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路上】
我,在路上,在学会放下的路上。
这一路上,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只顾着捡啊捡,把好的东西都捡起来,当然,连同那些看似美好,实则不然的东西也一同收进行囊。而事实上,这些,不但在日后会成为负担,走的路越远,“包袱”就越重,人,也越累。
我要学会放下,放下我的虚荣心。
“第一”这个名词就好比一个束缚,总是紧紧地拉扯着我。我渴望得到第一,无论是考试,还是比赛。因为我觉得只有第一,才能得到别人的目光。每每我如愿以偿,父母欣慰的笑脸,朋友啧啧的称赞,同学羡慕的神情,这种荣耀感,总能让我心中像吃了蜜似的甜。给我一阵风,我就轻易的上了天。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骆驼。我就是那个骆驼。经历了一次两次失利,绷着的弦断了,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第一变质了。它原本是一个成功的象征,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而我却将它视作一个工具,一个能让我站在光下的工具。是谁让它变了质?是我自己,是我的虚荣心。一代文豪苏东坡,之所以名垂千古,也因为他放下了他的自负。“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到“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前后不过多了四个字,中间包含的,是他从肯定的志气到高远的目标的蜕变。
黑塞说:“一切为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我不要因为虚荣心而获得的第一,我要以超越自己为目标的第一。
我要学会放下,放下我的惰性。
惰性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本性之一。实在是很不容易克服的一件东西。身边一切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会使我放出这个“恶魔”。“再过一会就做”、“整点了就做”、“明天一定做”,诸如此类。这样的结果,过程看起来是美好的。我可以不用因为繁冗的作业而伤透脑子;不用因为需要完成的任务而熬夜奋战。但结果就是我一拖再拖,每到最后时刻都要拼命地将“欠下的债”还清。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精力。要强的我,面对惰性,也显得弱小起来。我想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可以不用在时间还富余的时候无所事事,到最后才临时抱佛脚,而是一直在努力的路上。于是每每学校、班级有所活动,都能看见我忙前忙后的身影,主动挑起重活。虽然也时常不堪重负,但相较最后时刻拼命,我身累,心却轻。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便是要一步一步走好,脚踏实地,稳中求胜。
人生如棋,不懂的舍弃某些兵卒,又何来以巧取胜?我要放下的,是一个两个不必要的沉重的负担,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在放下的同时,得到轻松,得到快乐,得到成功,得到享受。
学会放下,学会得到。
我,在路上,在学会放下后的路上。
【篇二:学会放下身段】
人一生中,总有那么一次,最辉煌的时候,但,千万不能忘本,要谦虚,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能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会礼貌待人。就像故事中的托尔斯泰那样,愿放下身段,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搬运工;也要像季羡林一样,没有自负,反而谦虚且能够如此看轻自己,做一个帮别人看东西的大爷。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身段、换位思考,乐于助人。
曾经有一篇新闻报道过:2012年的某个晚上,曾经有一位小女孩——恬恬。她在玩皮球时,皮球不甚滚到路中间。在捡皮球的瞬间,一辆货车在倒车时,压倒了小女孩。往前进时压向了小女孩。她就这样给压了两次。这中间,仅仅过了十五分钟,而且有不少人经过这条街,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扶她。不久后,在这“无人问津”的街道上,小女孩就因失血过多而去世。最后,当一位捡垃圾的阿婆经过时,才发现她,且帮忙找其父母。
到了医院,医生说,小女孩如果早点就医的话,或许就能存活。可现实生活没有如果,一条鲜活的小生命短短时间内已经消失不见。整个过程不过三十分钟,有十几名大人经过,竟然无视了小女孩的存生;同时,货车司机竟然浑然不知自己撞了人,就把车开走了。
为什么?名人都愿放下身段,乐于助人;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却不愿放慢自己匆忙的脚步,停下来拯救一条无辜的生命。因为害怕负责任,而无视一位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小女孩。他们可曾想过,这个家庭,会应失去了小女孩而承受莫大的精神痛苦。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身段,乐于助人。有时,放下是一句对不起,一次弯腰,甚至一个歉意的眼神。但如果学会放下地位、身价和所谓的尊严,我们便会收获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上帝总会在关闭大门的同时,开启一扇窗。
让我们学会放下吧!放下身段、地位和骄傲,让我们伸出援手,帮助有困难的人。无论最后你是多么有名望,切记:人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