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唯物主义的作文

【篇一:我们的时光】

一条只能向前走的路,叫时光……

我们在这条路上踽踽前行,我们有梦想,有激情,也曾失望、悲伤,泪水与笑靥交织,风雨与彩虹相伴。或许,这才是人生。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高二,不久即将迈向高三的殿堂。在这样一个人生必经的阶段,我或是我们,都有着喜忧参半的情绪。既对未来,对理想中的大学向往又期待;又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巨大的怀疑,以至于反反复复,莫名其妙的紧张起来。

其实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我们产生这样一种情绪,简直不值一提,那是每个人必经的心理过程,那只是一块小的微不足道的人生碎片。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人,抑或两者皆是吧。我不相信整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考试名列前茅;我也不相信今天经过名师的点拨和指导,明天就会考上清华北大。唯有努力,唯有勤奋,唯有坚持,才有可能实现理想。

时光带着我们走,我们不得不走。在这条路上,我们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着怅然与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一个竞技场,我们都是运动员,我们只有以长跑者的毅力一步步坚实地跑向终点,才会找到那个属于我们的人生的焦点!

古人告诫我们什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其实我知道不管是追忆过去还是憧憬未来都是在浪费时间。现在我们只能奔跑,撇开过去和未来的束缚,含着泪,一边失去,一边寻找……

时光流逝,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有时候对于时光来说,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渺小的赶路的人。我不知道一辈子有多长,我只知道尽管我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一直跑向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的地……

【篇二:什么是真理】

真理,这一个词对于我们广大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真理就是一切事情都是按照所谓“真理”的标准来符合并且运行的。

真理就是一块等待被人们验证的试金石。这块试金石,在许许多多的时候都被人们拿来试用。诸如我国的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人都在讨论一个令人绞尽脑汁的问题:“何为真理”?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给出了他们对真理的解释。有的人说,毛主席说的,就一定是真理!可是大家发现,继续走之前的路子大概是行不通的了。这个时候大家都陷入了迷惘的状态,何为真理?则一句话就在当时提出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国家就让改革开放这个名词沿用到现在,。而改革开放这个真理,现在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真理就是一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个古迹。细数全世界被公认为真理的思想和理论吧!牛顿经过长时期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牛顿三大定律,至今仍然出现在我们广大初高中生的课本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囊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著名的学科。至今,许多国家的共产党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党的指导思想。以及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让许许多多包括马克思在内的都以唯物主义思想来看待整个世界。因为,真理是能经得起时间的锤炼的、能经得起各种事物的考验、能经得起不同的人推敲而得出的亘古不变的道理的。

真理也是一个能贯通古今,能见证历史发展的道理。当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地心说被广大人所接受了约几个世纪的时候,并奉之为“真理”的时候。则经过天文学仪器的不断探索,人类的数学功底逐渐深厚的时刻。一位名叫开普勒的年轻人总结出了各个天体间运动的普遍规律。然而再总结这个被现代人视为真理的时候,人类是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各个学科。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于是才能让开普勒能通过之前先人的探索而得出来“开普勒三大定律”。反而有的道理就像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没有经过许许多多的研究而探索出来,只能作为一种假说来看待。

真理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但是什么是真理呢?也许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经历无数次的试验,并能让人们都能普遍接受的时候。所谓的“真理”,那就是真理了吧。

【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而他的《随笔》,篇幅虽不长,但短小精炼的文字却拥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谈死亡

大多数人都惧怕死亡,我也不例外。其实一位言者说得对:“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恐怖。”死亡本是一瞬,但死亡前的呻吟、面无血色、亲朋哭泣等却让死亡变的恐怖。

但像凯撒大帝等英雄豪杰,他们对死亡却看得很淡,死亡临近还能面不改色。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伟大的人生。还有一些人,他们不畏惧死亡,因为他们死在追求伟大人生理想的路上,他们死而无憾。所以我们也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所热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死而无憾。

谈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很那消灭的,只能用习惯来将其改变和抑制。培根在这篇随笔中交给了我们一些改变天性、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我们给自己定的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有时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有时也可以立即而彻底地改变坏习惯,或者走到与坏的天性相反的极端。同时养成习惯不能一鼓作气,要有所间断。可想要彻底铲除一个恶习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在不经意间人的天性就会暴露出来。所以为了彻底铲除恶习,我们可以消除恶习的引诱,或经常和它亲近,从而使它不起作用。

人的天性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但一些卑劣的天性也是根深蒂固、难以铲除的。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抑制和改变我们天性中的卑劣之处是十分重要的。

【篇四:改变论】

客观规律永远无法改变,唯有主观思想可以被改变。人类不运动,地球也仍然在自转。

人的意识无法让桃花在冬季开放,也无法让梅花在春季露面。万物有它的自然规律,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客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总会在生活中“上演”闹剧。

已知:一位同学上课不爱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总是积极、响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位同学总觉得被这些声音吵得耳朵疼。

求证:这位同学向老师提议上课时点名回答,而不是集体回答,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证明:因为这位同学的想法是主观向我型的,而且他的提议不利于课堂的活跃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不合理;又因为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被看做客观环境,由于有个人的不适应而去改变环境是不现实的,逆于客观规律,所以,他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常常要求别人去为我们改变,而很少去改变自己,若是每个人都存在这种想法,只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分歧与隔阂,因为这是一种自私的想法,在生活中,没有无私的付出就没有温暖的收获,没有不断的改变就不能前进。所谓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如今,在网络上弥漫着一股“二次元狂热”,这股“二次元”风不是近年来才流行的,而是流行了十几年。“二次元”即虚拟世界,也称平行世界,指动漫世界。

已知:“二次元狂热”在现今非常盛行,但“二次元”却产生了十几年。

求证:“二次元狂热”现象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人们找到了精神寄托而盛行的。

证明:因为现实世界给人类太多压力,每个人都会为现实忧心,而且据统计,在中国,关注“二次元”的网民83%为20─30岁的成年人,所以可以判断出人们是在找精神寄托;又因为动漫世界符合人们对现实的想象,实现人们的唯心主义想法,近年来人口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就业的不易,使年轻人为生活所忧。但他们却改变不了这客观的现实,所以“二次元狂热”近年来十分盛行。

虚拟世界只不过是人类的精神世界,那里没有条条框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名词;现实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有它的客观规律,人们无法改变,它是客观唯物主义的代名词。

我们可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想象,但要把握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人的主观意识要顺从客观规律,要因它而变,学会这种变通,会使人们更明白生活,更明白这个世界,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

热门推荐
1荆轲
2第一次制作蛋糕
3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4美丽的植物园
5一场有趣的嘉年华
6故乡的声音
7春色满园关不住
8梦想的颜色
9夜无眠
10秦始皇兵马俑作文500字五年级
11
12《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13聆听
14开封灌汤包子说明文
15写泡茶的作文
16为别人鼓掌
17在跌倒后,站起
18寻访胡雪岩故居
19青岛游记作文
20童话的作文
21关于打架的作文
22未来的飞船
23我爱上了棒棒糖
24令我悔恨的一件事
25对着干游戏
26问题
27画风筝
28我的家乡
29军训日记
30伤心的白菜种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