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月儿的作文

【篇一:中秋月儿分外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虽不能像苏东坡那样举杯邀明月,只好手拿月饼,坐在阳台上,跟着这清爽的风儿,观赏这迷人的圆圆的中秋之月。

等呀等,那一轮金色的玉盘渐渐的升起来了,隐隐约约带一点儿光晕,这倒更显出月儿的美,让人很陶醉。月儿旁边有一些云儿,但不像太阳下山的晚霞那么的灿烂,被月光一点点照着,仿佛披在月亮小姐身上的轻纱一般,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美。天上还有几颗小星星点缀着,一闪一闪亮晶晶,怪不得人们说“月朗星稀”呢,的确是这样啊!

渐渐地,夜沉了!月亮越升越高,月儿小了,但变白了,月光比之前亮了许多,把大地照得很明亮,那窗前的景物,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月光穿过树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美丽极了!树叶带着柔和的月光,在小小的风浪中发出一点点小小的“沙沙……”声,别有一番情景!嫩绿的草丛中,一些小虫儿也沉醉在这月色中。“唧,唧,唧……”“叮,叮,叮……”和着树叶的沙沙声,它们好似在演奏一首美妙动听的《月光曲》,由树叶指挥,虫儿伴唱。

突然,我隐约听到妈妈在哼着“八月十五月儿圆呀……”我想着,要是天上再有更多星星的话,那岂不是更美!

【篇二:中秋月儿圆作文】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我对月亮倍感亲切。

【篇三:中秋月儿分外明作文】

【篇一:中秋月儿分外明】

古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今有人类登月的壮举。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多少人曾经为月亮的美丽感叹不已呀!望着皎洁的月亮,忽想起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秋。“靠,我还以为是明天,玩傻了……”但细望玉婵,觉得中秋的月儿分外明。

看得入谜,妈妈叫我几次都没注意,“帮忙端菜,一会儿吃饭。”

没一会儿,二叔他们来了。开饭了,我好饿啊!

“一家老少堂前聚,美酒茅台饮数斤。”当然,没那么夸张,爸爸开了一瓶红酒。我习惯加点雪碧,否则怎么喝得下去。二叔送了一些月饼,虽然我不喜欢吃,但我却对月饼的由来很感兴趣。爸爸边喝着酒边讲。“元末的时候,由于中原人不愿忍受外族的欺压,朱元璋一行人想在八月十五起义。由于官兵的严密监视,要传播消息联合他人很困难。于是他们在纸条上写‘八月十五起义’然后放进圆圆的饼里。别人吃饼时发现纸条,纷纷响应起义,继而推翻了元王朝的统治。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便把那种饼叫做‘月饼’。”我听了之后非常震憾。

晚饭后,就上楼玩电脑。在群里发祝福之类的。我和他们讲了月饼的来历,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没过多久,我们去楼顶阳台看月亮,非常的圆,就像桌上摆的月饼。凝望着,发现月亮与平时真的不一样,多了许多可爱之处。

夜深了,洗洗睡吧。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借着皎洁的月光,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午夜,被床外吹来的风冻醒了,忘记拉窗帘了。月亮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壮观!真想拿相机拍下来。

中秋的月儿分外明……

【篇二:中秋月儿分外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

我独自一人走到室外,去赏一轮中秋月。中秋的月不比往日,总是那样圆,那样明亮皎洁。月光柔和如水,大片大片的倾泻下来,撒了一地,落在地面上,屋顶上,树上,像是铺上了一层水银。透过密密的枝桠投在地上,树影变得张狂凌乱,为这夜添上一丝萧瑟寂凉。安静的月光仿佛是一层细密的薄纱,细腻柔软,笼罩万物。事物的轮廓似乎都因此变得柔和美丽。望着不远处的一片灯火,听着家家户户开怀大笑的声音,我感受到了一片柔和与静美。

水中也映着一轮月,那是月的倒影,就同夜幕上的那轮月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清冷的光。微风轻拂,带来了浓郁的桂花香,我贪婪的呼吸着,低头却望见水中悠悠晃动的月影,竟有一种娇艳的美丽,我想月儿是否也在为这花香着迷?

“云母屏风独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仿佛看见了月中那一抹倩影,纤细飘逸,带着淡淡忧愁,美丽的嫦娥啊,即使那月宫美丽又怎能比得上人间?今夜你定是又望到人间这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了吧,你可曾后悔过?为什么要抛下这里的一切,到那清凉的月宫?你可曾记得千年前有抹孤寂的身影曾夜夜对月期盼你的归来?月儿的美丽一如你清雅高洁,撒下清冷的光辉,朦胧了忧伤。

空中只有几点星光,衬得月亮出奇的宁静神秘,带着浓浓诗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诗人李白在中秋月下,独自一人酌酒,对着月亮诉说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是呀!不论身在何方,在这样一个美好团圆的日子,都会想念自己的故乡,想念那片净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中秋夜,我们都可以望到这一轮明月,它带着满满的祝福将希望之光撒向我们。这千古不变的月儿呀,你曾照耀过多少人?“古人不见今日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儿带着中秋的歌声,带着浓浓的感情,将自己的心意与祝福邮寄他乡。

我继续沉浸在我的遐想中,却被一声熟悉的声音拉回了现实。嘴角不禁泛起一丝笑意,我回头望了那轮仍旧高悬的月亮,笑意更深了。中秋节,因为有了家人的陪伴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因为有了爱的馨香,这千古长存的月儿显得分外明!

