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梦华录的作文

【篇一:月亮】

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我独自在院中漫步,看着银色的月光洒向大地,不禁想到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同我一样沐浴在这月光下呢?该是有一人独酌的悲凉,或是三五知己的愉悦,抑或是千军万马相互厮杀的惨痛与壮烈……

想当年,中国文人们将笔墨悉数泼洒在月光下,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太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摩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一个个或孤独、或旷达、或乐观的身影浮现在我们面前。

在先人的诗文中,也可窥见古人们赏月时的情景: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在静谧中享受晚风的吹拂,在月光下享受恬静,深陷朦胧诗意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尽享美丽悠然的生活,便正如庄子所说“不离于真,谓之至人”的境界了。

白居易在月下船头静听琵琶女演奏,凄凄切切而泪洒青衫的佳话太久远,恨无缘观赏。家家团圆的中秋节满城灯火,也曾在自已家乡见过几回,却大不如前。当年中秋节的盛景,还依稀可从古书上窥见一斑:《东京梦华录》中所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月光下,贵族们筑就高台,百姓们争相登高赏月的热闹场景也就跃然纸上了,这样看来,月亮确是中华一道别样的风景了。

现在的中秋节,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打开电视,所谓的“中秋晚会”只是一场俗不可耐的演唱会,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不过成了一场商人们倾销月饼的好机会,所谓团圆,哪有人理会?君不见过年不回家者大有人在,又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中秋?

我们迎来了一个越来越喧嚣而浮躁的社会,现在的年轻人不读经典了,他们把深刻当无聊,视思考为羞耻,为无知而骄傲,他们拒绝权威却又一无所知,那些中华文化中的“别样的风景”早已被他们淡忘,正如龙应台所言:“你明明可以到深海中去游泳,但你却愿意全身浸泡在沙滩上的泡沫里。”文化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根,没有根的社会,就像无根浮萍,是走不远的。

回过神来,望夜空,竟不见了月亮。雾霾笼罩了夜空,月亮却被挡在雾霾身后,默默垂泪。

【篇二:中秋的作文】

人们常说,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的中国传统节日。它比清明多了几分优雅;它比春节多了几分忧郁;它比端午多了几分诗意。

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是完美的。在我心中,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吴刚折桂的故事,或者是朱元璋月饼起义的历史,这个在宋代就已盛行的中秋节就是最具有人情味的节日。

《礼记》中记载:“秋暮夕月。”那是说要祭拜月神,因此人们在中秋佳节总会似懂非懂的学习古人赏月感慨。《东京梦华录》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些热闹的场面,让人心里也愉快起来。人们看着精彩的舞火龙、斗香烧满各地。人们放天灯、点塔灯,将天空映衬得如此绚烂。一家一户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各式各样的月饼,拉着家常,这些温馨的场面到处充斥着的是暖暖的情意,让人如何不感叹这是个充满人情味的节日?

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最能打动人的或许就是身在他乡的旅人的故事了吧。

当“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时,内心满是羁旅愁苦的杜甫,唯有感慨“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豪”了。而饱受蛰居苦闷的白居易也仅是“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青光似往年”。更奈何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内心的孤寂又有谁人明了,想要登高望远,只是“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和衣睡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古至今,多少游子不得不用这感人肺腑的诗句来诠释对故土的怀念;多少族人不得不叹息低吟,来抒发内心的纠结……

当他们的思乡思亲充满了内心,这些永久传唱的诗词便缀满了历史的长河。把这份赤子之心融在其中,这不是人情味,又是什么?

因此,面对这些离散,人们变得感性了,他们会吃着月饼祈祷在一起的人能永远快乐,他们会赏着皓月祝福分隔两地的人能早日团圆,他们用心祷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他们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境。当从为自己祝福变为替别人祈福的时候,这份人情味便不再仅仅只局限于那些热闹的场景了。

我心中的中秋时富有人情味的`,这并不是因为月亮的皎洁,也不是因为月饼的美味,更不是因为热闹的街市,而是因为人们心中所充斥的最真的感情。

热门推荐
1教师节作文
2介绍一件事物的说明文
3这件事真让我难忘
4有你我们的年华不寂寞
5贴鼻子
6一张纸的一封来信
7生活不会苛待如此努力的你
8假如我有阿拉丁神灯
9家乡美
10试卷发下以后
11碎片生活
12惩罚
13一道风景线
14碎片时间的力量
15暖干的校服
16妈妈,我想对您说
17外婆的渔鼓情
18我的青春摆渡人
19一路有你
20我是小小急救员
21那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
22窗外
23暑假作文
24我的植物朋友刺梅
25我是一片小树叶
26迷人的秋天
27笑傲人生
28我想做一棵平凡的荇菜
29我爱故乡的桃子
30红色土地,红色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