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汪老的作文

【篇一:读《人间滋味》有感】

“人活着,就得有些兴致。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打麻将,偶尔喝了两杯酒,一时兴起,便裁出一张宣纸随意画两笔。所画都是‘芳春’——对生活的喜悦。”——汪曾祺《人间滋味》

有人这样评价汪老的《人间滋味》:生活有情处,人间滋味多。

是的,看汪先生的散文,就像看到了一个出落得与众不同的人,看到了她独特的修养和容貌,油然而生爱慕之心。

翻开书页,开篇的几行小字就把我吸引了:“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孟子说,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孟子的这个观点正好也印证了汪老对美食的态度——汪老对美食是颇有研究的。

汪老到过不少城市,对于他来说,每一座城市都是一种味道的标志。

他把每一道菜都和那座城的风俗文化相结合,融进自己的饮食习惯里,蕴蓄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一叶知秋,乐山见智,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可以窥探到这个人的喜好和志趣。汪先生圆融豁达,生性随和,也许跟他的生活喜好有很大的关系吧。

都说一个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如汪曾祺所说:“一个人的口味要杂一点、宽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如此。”是的,把口味放开了,人走出去了,眼界自然也开了。

读罢全书,我尤其喜爱“四方食事,明心见性”这一篇章,其中讲中国各地有名的菜品,文字简单,很有生活气息。吃食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源自生活,发乎生活。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善于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挖掘美好,就好像寻宝一样,在爱生活的人眼里,这个世界是很有趣的。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大多讲述花草林木,四方食事以及生活百态,他的文字里永远带着一股子烟火气息,平平淡淡的。我想他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在走过万水千山时记得:“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会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看到:“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放着。”

其实生活很简单,不过是一茶一饭过一生,不过是有一花一叶相伴而已。生活也是很好玩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在生活的角落寻找乐趣,或者是你有没有期盼在人生的拐角发现一份惊喜。

我们或许真的应该把生活放在心上,流露在日子中。也许在二环路街边的一份早餐,也许在冬日里一碗一个人的热汤面,都是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可能下过雨的雾气蒙住了车窗,悄悄用手指画下的幼稚图画,或者趁没人注意一脚踩进小水坑里,眯眼看着水花四溅,这些都是生活中特殊的滋味。

人间滋味不仅是饭食的味道,更是对于生活的解读,酸甜苦辣咸绽放在舌尖,也存在于每一天的生活里。

但我想,若你怀有一颗汪曾祺一样热爱生活的心,你会觉得生活其实就是甜的。

【篇二:我心中的汪曾祺】

读完《昆明的雨》后,意犹未尽,遂买汪老的《人间有味》一读。

再读汪老的文字,感觉有所不同。此处的他,反而少了些《昆明的雨》中的严肃,若只看文字不识其人,那么他就是一位穿行于城市角落寻找美的普通行人。但能写出如此文章的,又岂会普通?汪老用他的文字,记录了他所到之处的著名美食、当地风俗和怡人美景,善于观察的他将一切都记录下来,诸如热气腾腾的清茶、甜蜜滋润的糖水、飘落水面的叶子,别有一番风味。

汪老不似其他作家,长篇大论地讲述人生大道理,而是用生活琐事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正如他所说的“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强化对生活的信心”。他的文章总给人美好的感受,使人内心安定,正是如此,我才会这般喜爱他淡而有味的文字。

【篇三:人间真味是清欢】

“如果你来到我家而我不在,就请和我家门口的花坐一会儿。”片片悠云,蔚蓝无际和天空下,在栽种着繁花的院子里,坐着一位意态悠远的老人。他面带祥和的笑容,坐姿瑞然,身旁摆放着一杯上好的龙井,点一支烟,安坐于朦胧的清晨里,静思往事,如在目前。

汪老便是一位真性情的长者。他的“真”是淡然而有味的。他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都源于汪老在生活中对家乡情怀的慨然感叹。

家乡的端午,因为是水乡,孩子们兴挂“鸭蛋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由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二要挑形状好看的。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情有独钟,这亦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恋与追忆。而汪老在追忆童年的怀想中,不也品出人间最真实、珍贵的味道吗?人到老时,这种回忆便是清欢了。

一九五七年,汪老因为一些言论而受到批判,结论下来了:定为一般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汪老其实心情十分复杂,可去到农村后,便觉得未尝不是件好事?他与农民下田耕种、干活,晚上便与他们挤猪圈,盖麻被。这种生活实在苦不堪言,而汪老却是自得其乐、随遇而安,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