【篇三:中秋月儿分外明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我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人最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生活水平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放松了心情。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唯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向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它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的时候;说它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它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唯有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生活情感,心境和内心切实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在异乡的亲人,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像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像是蒸出来的,倒像是烙出来的,不过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大碗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来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要是红糖里面放芝麻,青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你看,农家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是饮点白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的酒,现在五粮液,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草图上的规划和设想,更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今年中秋节的月亮比平常更明、更圆。我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绪的真谛!

【篇四:中秋月儿分外明】

吃过美味的月饼,话过有趣的家事,老人和小孩都已经慢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只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庭院里开始赏月。

这时,我望向远处的月亮。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被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笼罩着。突然,我想起了远在天国的爷爷,此时恐怕只能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竟慢慢地弥消开来,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像一只雪球高悬天空。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细看才发现,以明眸比作这中秋的圆月,真是再恰当不过了。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的月光,才能这般恰到好处。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树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如同婀娜多姿的柳树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望着月儿,躺在妈妈怀里,听着月亮的传说,我突然觉得月亮仿佛更亮了一些。这大概就是“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真谛吧!我不禁扑哧一笑。我生怕惊着了爸爸妈妈,可一看,他们好像陶醉在了传说里,爸爸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传说,妈妈则一脸向往。我偷偷地在妈妈怀里翻了个身,继续听爸爸讲着故事,直到很得很晚……

【篇四:中秋月儿圆又圆】

中秋月儿圆又圆!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月亮,现在还有很多小朋友会去做月饼,可我的中秋节却不是这么过的。今年中秋,我想去我的老家——海安,陪爷爷奶奶一起过。以前我从没和他们一起过中秋,想到他们会很孤单,所以今年我想陪他们过节了!

“爷爷奶奶,我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出了车门,一路飞奔,可脚底下却发出“咔滋咔滋”的奇怪声音。咦?是什么东西在响?我低头一看,呀!踩到黄豆杆儿上了!脆脆的,声音真好听,用力一踩,哇!壳里蹦出了好多小黄豆!我心想:这下有活干了!踩出的黄豆可以榨豆浆喝呢!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工作”。助力、起跳、用力踩!哈哈,小黄豆儿们开始“跳舞”了!爷爷看到了,叫了起来:“呀!我的小祖宗!黄豆可不是踩的!是打黄豆呀!”爷爷哭笑不得,随手拿来一根专门打黄豆的连枷,教起我来:把连枷先拿起来,用力往前一甩,让前面的木板转个圈,再往下打,黄豆全都出来了!我学会了,有了技巧,我学会了,专业地打了起来!打完后,我满头大汗,但成果也不少。看着一堆堆的黄豆,我眉开眼笑!哎,平时爷爷奶奶种地收果真不容易呀!

打完豆,吃完饭是赏月时刻,我趴在阳台上望着那又亮又圆的月儿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一点点的幸福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多帮他们干点儿活,让他们少操劳,多放心。谢谢您们,爷爷奶奶,我们会让您们也幸福!

今年的中秋节,我虽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做月饼,但我觉得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格外有意义。和爷爷奶奶一起劳动,分享收获的喜悦!

【篇五:一声“我爱你”】

天色渐渐变暗了,可月亮像一位羞答答的姑娘,迟迟不出门,可能是因为苏轼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吓坏了吧!哦,今天是中秋节啊!怪不得有一句诗:中秋月儿圆,出门总是晚。原来如此啊!

吃过团圆饭,爸爸妈妈带弟弟和我出门散步,刚一出门,我发现月亮终于出来了,可带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透过点点网红,那银色的光芒洒向大地,静静的,悄悄的,笼罩着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庭,透过这迷人的令人陶醉的月光,我仿佛看到了妈妈的爱———

小时候我很顽皮,总是把一件又一件整洁的衣服弄脏,妈妈却不厌其烦地用肥皂把衣服洗干净,常常手都磨破了,长大一些后我不顽皮了,认识你妈妈又苦口婆心的教育我,让我在春风的轻拂下慢慢长大。

再看看月下的母亲,饱经风霜的脸庞,清新含笑的眼睛带有点点银丝的头发,我感觉到有一种液体在我脸庞划过,突然心中有一种想说的冲动,几乎没有犹豫,妈妈站到我面前挡住了妈妈的路,妈妈好奇的看着我的眼睛,我生气地说妈妈,我爱你,我发现时间好像停留在了那一刻,妈妈愣住了,从他的眼神,我看到了,看到了激动,看到了欣慰。

过了一会儿,妈妈紧紧地抱着我说,女儿你长大了,我看着一脸感动的妈妈,感慨万分,一句短短的话语给亲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但愿今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能给周围的人送去春天般的温暖,给家庭,给世界带来温馨甜蜜。

抬头看着月亮,以摘下面纱,露出甜甜的笑脸………

热门推荐
1全家福
2快乐的童年
3比一比
4外婆与“共享时代”
5我的舞蹈老师
6快乐六一骑行
7学校,我为你自豪
8金仓湖一日游
9一次选择
10校园一角
11故乡变了
12我的好伙伴
13姥爷真能干
14游河南云台山
15美啊!黄果树瀑布
16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17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18捡鸡蛋
19那一次,我学会了独立
20妙趣横生的课间
21玻璃不见了小学生作文
22《范进中举》续写
23成长的烦恼
24小妹老琪
25窗前那棵树
26镜子
27碎片化的学习
28善良的人
29繁星的心愿
30雷锋精神永流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