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根】
窗外,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母亲点起一柱香,香炉里碧色的轻烟,孤独的飘在空气中,腾成数千缕细雾。窗外的桂花树下尽是花瓣。枝头上只剩零落几瓣,几只燕子拍打着翅膀飞过,留下一串呢喃,我知道这声音又在提醒我“该去读诗了”!
读诗年少的我,发现美的根本
小时候的我跟随父母游玩过许多地方,大多时候只是拍照和购物。长大一点,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开始了读诗。在诗词中,我找到了美的根本。读到了欧阳修的“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时我瞬间想起了随父母游西湖的场景。凤凰山下,微雨初晴,小舟从满是芳草的苏堤下经过。岸上传来隐隐笙歌,或许是笛子吧,也或许是箫,记不真切了。但也已经不重要了。我只记得那时的我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被自己忽略的美景。从那时起,我开始吵着让父母带我去寻找诗词中的种种美丽。我们去南京寻找纳兰笔下“燕子矶头红雾月,乌衣巷口绿杨烟”,沧桑的美,去婺源体会蒋杰笔下“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闲适的美。难怪陈与义写下了“客子光阴诗卷,杏花消息雨声中”。
诗我发现美领悟美,是美之根本,是我发现美的根本。
读诗,让我明白做人的根本,
“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毛主席的诗里,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第一颗扣子”该怎么扣。从“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中,我明白了在道义面前当挺身而出的担当。从“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中我明白了身为中华儿女的坚毅。
读诗,教我在成长中明白人间道义。读诗,是我做人的根本,是我生活的明亮。在前行路上不忘根,不忘本,方能在风华正茂时,一路前进。
【篇二:美丽福建我的梦】
每个人都有梦。美丽福建,我的梦。美丽家乡,我的梦。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每到清晨河里都会起蒙蒙细雾,仿如人间仙境。在无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捉蜻蜓,摸螃蟹,捞小鱼,是我们的小天地。到了盛夏时节,在那些百年参天古树的拥护下,一点都不觉得热,很是惬意。入了秋,林间小路上铺满了扇子一样的银杏叶,犹如一副美丽的画。可是,要在这副画上走,可没那么容易哦!先得把树叶撇一边才能走,否则有可能摔个四脚朝天。还能捡到一些好吃的野果烤着吃。到了寒冷的冬天,大地银装素裹,就可以开心的打雪仗了。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传统的菜品,如:菜干、鱼干、笋干。有好多人都会慕名来采购。
为家乡的美丽而自豪,为了这份自豪我们要善待我们的自然,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让美丽继续。我们要增强“地球家园意识”,想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让我们的福建变得更美。我们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勤俭节约,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出门时自带布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的洗漱用品等等。养成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其实只要每个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就能让我们身边增添更多的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建设美丽中国,美丽福建,美丽家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只要每个人向前一小步,社会就会进一大步。美丽福建,我的梦,我们大家共同的梦。
【篇三:那山那水那人】
遥别故乡已几载。几回回梦中回到故乡,徜徉在空灵澄流澈的乡间,将晨起的老农,暮归的老牛定格在我思乡的心尖。那山、那水、那人却如无形的手指拨弄着我的心弦,暗暗唱一曲共渡乐之歌。
山是好山,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没树没草处,苍石兀立,有棱有骨。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博大,也没有“造化钟神秀”的神奇,它是眉黛,细细的,若隐若现地在山村的上空横掠过去。
好山有好水,几股绿色的溪水从山边草木的浓绿中滤出来,汇成一条绿缎般的小河,琤琮泻着清爽与暗香。缓处静谧如一处子,急处则叮咚婉转。清晨,粉团似的太阳在山头探出头,河面上细雾缭绕,如烟,如尘,如梦,如幻。傍晚时分,夕阳挥洒出它最后一抹光彩,“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小河风姿绰约,别有一番风味。月明星稀时,那月光将清辉泻在山水之间,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更朦胧了。看,河水则将月亮的影子揉碎了,化作满河的星。这“星河”缠绕着山村,缓缓流向远方……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故乡的人质朴,日子平静。只是到了秋天,村子里便喧闹开来。晒谷场上,田野里一片沸腾,到处洋溢着稻谷的芬芳。刚收获的谷子金灿灿,黄澄澄,映着人们甜蜜的笑脸。谷子醉了,人也醉了。几家晒谷的少妇蹲在阴凉处,逗弄自家的小孩,不知谁在孩子的屁股蛋蛋“叭”地狠亲了一口,小家伙“嘤嘤”直哼。于是,引来呵呵的笑声,整个山村便在笑声中荡漾。日落谷入仓,人们搬出家什,悠闲地摇着蒲扇,坐在河堤上、晒谷场上纳凉。有的甚至搬出一坛老酒,对月独酌,颇有一番“把酒话桑麻”的意境。小孩子则四处散开,捕捉提着灯笼在走的流萤。
好久没回家了,梦中的山,水,人已成了一块心病。今天,我终于提起行囊开始回家,我要对着那静卧的村庄大喝一声“嗨,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