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请你放慢脚步】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人们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街上几乎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匆匆忙忙的,象是有什么急事。的确,他们是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但却也忽略了生活的细节。
细节是什么?福尔摩斯说过,侦探就是把细节放大。没错,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组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隐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父亲的眼神,母亲的白发,清晨的露水,傍晚的夕阳……这些都需要人们去体会、品味。人不是工作机器,不必把生活塞得太满。
想必大家都喝过茶吧。烧一壶茶水,摆一块茶盘,洗几个茶杯,放好茶宠,把茶放到茶壶加上开水就行了。如此简单的程序,人们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是一下午的时间。为什么?其实他们不是在喝茶,他们是在品味生活。悠闲地发发呆,与家人朋友东拉西扯,享受这平静快乐的生活,多么惬意,多么舒适!也许一道数学题,几个英语单词,两篇文言文大意或人生的哲理就在这样一个慢节奏的下午,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
经常有同学报怨找不到写作素材,还口口声声地说观察了生活,可他们真正放慢了脚步去观察生活了吗?观察生活不是应付了事,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写作,而是为了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发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或是被我们忽略了的生活真谛。
大家都说忙,为何不给自己留点时间,留点空闲,去享受这美好的人生呢。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特别是语文,如果单靠课本,不走近自然,走进平平常常的生活当中,那么即便你背了许多优秀的文章也如空中楼阁,搭建不了语文的大厦。
放慢脚步,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走进自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你自然就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篇二:记我们之间的一次分歧】
清丽的流水声跌进精致的盖碗杯,带来一阵茶香。我轻轻地晃着澈绿色的茶水,想起了那段尘封的往事,那次,差点就与你同道殊途了呢。
第一次与你相遇在该步入初中那年。踏进教室刹时被一片清新的墨绿色吸引。在校长用大篆写的“吃茶去”背后,我仿佛看见你歪着头正朝我笑。身着一袭旗袍,清新优雅,我立马也朝你羞涩的笑了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你——茶艺。
刚开始的学习轻松愉快,我们带着对新朋友的期许开始交谈,我醉心于你那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可后来,我们的缺点开始渐渐暴露,我的懒惰,你的挑剔。“不行,双手要轻搭放在肚前!”“不行,手肋要抬高些!”你通过老师来传达你对我的不满,我开始生闷气:你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不过是供消遣的罢了。“我是有自身价值而存在的!”你的声音轻轻的在我耳边绕。可那声音对于当时的我而说就像在讽刺,愤怒开始涌现“是吗?可看看如今不就是一群老爷爷在玩吗?你已经过时了,放在你的姿态吧!”说完,便转身就走。我感受到了你悲伤的目光,可我没有回头。
两个月之后是深秋,树叶从树枝飘落,低低地打着旋。居委会阿姨找到我,问我可不可以教小朋友茶艺。哦,是你来找我了吧?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如果是想到,有些心酸又刻薄的笑浮在脸上,答应了阿姨。在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有一种恍惚地熟悉情绪涌现,霎那,莫名对你感到深深的思念,看着六七岁的小朋友新奇的看着茶盘,公道杯,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姐姐,我做得对吗?”“嗯……,不太对,要双手请搭在肚前哦。”话刚出口,我自己就被惊讶到了,原来你在我身上的烙印已这么深。看看动作越发优雅的小妹妹以及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上,我突然体会到了你的感受,顿悟了你的价值。
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华穿越时空沉淀下来的雅静。被动作纠正过的小朋友的越发温婉的动作向我证明:你不也只是老年人的玩意,在千年的画卷上,你随着清香而来,浓缩古代儒雅的精华,挺立在悬崖之上。你的骄傲是有理由的,你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流淌在华夏名族的血液中,永不退散。
一抬头,发现你又在低头朝我笑,恬恬的,不带一丝讽刺。我释怀似的笑了,朝你伸出了手,我看见,那边的你,正和我的手紧紧相握。
【篇三:一张尘封的老照片】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古董味”十足的彩色全家福。照片上那个留着短发,戴着黑框眼镜,眼神里带着些不羁和倔强的,依稀认得出是少年时代的姑姑;那门牙还没换好,咧着嘴生硬地笑着的,居然是我的爸爸!他们身后,坐着两位表情略带紧张的中年,那一定是我的爷爷奶奶了。
沙发侧后,摆着一个漆成湖蓝色的高低柜,门上还画着一丛兰花。柜上最显眼的位置,是一架红色外壳的十二寸黑白电视机,一根莫名喜感的天线斜指天空。旁边还有个黑色的老式电话机,没有连电话线,盖着一块勾花的白丝帕。侧面茶几有个圆形的搪瓷茶盘,倒扣着几个造形规矩的瓷杯;再算上衣服的五颜六色,整张照片的颜色丰富却杂乱,并没有什么美感。
我抬头看看在旁笑得花枝乱颤的爸爸,带点调侃地说:“真看不出,爸爸你是出身豪门啊?”爸爸摇头说,不是。那是八十年代初,彩色照片刚刚兴起时,他居住的西北边城里那家风头最劲的照相馆中,最受欢迎、需要排队候场的布景角。在那数十年春风不度,改革开放刚刚破冰的年代,每个对生活有渴望和追求的家庭,大概都会有一张这样的照片吧。
我说:“你们的衣服颜色太杂了,和背景不协调,应该穿素一点,才能突出。表情也太严肃,找不到家人温馨轻松的感觉啊。”
爸爸陷入了昔日重来的回忆,脸上笑容渐渐凝固。他讲述起那个我不熟悉,甚至很难理解的年代,我带着一点点好奇和同情,静静听。
他说,他童年的几乎所有记忆,都是黑色,灰色和墨蓝色的。爷爷奶奶在时代的驱策下奔赴边疆,生活清苦单调,大院里都属于一个单位,每家每户都重复着同一个模子套出的人生。
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多彩的生活还给了那个时代的人们!那时的爷爷奶奶,虽然心中带着焦虑,脸上写着紧张,审美夹着“土味”,但这张照片上驳杂的色彩,正是那个年代充满惶惑和期待的人心的最好写照。
此后的三十多年,爸爸走过了很多城市,最终选择了上海,也被上海所接纳,和时代一起昂首前行,才有了我今天赖以成长的幸福环境。“你知道吗,这所有的一切,都开始于这张照片,快门按下的那一刻?”
