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化室的作文

【篇一:浓浓的情】

我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听姥姥讲我出生6个多月爸爸妈妈因为感情不合离了婚。妈妈为了生活长年在外打工,一年也不回来几趟,爸爸更不用说了,每年除了拿一些抚养费就算完事。妈妈没有办法,就把我托付给了姥姥姥爷照顾我。姥姥也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人,为了照顾我,放弃了她村干部的工作,一心一意地抚养我。我本是生活在繁华的大城市沈阳的孩子,现在成长在农村了。姥姥家并不富裕,但姥姥姥爷会尽最大可能让我生活好,不比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生活的差,在我心里,姥姥姥爷已代替爸爸妈妈的位置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了。

现在国家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好,村与村、屯与屯都修了柏油路和水泥路,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部还建了娱乐广场,有健身器材,还有文化室。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变化可大了,夏季我和小伙伴会一起去广场玩,每天都很开心。我爱我的家,更爱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到现在的姥姥姥爷,我爱你们!

【篇二: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武夷山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汪源。据说以前居住的全是汪姓人家,虽然我没听到前辈讲过,但我经常会想为什么叫汪源呢?应该有一个我不知道的优美的故事吧。

我的家乡汪源村不像一般的村子,房屋分列在长长的马路两旁。一进村子就可以看到四周都是高山,一条约一千五百米的大马路在山脚弯弯曲曲地由南向北贯穿整个村庄。所以整个村子看起来就像一条长龙一样。四周的山上郁郁葱葱的有许多的松树、竹子。

漂亮的房子,到处干净整洁。无论哪个角落都找不到不干净的地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走进村子,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每当夜幕降临,马路两旁的路灯照亮整个小村。忙碌了一天的阿姨们便十几个一群跳起了优美的'广场舞,敲起了欢快的腰鼓。劳累了一天的伯伯叔叔们聚集在文化室读书看报,交流信息,学习科学种田。

我们村的马灯远近闻名。每到正月出灯时慕名来赏灯的人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赶来,真是热闹极了!市县电视台的记者也赶来拍摄采访,并制作了专题片在电视里播放呢!

马灯、广场舞和腰鼓队成了村里的名片,成了名扬四方的文化村。如果有人问我:“哪儿最美?”我会爽朗地回答:我们汪源村是最美的。

我爱我的家乡汪源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篇三:家乡变化真大】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我的家乡——雅瑶镇琶珍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雅瑶圩镇沿着一条堤岸向山里行三十多分钟就来到琶珍村。它背靠连绵起伏的大山,面临平展的一大片农田,村中一座座三四层的楼房、小别墅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种有各种树木花草,让人见了就会顿起世外桃源的感觉。

为了寻回小时候的记忆,回眸村中旧貌,我特意向村子深处走去。一间间平房矮小、狭窄,有砖建成的,有泥砌成的,简陋非常。依稀记得那时村道肮脏,雨天泥泞,晴天沙尘扑面。家家户户都家贫如洗,村民为两餐下肚而起早摸黑地忙个不停,至于衣着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事过境迁,村子让人另眼相看了,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乘着改革开放这股强劲的东风,真的“闹起革命”来了。外出做生意,开厂房;在家搞副业,学习科学种田。经过村民们的艰辛努力,钱财滚滚来,大家弃去白鸽笼般的住房,到村前起大屋,围亭院,置家电,搞绿化,一个崭新的琶珍村面世了。

村貌变,人也变。村中老人再不用为儿孙操持家务,担心温饱,终日牵肠挂肚,而今,在村中,经常可见老人们穿着时尚,无忧无虑地聚于村中亭内树下谈天说地,谈笑风生,有时去村里的文化室组织一些活动,他们都享受着乐也融融的晚年生活。年青一辈就更不用说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并不比城里人差。开着摩托车、小汽车出入,提着皮包去和外商谈生意,运用机械化耕种,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插上坚硬的彩色的翅膀,飞翔于田野、厂矿、企业,飞翔于农村、城市。

我回望村子深处,展望村子前景,浮想联翩:社会主义的优越,党的政策对头,给村民们铺上奔小康的大道,不久时日,我们琶珍村一定在“国富民强”的大潮下,成为鹤山的一颗灿星。

【篇四:我的观察日记】

今儿真高兴!因为老师要带我们去一个别样的教室学习,老师的保密性非常强,想给我们一个惊喜。我们都好奇的想知道要到哪里学习,学习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师却笑而不语,神秘感一层又一层。

就这样我们带着疑惑,带着兴奋冲出教室。

我们跟着老师走过操场来到学校的星河楼,一口气从大厅登上了三楼。我们来到了非遗文化室。打开门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一盆盆、绿莹莹的`小植物摆满了桌子,我盯着小苗的样子仔细地看:很多的小苗都拥挤的长在一起,细细的高高的。每一个顶上的叶子长得像豆芽的两个瓣,一个向左长,一个向右,就像一对对双胞胎。后来我发现它们都生长在水里,这时我忽然想起袁隆平爷爷说的:“我要让植物在水里生长。”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传统工艺教室,在那里摆放着一个个大盒子,展示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有用葫芦做的画,有剪的窗花。突然有一个同学说:“哇,快看用玉米皮做的花!”同学们都围过来看,惊叹于传统工艺的美。

大家正看的津津有味,老师就让我们回去了,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了教室。今天的观察课真是太有意思了,希望我们以后经常能走出教室看到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了解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

【篇五:乡村巨变】

我的家乡在右江区汪甸瑶族乡长平村,这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乡村。如今,家家户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家乡变化翻天覆地。昔日的一排排低矮泥瓦房已变成了一幢幢气派的楼房,一条条窄小的烂泥路也都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网络覆盖了整个村庄,乡亲们白天劳作后,晚上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看电视节目、上网聊天、看新闻……村子里再也没有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学了。

村里还建起了一个娱乐场所,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文化室就响起了广场舞乐曲,大妈大婶们闻声纷纷赶来,跳起节奏欢快的广场舞,淘气的孩子也在旁边凑热闹。垃圾场也变成了公共场地,爷爷奶奶们有的在闲聊,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扑克牌,还有的在打乒乓球等,各有所乐。

以前谁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全村的大人孩子都一窝蜂似的挤到他家看。现在呢,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家庭影院”,甚至用上了电脑;以前农村最糟糕的就是环境卫生,村民的卫生习惯非常差,垃圾到处扔,遍地是鸡鸭牛粪。现在呢,这些垃圾死角上建起了一个个整齐又漂亮的垃圾箱,村子变得干净了。

除了环境的变化,人的思想变化也特别大。以前村民们不讲究礼貌、礼节,经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现在呢,再也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了。家乡的人变了,环境变了,交通也方便了,是什么让家乡有了这些变化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有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啊!党的政策好了,人们的生活也就好了,生活好了,家乡也就变好了;环境变美了,人们办事更简单了,社会风气也更好了……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建和谐的社会,把明天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热门推荐
1全家福
2快乐的童年
3比一比
4外婆与“共享时代”
5我的舞蹈老师
6快乐六一骑行
7学校,我为你自豪
8金仓湖一日游
9一次选择
10校园一角
11故乡变了
12我的好伙伴
13姥爷真能干
14游河南云台山
15美啊!黄果树瀑布
16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17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18捡鸡蛋
19那一次,我学会了独立
20妙趣横生的课间
21玻璃不见了小学生作文
22《范进中举》续写
23成长的烦恼
24小妹老琪
25窗前那棵树
26镜子
27碎片化的学习
28善良的人
29繁星的心愿
30雷锋精神永流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