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微垂的作文

【篇一:出发】

还出发吗?

我坐在一块灰黑斑驳,又布满黄沙的石头上,眼前一片荒芜。黄色的狂沙布满我的视野,星星点点的石头点缀其中。时而微风,时而无风,然而这平静的景象背后或许隐藏着一阵狂风,我不愿再看,收起眼眸中的疲惫与沧桑,紧闭上眼,静生着。

包里已经没有食物了,水壶里的水也快消失殆尽,我想着,一遍又一遍地间自己:我还能活下去吗?还需要出发吗?还有希望吗?回答显然都是否。

我又试图眺望,然而一无所获,转身放下包,突觉腿软,跌坐下来。刹那间,眼角竟在不经意间察觉到一抹青绿,我猛地抬起头,左右搜寻,也未见踪影。我笑了,或许是自嘲吧!沙漠中会有绿色吗?饿出幻影了吧!

然而,当我低下头时,眼前一惊——一抹渺小的绿衬在那石头的裂缝里,衬得那灰黑的石头仿佛都有了生机。靠近细看,它只有两片微垂的叶片,一片条纹清晰可见,另一片却磨损得显露叶肉,一块叶肉“血肉模糊”,更甚的是,那石缝内壁明显有一面潮湿,大概是还未变干,不久前刚擦掉的汁液吧。那长的根茎弱小之中透着倔强,让人心生敬意:粗糙之中略显刚毅,让人不免惊讶。

我无法想象,它从何处而来,又从何处孕育,将去往何方:我也无法想象它在铺天盖地的黄沙中如何生存,在面临痛苦时如何站起,又是如何在孤寂荒芜中寻找希望的,但我知道,现在,它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株草,不仅仅是一抹绿。

我看着它,又笑了,笑它的刚毅,笑它的倔强,笑它的执看,笑它的顽强……在这沙漠之中,谁不怕黄沙,飓风?谁不怕痛苦、绝望?它不怕!那么,我也一样。

重新站起身来,眼中褪去沧桑与疲惫,燃起烈火与希望。我拿出水壶,打开,将剩下的水倒在它的身上,呼出一口气,心中再无惧意,我转身,看向远方——

出发!

【篇二:他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还记得,手捧一本书,倾身斜侧窗边,头微垂,淡然的神情,还时不时微笑——这是他常有的姿势与神态。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是发闲的。

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下午,我猫在家中,一个劲儿地在靠窗的沙发上翻来覆去。待闹够了正欲起身,眼角余光暼向窗外。听说对面家搬了新邻居,不知道人是否在家。

我的视线透过澈亮的玻璃窗,却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男生,手捧一本书,倾身斜侧窗边,头微垂,淡然的神情,还时不时微笑。初阳也且随我的目光,柔软地洒满他一身。

我眨了眨眼,却忽的玩心大起,从家中翻出一个弹弓,捏了几个纸团,趴在窗口,小心地滑动玻璃窗,拿起弹弓,瞄准了那人。纸团“咻”的一声射了出去,刚好射进那人的窗子,却如流星般从那人面前划过——他没什么反应,依旧泰然自若地看着书。我觉得可能他没看到,于是我又射了一个纸团进去,可他仍是毫无反应。这可就让我信心大减,略有抓狂之感。我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于是就从身旁的花瓶里拾了一颗小石头,径直丢了过去,落在那人家中,声音可谓是万分响亮,连我也听见了。我准备看好戏,却不料他只是瞟了一眼地上,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看书。而我也只能认为是自找没趣。

那天晚上,父亲回到家中时,我发现那人也在,过来向我家打了个招呼,余光瞅了我一眼。我不免有些心虚。当晚问父亲时,父亲说他是一名高中生,独住于外,会在这儿住上一段时间……

一天晚上,天气燥热得很,家人都出去了,只剩我一个人待在家吹空调,下意识便觉得无聊得慌。

“叩叩叩。”门外想起了一串敲门声。我有些害怕,最近新闻里常有人贩子绑架未成年人的事,迟疑片刻,我还是鼓起勇气开了门——是对面那个高中生!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家没盐了,能向你家要点吗?”我提了小半袋盐给他。他拿了盐却是一愣,左右看了看,“你一个人在家?”我呆呆地点了点头。“不如去我家看看吧?”他说。而我也不知怎的就答应了。

他家不大,却很整洁,透出一股素雅之前气。没开空调,但我也觉得不怎么热。最显眼的莫过于他家那个占了不小一片地的书架了。书架是木质的,上面摆满了书,细细一闻,有一种夹杂了油墨气息的木香。他从中挑了几本少年读物递给我,说可以随便看。

我其实不怎么喜欢看书的,从他递给我的书中挑了一本,随意翻看了一会儿,竟是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从未细读过书都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那本书,父母叫我回去时我还有些不舍。

此后,我干脆向他借了一大堆书,他有时还笑着说我这样看书是没多大用的,不仅要眼看,而且还要手记……

那段时间,我的作文和阅读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后来呢,父亲说他考上了大学,要离开了。临走前,他有些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读书好 你也该多读书。”

我也听进去了,闲时总会看看书,并且从不落下某个细节,但是那个人,已经刻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很深很深……

【篇三:她就是那个姑娘】

时光机穿梭到2009年的夏末,那是我们与她的第一次见面。

“这姑娘好年轻”,我们都这样认为。她看起来刚毕业不久,穿着一袭浅蓝长裙,扎着一束漂亮的马尾,脸上的笑容和煦而温暖。她性子里带了些孩子气,还带了糖果分给我们,很快便掳获了我们的心。