我收起调侃的语调,发自内心地对爸爸说:“感谢这尘封的老照片,更感谢这美好的时代,为我即将走上的人生之路,挥洒上最协调而美丽的色彩。”(公众号:我们555666)
【篇四:意外的收获】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来到“功夫小瓷”参加可可的生日会。
到了做陶瓷的教室里,早到的同学已经开始制作自己的瓷具了,我刚刚戴上袖套,可可就起身向我走来,她拆开陶泥的包装袋,将泥切成两半,挑了块大点儿的陶泥。
可可举起陶泥向桌子砸去,“砰”一声,泥重重地摔在了桌子上。我接过陶泥学着她双手举高,将陶泥朝桌面砸去,“咚”,整个木桌都抖动起来了。
我拿起那扁扁的陶泥。将它揉成圆形,再把食指伸到泥里面,捅了个洞。我将洞扒开,洞被我越扩越大,底部越变越薄,而两侧却变得更加厚实。刚刚认为这个杯子成型了,拿起毛笔准备上色,可这个杯子却不争气的塌了下来。我看着塌了的陶泥,心中有些无可奈何,皱着眉毛,小声嘀咕着:“真可气!”我气愤的一伸手将陶泥砸在了桌子上。
我生气地瞟了一眼那块棕色的、硬邦邦的、可气的陶泥。可是,当我看见它那扁扁的样子时,想起了妈妈想让我做的茶盘。于是,我重新给自己打起气来:“杯子做不好,就做盘子。”
就这样,我毫不犹豫地做下了决定。我用手背将陶泥按扁,拿来一块海绵,蘸了点水,轻轻地在有裂痕的地方涂抹,几分钟后,我的“圆”就做好了。我将那块陶泥做成的圆形两边抬起,而中间挤在一起的部分将它捏成三角形。
我放下手中的工具,躺到椅子上,“呼”,松了一口气。一位老师从我身边走过:”咦?你的作品边缘怎么有这么多裂痕呀!你应该好好”整理“一下它的”发型“”。老师从一边拿来一块海绵,放到水里泡了泡,又取出它,用手捏了几下,紧接着,她慢慢地在盘子边缘来回摩擦,皱纹在短短不到一分钟之内就消失了。
完成之后,看着这么漂亮的盘子我十分高兴。不过,坐在不远处的可可又提示我说:“你可以让茶盘旁边多一片荷叶。”她用海绵擦着自己的茶壶,时不时朝我这儿看看。
我又切出一块正正方方的陶泥,将它使劲的砸在了桌上,“啪”一声,一眨眼功夫,那一大块泥巴变成了一个圆形。我在圆的中心用牙签穿了一个洞,然后用个三角形的工具画出了九条“丫”字形的纹路,接着,我将那圆形改成了荷叶那不规则的多边形,最后,我将这片荷叶染上浅绿色并贴在了茶盘旁边。
做好后,我将作品交给了老师。“哇!老王,你这作品也真够独特!“我的同学慧慧一边摸着盘子一边说道。”你还配了个荷叶?绝了!“她睁着大大的眼睛,惊讶地双手捂住了那足以放下一个排球的嘴巴。
这个意外就来自于我的突发奇想和最要好的朋友的帮助。走对路发现世界,走错路发现自己。
【篇五:泡茶】
今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让我负责泡茶。
我急急忙忙地跑进茶水间,取出绿油油的茶叶,拿出一个小勺子,舀起茶叶放入一个个茶杯里,茶叶像蒲公英一样纷纷落到了杯底。我小心翼翼地提起茶壶,把热水慢慢地倒入了茶杯里。茶叶一下子上下翻腾起来,像一条条小鱼游来游去;又像一只只小鸟快速地飞翔;还像几个小朋友在玩转圈圈。可真有趣!
很快有些茶叶浮了起来,像热气球飞上了蔚蓝的天空,还有些茶叶沉了下去,像一个个小伞柄在降落。一会儿工夫,水渐渐的变成了淡绿色,茶叶的样子犹如打足了气的气球一样,胖乎乎的。哇……一股清香飘进了我的鼻子里,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奇妙的茶园里。
我缓缓地端着茶盘走向客人们。我说:“叔叔、阿姨请喝茶!”他们一边喝着香喷喷的茶一边说:“谢谢你,欣欣,你真棒!这么小就那么懂事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