掺一丝俗气。
它的身后代表的也一定是那些清雅的人士,有时被讥讽亦或嘲笑倒也不与那些俗子计较了罢。我倒也欣赏这种气质,一种超然度外的洒脱。我爱它的清香,我爱它的绵柔,我爱吹起它来仙逸尘凡的气质。生活无形,竹笛有形,形形相应,虚实相生。它,舒畅,浑厚,圆润,属于我自己。
早在古代,梅、兰、竹、菊就被喻为“四君子”,我现在看来倒也不为过。那令我日夜心念念的笛声竟是竹子所发出的,只对那竹情有独钟。竹用它的包容给笛子带来了生命,竹用它的气节给笛子带来了活力。中国魅力悠久的文化倒也恰似它清远的笛声,而你所喜爱的某样物品也造就了你的某样气质。我想,我定是那样洒脱的人。而坠在尾端的中国结也同样意义非凡,那是姥姥生前最爱编的结,她说:“挂在上头好啊,能消灾避难。”这也是一种信仰了,中国结是极富有韵义的物品,它所蕴含的是一种浑厚的民族精神,红红火火的生活状态。隐藏着它背后的是中华魂。笛子与它,倒也不失为绝佳的组合。两者合二为一,不显得突兀反是相得益彰。恰好地融合了两者的长处,促成一种旷世绝伦的美。
我爱它清雅的美,也要学它身上儒雅的品质。我会将它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因为它身上寄托着我太多的情感。
【篇四:午后】
午后,在公园坐在地上,随意的倚着她的肩膀。将手指向西南方向,叶子中透过斑驳的阳光,洒向我的眼睛。我说:“看到了吗,在那个儿,我们要向着它,它是太阳,是光源。”
她拍着我的脑袋说:“宝贝儿,活得太累了。”我笑了,说:“还好。都不重要。”那个时候突然真的好安静,一个稚嫩而清晰的女童声传来:“人生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不管你怎样去过,这都是避免不了的。”瞬间的呆滞后,我笑了。带着一种自嘲,带着一种怜惜。
走在街上,想她,那个与我相依为命、别称我为男人的女孩。恍然间陪我走过那么些年。当初的疯癫,倔强,闹腾,可爱,如今仅剩下的是一副不为世事所变动的表情,和一句:“看淡点”
其实我们都一样。真想让岁月静止,让时光安详。真想我们被定格在时钟,让哪一位主宰将我们融入画中。真想我们是拿着相机,追赶在街头的孩子,拍摄形形各色,拍摄我们自己,以及那关于成长的梦。
夜已深,突然好想再看一眼光源。在黑暗中我问我自己难道真像如顾城一样用黑色的眼睛来寻找光明?我揣测,我忐忑。我承认我不是一个高贵的人,带着那控制不住的寻求光明的眼睛,我走向窗。睁眼,辽茫的黑让我感觉无奈。可回旋的眼角中却又映出了希望。是月亮,是星星。那残月旁的零星,给了我重未有过的信仰。一种语言文字都无法描写的触动。
那一刻,好想,找一歌者。听她来唱诉我内心的充实。或许我又想她了。
在这个夜,我特想见她。告诉她,光源不是太阳。不是月,不是星,是心。
【篇五:我爱唱的一支歌】
歌曲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由它所构成的音乐世界,总能令人沉迷。
当下,人们的生活不会少了歌声的陪伴,各种特色的曲调随处可见。形形色色,色色形形,一百种人能标榜出一百零一种特色。投身音乐的海洋,随处可见绮丽的贝壳。这些珍宝虽让人“眼花缭乱”,但我却情有独钟。对,我欣赏的歌有许多,钟爱的却只有一支。我爱听它,爱唱它,永远不会厌倦。
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它,但我却是异常欣赏和偏爱它的旋律与歌词——《明月几时有》。说起来,它也足以称得上是一支经典的曲目了。歌手空灵地演唱,令此曲清新脱俗,恍然仙曲。
这首歌,应该是没人会对它感到陌生的。即便没听过,也应该知道宋朝词人苏轼的《小调歌头》。我本就喜欢宋词,一片素雅的感觉,如今将它谱成歌,更显现出了词人想要表达的意境。“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好一个明月几时有!一开始就紧牵人们的心弦,继而愈来愈美,怎叫人不为之动容了?“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更令我感叹。为什么月亮总在人分别的时刻显得特别圆?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与亲人相隔千里,相知、相思、不相见。唱出一句“此事古难全,”内心该有多少的感慨?歌声确是悠扬动人,情感也确是错综复杂。
世风日下,Rap早在歌坛称霸,像《明月几时有》一类飘逸洒脱,将情感与中华文化底蕴相隔合的歌曲,已不多见,我欣赏它,即使在听这歌时会有人说太老土,我也不放弃对它执著的喜爱。
这是我爱唱的歌曲,独爱的一支。深夜,仰望星空那轮皎洁的明月,莞尔一笑,轻声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