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美丽】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她的美丽。”洁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一簇簇在树上绽放,压弯了枝杈,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花海。倘若摘下一只细细欣赏,便会发现,不出三刻,它便黯淡无光,枯萎了,细嗅之下再也探寻不到一点芳香。正如泰戈尔所说:“采得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
一朵花要在树的滋养下才能绽放,而文化之花也要在国家的强盛和时代背景的浇灌下才能变得愈发娇艳。
大文豪莎士比亚处于的时期正值英国第二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而那也是都铎王朝最后的时期。那是的英国重商主义盛行,在海外大肆扩张的同时实行宽容开放的文化政策,不得不说,当时是英国最好的时期。混乱的王位之争在经历了爱德华一世,玛丽一世后终于落下帷幕,迎来了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此时的英国,没有混乱的王室,没有新教和天主教的争权,有的只是国力的日益强盛,一批又一批的剧作家涌现,他们本身处在文艺复兴的鼎兴时期,同时他们的出现也将诗歌和话剧带入了黄金时代。文化之花在土地扩张中,在工业化的推进中傲然绽放,文化的光芒笼罩着当时的英国,我们也看到了在强大实力的枝杈上的那朵绮丽的文化之花。
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鼎盛时期的同时,中国正值明中叶。明代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一跃占据主导地位,如雨后春笋般密集的商帮,白银等贵金属的大量流通,人口城市化的加快无一不彰显着明朝时期中国的强大与富庶。在这样的国家背景下,文化发展迅猛异常。王阳明和李贽对于人欲望的肯定,明代书院自由的辩论氛围,“三言”“二拍”和为人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小说,汤显祖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数不胜数的文化作品在那时诞生并传承了数百年。试问,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依托,又何来这耀眼夺目的文化之花?
丘吉尔有过这样一句话:“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唐的繁荣开放成就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文盛况,欧洲的文明进步为文艺复兴的推进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只有国家的发展强盛,文化才能演进。如今我国已经把经济高速发展转变成为了高质量发展,这不正是在为文化的发展做铺垫吗?相信在日后回顾历史之时,会看到一朵花瓣饱满,轻嗅之下花香馥郁的文化之花盛开在中华民族所养育的中国之树绿叶繁茂的枝头。
【篇二:让追求的心不老】
白云朵朵,道出了世间的宁静致远;夕阳西下,道出了生命的短暂光阴;女娲补天,道出了心中的坚定不移;夸父逐日,道出了一颗永不坠落的心,一颗追求而不老的心。
看茫茫前路,是一片光明;看人迹往来,是一片繁盛;看粮仓堆积,是一片发达。这是开元盛世,唐朝的巅峰!
这是一个剑与酒的国度,一个盛与陨的王朝,也是一个战绩彪炳的朝代!政治上,他励精图治;农业上,他鼓励生产;手工业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李白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宏大的规模;商业上,他创造了盛况空前的对外关系,并且白居易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道出了当时坊与市的密集。正是他的追求精神,他的励精图治,使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顶峰!当时的诗赋考试,挖掘出了多少远近闻名的诗人,流芳千古的诗句。就如李白、杜甫在这段时间写了多少著名的诗篇,而他们的著作,与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大科学家僧一行,赢得“吴带当风”荣誉的大画家“画圣”吴道子,这些,足以见唐朝文凭的辉煌。
诗文骈散,留下了千古名句,淡淡酒香,象征着它的繁荣,是啊,一个名留千古的唐朝,一个繁荣昌盛的唐朝,怎能在“安史之乱”后从此陨落?
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天宝年间,隐伏着危机,这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虽然最后是镇压了下去,可是,这场突然的骤变,却是一场让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战争。正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就是这个“惊破”,惊破了一个盛世,惊破了一个昌盛!
于巅峰之上,蓦然回首,当初唐玄宗是如何抱着一颗追求的心,登上皇帝之位,又是怎样创造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可是现在,为何又坠入谷底,一蹶不起?为何又骄奢淫逸,不理朝政?他只不过是,只不过是让一颗圣洁的心,染上了骄傲的灰尘!
看无尽苍穹,从前的一颗谦逊而追求的心,不老的心,到现在的一颗骄傲与纵横的心!这样的开元盛世,竞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叛乱后,从此衰落!仅仅一颗心啊!
唐玄宗,他败送了一个王朝,也败送了他自己。
夕阳斜照,白云朵朵,将这座曾经繁盛的王朝倒映在湖水之上,那里,曾有一段不朽的传奇,有一颗不老的追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