她陪伴我们一同走过小学六年。这六年,印象最深的是这姑娘的背影。

记得第一次见她的背影是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下课。她满脸笑容地走出门去,后脑勺的马尾辫一摇一晃,浅蓝长裙被风吹得微扬,活泼的性格一览无余。手中还抱着教案,那个背影,美如画。

后来,年纪稍长了些,学业日渐繁重,每次去办公室送作业都能看见她批改我们作业时的背影。还是马尾辫,背微微弯着,手中的动作不停,飞快地改着一份又一份作业。再走近些,能看到她认真的侧脸,微垂的眼睫,抿着的嘴角,似乎什么都不如手中学生的作业重要。每每这时,我总想对这姑娘说一句“辛苦了”。

最后一次见她的背影是毕业那天,她要回她的城市去了,家里出了事情。可她还是等到我们考试完才走。她要走时,全班一起拥抱她,哭声一片。

最后,我们也只能无奈地目送这姑娘离开。

那是最后一次见她的背影。六年过去了,这姑娘已不再那么青春无敌,微微佝偻着的背,不显眼的黑衣和黑裤……

她的背影渐渐走远,直到再也看不见。

我们嘴上一直说“再见了,姑娘”,心里却在想“不知何时才能与她再见”。

我们曾经的语文老师,小学六年的班主任,就是那个姑娘,我们心中永远的那个姑娘。(公众号:涵城语文)

【篇四:轻轻的美】

亲亲的紫,亲亲的纯洁;清清的香,清清的依赖;轻轻的美,轻轻的现世人间。

丁香没有玫瑰的娇艳动人,只有褪尽粉饰的清纯;它没有牡丹的荣华富贵,只有深山中清泉的隐逸;它没有菊花的满园绽放,只有在墙角或园艺的陇背,才能找到它的身影。

也许它与冬日里大雪中的白梅相似吧,“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每年的夏末秋初,习习的晚风便携带着它赶到北园赴约,只是一夜以后,它的清香便告诉人们它来了。

第二天早晨,我循着它留下的丝丝踪迹,寻觅到了花园的一角,细细观察,采看到绿枝间的几点新紫在轻轻摇晃。它总是微垂着头,显得很是谦卑,丝毫没有花园中其它花种的骄傲,我轻轻走近它,生怕打扰了它,静静期待它在这个万花一齐收敛了夏季的艳情的季节里,将自己最后的芬芳献予人间。

我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尽力深吸了一口气,用嘴敏感的鼻子去捕捉空气中漂浮的气味。我感受到了,这是丁香特有的气息,这是我期待了整整一年的气息,七年的这时,我爱上了这种气息,我牵引着这般淡淡的气息在身体里徘徊,回游,让香味充盈在体内的每一个角落,我真希望这刻就是永恒,清香可以永贮我心间。

我睁开眼睛,细细回味刚刚的感受,却被丁香的花朵吸引住了。我低下头,与丁香第一次如此亲近。原来它的四片花瓣是如此完美,清晨的水露覆盖在花瓣的绒毛上,晶莹剔透,水露的下面是丁香的紫,从里到外,每隔一点便是几种不同的紫,可又找不到紫色的边缘,紫色衔接地是这样细腻,紫色过渡得这样没有瑕疵。也许,这就是丁香的美。

【篇五:落叶之美】

走在回家的路上,片片落叶翩然坠落,跳着一种秋天谱写的舞曲。我拾起一片枫叶,叶面光洁而平整,红色依旧鲜亮,只是那微垂的叶尖像在唱一首凄美的挽歌。我凝视着那一根根清晰可辨的脉络。时光倒流……

我看见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片叶儿悄悄生长出,嫩绿的颜色闪烁出生命的光泽,鸟儿鸣着快乐的曲调,停在它的身旁,它的内心充满明媚的阳光。

我看见那骄阳似火的夏天,它变得成熟,摇着深绿的躯体,与旁边的叶儿说着悄悄话,它的影子被阳光投在地上,寂静的美。

我看见它在离开枝干前作着无用而徒劳的尝试,可还是被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落,旋转,掉下,静静躺在树根下。

看着那树根下深棕色的泥土,我心里涌起一股惆怅:年年如此,有多少落叶被风儿轻轻归并到这儿,这看似普通的泥土下,长眠着多少曾经活跃在春夏的小生命,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不禁想到那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数落叶静静地融入泥土,为曾经的母亲奉献营养。第二年春天,又有新芽蹿出,那里面,一定也有它们的影子呢。

而这世上,又有多少默默无闻的人,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为自由,为国家,为社会。直到死,还不忘这个生养他的世界,为她,献出一切的一切。

听,落叶之声,“沙沙,沙沙,沙沙,”碰撞在金色的秋天的空气里,“叮咚,叮咚,叮咚。”

落叶之美。

热门推荐
1我的未来不是梦
2动物园
3秋雨
4我家三大“鬼”
5我的小鸭子
6渐入佳境
7妈妈有你真好
8给妈妈的一封信
9家话西游
10牵手
11幸福其实不简单
12“小书虫”
13读《穿堂风》有感
14让“孝亲之花”永开我们身边
15再见的味道
16手捧闪闪发亮的日子
17那一次,我差点哭了
18逃离喧嚣
19我的妈妈
20同城送月饼议论文
21妈妈给我的爱
22冷与热
23的观察作文
24我不想当哥哥
25橡皮的自述
26想起那件事我真高兴
27故乡之美
28四季之美
2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30礼仪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