汪老就是如此率真的人,他待人待物,亦是待草待木,何无真心过?只因他过完大半辈子,也不刻意的雕琢加工余生。从四方美食谈到生活,一蔬一菜中能溢出乡愁,无论春华秋实,还是鱼虫鸟兽,以及闹市见闻,都流动着汪老的真情实感。嘴里噙着中国菜的香,观赏着山川江湖的美景,脑海里是熟悉的乡土,在岁月里随遇而安,在生活中自得其乐。

昔日的影像在他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只稍稍闲笔,就令人不禁想要像他一样,淡然感慨:活着真好!这种简约、传神的语言更让人返璞归真。

老人拿起龙井,怅望园外之景,神色平和地说:“静坐欣然并自得,人间真味亦清欢。”生活亦是如此悠然。此乃人生真境界啊!

【篇四:人间滋味读后感】

这两天闲了下来,万籁俱静之时,总觉的有些空虚寂寞,有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想干,连心爱的手机都不愿滑开。这冰冷的世界,有些令人畏惧。

在橱柜上,用手指轻轻滑过书的封面,莫名其妙的,选中了汪曾祺的《人间滋味》。怀着平和的心态翻开,摩擦着。久违的,第一次摸书却感觉到很舒服。一篇篇短文的形式,一个个味蕾的诱惑,一个个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坦白地说,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揣测着一定又是讲述社会的纷繁错综,人间的知情冷暖,而结果却令我出乎意料,出奇的,食物,一种种,我刚开始觉得这是一部菜谱,以致于我怀着欣赏美食的角度读完了整本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本书也给予了我回赠——温情与故乡。

看了很久,几乎是抱着字典读的,好多生字词,我懵了很久,称得上步履维艰。飞速发展的时代,好多旧时的记忆被遗忘在角落。看着汪老的书,突然觉得朴素才是真的美,我想去效仿,但是又怕哗众取丑,东施效颦。高邮的鸭蛋,老北京的萝卜菜……汪老的文章没有一点鱼腥,不掺杂太多华丽的辞藻。过去的我,一直认为只有华丽才能驾驭他人的眼光和胃口。这篇文章,我把过去那种为了想一个词花了半天的感觉放下了,充斥着的只有内心的轻松。汪老交给我们很多,整本书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流溢的故乡之情。无论是袁才子的记录还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故乡虽小,故乡虽比不上蓬勃的大城市,但却有着最纯真的味道。这种观念,我想许多人都有。落叶归根,人之常情,只有故乡才是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真正的家。

许多人觉得读一本课外书就如看了一遍别人的智慧,然后进行称赞,总觉得比不过别人。有的人,惧怕生活,对生活点头哈腰,为了几张纸,甚至出卖自己的祖宗,舍弃自己的故乡。著名球星科比曾说过,总有一个人要赢,那为什么不是我呢?难道人敌不过生活么?

记住,当你累了的时候,回到家乡,吮吸那一片破土地的空气,那是你最好的归宿。

当你撑不下去的时候,吃一份家乡的菜,那是你成功路上的支柱。

【篇五:我的幻影朋友】

滴滴滴,滴滴滴,电话响了,奶奶赶忙去接,只听奶奶说:“嗯嗯,好的,好的,马上来。”我一猜就知道他们肯定又要打去打牌了,“慧慧(我的小名)我们去打牌了哈,你在家乖乖写作业。”奶奶一边收拾东西,一边交代我。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心不在焉地说:“知-道-了。”

哎!我叹了口气。怎么天天打牌呀?怎么不想想本宝宝的感受呢?真讨厌!耶?对了,我可以召唤我的老朋友,你们应该很想知道他是谁吧?他就是自恋男生-汪老,自称宇宙大帅哥,可是长得不咋滴。看我神奇召唤:“汪老!”

“来了,来了。”只听他埋怨道,“慧慧呀,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叫我宇宙大帅哥。”

“嘿嘿,知道了,我又忘了嘛,下次一定记住。宇宙大帅哥你现在能陪我玩吗?”我不好意思地问。

“当然可以。”汪老爽气地说。

“好呀好呀!那我们玩什么呢?玩捉迷藏!”我拍手叫喊。

汪老说道:“好!”

