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家乡昆明】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昆明。它是云南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因为有滇池调节着温湿度,使昆明每个季节都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所以昆明也一直被称为“春城”。
昆明是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有“睡美人”之称的西山、有风光秀丽的滇池和翠湖、有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石林、有历史悠久的金马碧鸡坊、有世界一流园林园艺的世博园、有二十六个民族文化的民族村。
昆明不仅有美景,还有许许多多的美食。有出名的汽锅鸡、野生菌,小吃有过桥米线、饵块、官渡粑粑……因为昆明属于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都有可口、新鲜的水果上市,让人目不暇接。
昆明还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他七次下西洋,途经三十九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红海海岸。每每提起郑和,我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近两年昆明建起了高铁,使昆明对外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随之经济也高速发展。
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昆明做客!
【篇二:云南的鲜花饼】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美食,如:过桥米线、汽锅鸡、野生菌、鲜花饼……数不胜数。如果,你想尝尝云南美食的话,我推荐你一定要尝试一下鲜花饼。
鲜花饼在每一个饼屋里都有卖,而且馅料也非常丰富,不仅有清甜的玫瑰花瓣馅,有淡雅的菊花花瓣馅料,还有富有云南特色的玫瑰火腿馅……不过,我最喜欢吃现烤现卖的玫瑰馅鲜花饼!你看,鲜花饼的样子多可爱呀!圆圆的,像个大月亮。所有的鲜花饼都皮薄馅厚,酥薄的外皮包着清香的玫瑰花瓣,在外面隐约可见里面粉嫩嫩的玫瑰花瓣,凑近一闻,花香扑鼻。你一口咬下去,十几层酥皮在口中散开,入口即化。当你吃到饼中的花瓣时,细细品尝,你会发现,鲜花饼刚进入嘴中时,就能感受到一股玫瑰淡淡的清香在你口中萦绕,然后就能品尝到那种清清淡淡的甜,甜得那么淡雅,怎么吃都不觉得腻!鲜花饼不仅有特殊的香甜,吃起来口感也非常软糯,一点不硬。而且因为鲜花饼是现烤现卖的,所以吃的时候很热和。从入口到入胃,整个过程都是暖暖的,让人感觉身在一个温暖的仙境之中。等到你咽下去,唇齿留香,意犹未尽,你一定会忍不住吃第二口。这时的你一定会忍不住惊叹:我的天!怎么这么好吃,这真的是玫瑰花瓣做的吗?那我会告诉你,这就是玫瑰花,我们能把玫瑰花瓣做出如此美食,厉害吧?!
这就是我们云南的特色美食——鲜花饼。正是因为我们云南地理环境的优势,盛产鲜花,一年四季都随处可见繁花似锦,所以才会有鲜花饼这种美食。我爱家乡的鲜花饼!
【篇三:我为家乡点赞】
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城,天空是碧蓝的,丝丝缕缕的云朵是雪白的;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城,开饭时有一碗汽锅鸡,休息时可以煮一锅热气腾腾的小锅米线;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城,被汪曾旗老先生以文相称,被无数西南联大师生们怀念……
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昆明是我的故乡,从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用地道的昆明话夸赞这座城:“春城昆明啊,怕365天的云都是白呢,天都是蓝呢。"这座城的景从来都是美的,园通山的樱花,大观楼的荷塘,云大的银杏道,黑龙潭的梅园。除了这些也不乏正义街坊,翠湖湖畔的灯火夜色。春,贵如油的小雨淅淅沥沥流在树梢和枝叶间,樱花迎着斜飞下来的雨点,摇摇欲坠,菌绿的齿叶挂着一两滴轻盈的露水。它把花香悄悄打散,又把泥土味的咖啡浓浓冲泡。夏,硕大滚圆的荷叶也未能遮挡一碧如洗的天空,在粉红色的透明里,叶脉依然,清晰地在绿色的屏风后分划着天空。略带热意的风吹过,抹了胭脂的荷苞微微摇曳,在深绿色的背景下,已经盛开的并不太摇晃,只是花瓣中央鹅黄色的细嫩小蕊,不约而同地抛撒着花粉。秋,一阵略略带凉意的秋风吹来都不免卷起些有缺口的银杏叶,它们总是有一对翅膀,叶柄垂朽,落于尘土的时候那双翅膀就带着它翻分起舞地摇摇晃晃,使人琢磨不透的躺在一堆银杏里。冬,这座城里没有堆积的雪,没有花白的屋顶,有白的定是朵朵洁中透艳的梅花,三两个的在枝头吐香。这座城,没有雾霾,没有炎热抑或是酷寒。因为这是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在昆明,同样被人称道的,还有这儿的美食。众所周知—菊花过桥米线、小锅米线、汽锅鸡、汽锅蒸鸡蛋……曾经我跟着外婆一起学过煮小锅米线和过桥米线,小锅米线最讲究的是酸菜和韭菜的绝妙配合,最好选择酸浆米线,先煮鲜肉再放米线因为韭菜容易被煮熟,所以在起锅前放下,有除腥提味的作用。煮好后再放酸菜用筷子拌匀,一人一碗,就像是我们的休闲食品,而过桥米线就更要讲究些下锅的先后顺序了,鸡汤有鸡油覆盖在表面,有保温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趁着滚烫一定先放生肉片、生鱼片、香酥,然后放一边轻轻搅动汤水一边放下韭菜、菊花和米线,这样才能保证食材的味道完全挥发在醇香的汤水中,这儿的一切都是温和鲜香的,追求原汁原味,因为这是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昆明是一座有韵味的小城。它有着如血脉一般繁杂的街道,名街巷自有归属,和谐有序,若是有所需要,总有一条“望文巷”在等你,有食人间烟火,为了生活“豆腐巷”、“胭脂巷”遍错落在那儿,你提着针篮去造访不去,要说精神支持“笔墨街”、“文房四宝巷”都静静在那儿等候,真不知道这儿是如何安排“马街”在“文坛巷”旁边的,是如何安排人间烟火和高层次精神清流在一起的,这一切只有“积淀”二字方可诠释,只因这是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因为种种,我为家乡昆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