“那你来找,数三个数。”

汪老答道:“嗯。”

“3-2-1,我来了,慧慧,柜子里?没有,客厅?没有,厕所?还是没有。”只听汪老嘀咕着。

我憋不住,笑出了声。

“找到啦!”汪老兴奋地好起来。

“耍赖耍赖!”我不服地说道。

“不玩这个了,不玩这个了,我们来编一个游戏吧。”我无聊地说道。

“可以,编一个什么游戏呢?”

“就无敌忍者吧!”

“怎么玩?”汪老满脸都是问号。

“就是你拿一个被子披在身上。就成了忍者,然后打怪。”我一边示范,一边解释。

“0K。”汪老说到。

“哈哈,无敌忍者出没,汪老,不,你这大帅哥你赶紧出来吧。”我大喊大叫。

“来了,当当当当。全宇宙霹雳大帅哥等场。你可歇歇吧。”

“有Boss,冲呀打呀,突突突,突突突。嘿嘿,胜利了,我最强!”

“呼呼呼……咦?什么声音?慧慧你怎么睡着啦?算了,我也要睡了。今天可真开心呀!”

【篇六:我的青春摆渡人】

许多人说我老成,不苟言笑,怎么会的!十四五岁正是激情如熊熊烈火,热情似滔滔江水的时候,我怎么就老成了呢?但,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确实,我至少不会动不动就跟亲友拌嘴,再所谓的“叛逆期”里我从未表现过“叛逆”。究其原因,还是汪曾祺,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深刻地影响了我。

初二时胡乱写些东西,惜无师承,显得很散,而冗杂啰嗦,老师建议我读汪曾祺,苦读好一阵子后,写了一篇练手。老师看毕,说“更啰嗦了。”

这个怪老头的文章与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格格不入。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惊天动地,亦没有最后一声大喊:啊!然后空发一阵好像很高深的议论。小说、散文总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让我这个受过多年良好“语文教育”的人有些无所适从。他的《五味》、《故乡的吃食》、《昆明菜》之类,既没有人,也没有事,只是单纯地写这些吃食。这有什么劲啊!别说,多读读,好像有那么些味儿。细数一下:东北的李连贵大饼、北京的豆汁儿、无锡的炒鳝糊、广西的酸笋肉丝汆汤下面、贵州的鱼腥草、山东的锅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全国叫他吃了个遍!半夜被勾引得涎水直流,赶紧拿来一个咸鸭蛋解馋,却总感觉没有“高邮咸蛋”那样细腻,以致曾梦想周游全国。母亲问为什么,答曰“增长阅历”,“还有呢?”“吃!”

汪老小说中,常可以嗅到旧社会的气息,阴湿的江阴小镇,店面灰暗的保全堂,落魄的“岁寒三友”,憨憨的明子,古怪的高北溟……当然,也有开国后的羊舍一夕,在油中滋滋作响的黄油烙饼,被污蔑的沈沅……,都是那样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事物。有些作家认为旧社会是落后的,“文革”是残酷的(的确如此),就主观的把丑处放大,胡乱推出来一些丑陋不堪、难以入目的浆糊,义正言辞地告诉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汪老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坐下来,一张一张地给你看过去的写照,自己在一旁静静地解说……却更让人心动。我的老成,也许是从此而来吧。

在滔滔不绝的热情的骇浪中,理智的孤帆不知何时就会被一个浪头打翻,所幸青春得遇汪老,他的幽默,他的恬淡,他的中正平和,使我的河流改道,山川变色,既不失大江东去的豪放,又不失小桥流水的细敏,使我一个为学业所累的学生,可以学会细嗅生活,品味真情。

热门推荐
1读《血字案的研究》有感
2描写寂静的
3你曾拨动我的心弦
4我的心爱之物
5立夏斗蛋
6金鱼的生命
7那一次,我真后悔
8颠倒世界
9被碎片拼凑的生活
10美丽的心灵
11这片风景,那么珍贵
12猛洞河漂流
13弹,弹,弹力球
14活着
15我阅读我快乐
16视角以外的未知
17秋天的鹤山公园
18我的心儿怦怦跳
19我最熟悉的人
20这个春节不一样
2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2角落里的光芒
23我家阳台上的植物
24冰雪世界
25二年级补课看图写话
26多彩的活动
27乘索道上张家界
28维护海洋权益
29谁是我生命的阳光
30成长路上的阳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