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的作文

【篇一:品《三国》我仍为蜀摇首叹息】

仰望星空,历史的星光仍然光彩夺目;我翻开发黄的史册,口味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却发现,仍是那个三国时代最吸引我。

想起关羽兵败麦城,被俘虏后,我不禁为这位义薄云天的英雄叹气;再想起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忍不住为足智多谋的他而流泪。也许是自己过于感性,或许是抑曹尊刘的感情导向,我不由自主地偏爱蜀国,为它摇首叹息。

自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肝胆相照、齐心协力,伸张正义,平叛黄巾、三英战吕布在后人口中传为一时佳话。在刀光剑影中,他们南征北伐,终于建立了蜀国,在这尔虞我诈的三国中,他们就像当时黑暗夜空中三颗闪烁的恒星,然而,义关羽失利被杀,急兄仇张飞遇害,刘皇叔白帝托孤,三颗恒星的陨落,致使蜀国的力量大大减弱,使建立一个兵强马壮的蜀国成为泡影,匡扶汉室的理想,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诸葛亮,运筹帷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半壁江山,先主的逝世,使他悲痛不已,更让他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重担,他不是不知刘后主的软弱无能,更不会不知刘氏天下的气数,可三纲五常的束缚使他明知无力回天,明知不可力挽狂澜还是义无反顾地做,而且做得十分彻底,他想用《出师表》证明自己为报先主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更想唤醒刘阿斗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可无能的刘阿斗只看到夜夜笙歌,他挑起所有的重担,竭尽所能,踏上征讨曹贼、匡扶汉室的不归路。七出祁山,却仍未踏入中原半步,精疲力竭,奈何只是南柯一梦!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摆空城计只赚得后人一声长叹,在五丈原飒飒秋风中,他带着壮志雄心走了,他带着对先主知遇的愧疚走了,卧龙一朝魂归故里,大蜀江山土崩瓦解。

回想那五虎将,那刘关张,还有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悲痛的泪水悄然落下。

历史的车轮辗过泛黄的史册,我仍为蜀国摇首叹惜。

【篇二:品读《三国》】

花开花落,烟霭迷离,长袖摇曳着似水流年。世界万物总是在变,只是那些令人怜惜的旧书,那些珍贵温存的记忆,是否真的不再需要了呢?思念又把我拉回那段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

魏有五良将,蜀有五虎将,吴有长江天险,三家划分中国大地,群雄逐鹿,看谁能问鼎中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蜀、魏之间的斗争,而诸葛亮无疑是王冠上的珍珠是最耀眼的一点。喜欢他,正因为,他未出茅庐已有三分天下,初来乍到的三把火,点燃了刘备集团的信心,更奠定了蜀国的位置和版图。他是智慧的化身。

渴望拥有他的智慧,凭此畅游书海,笑看五花八门的考试;渴望拥有他的镇定,临泰山之崩而面色不改,借此坦然面对各种问题,无惧任何挑战;渴望拥有他的文才,一封《诫子书》,启悟了多少莘莘学子,由此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鱼跃龙门,成为韩寒一样,炙手可热的作家。他是我心中的偶像,伴随着我渡过童年,一起成长。

挥泪斩马谡,杀的却是他的心;六出岐山而无功,苦的是蜀国百姓;病死五丈原,断的是蜀国的希望。他活,蜀国兴,他死,蜀国亡。

每一次读到此,内心不禁有几分挣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算是圣人的他也不法不犯错误。就像魏延乃不多得的帅才,为什么不让他分兵伐魏,你可知将相和国家兴;庞统乃不可或缺的谋士,为什么不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你可知得卧龙凤雏者,得天下。关羽的死就是蜀国灭亡的前奏,刘备的去世更是断送了统一中国的大好前景。

智慧的你终究跳不出儒家的圈子,可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博才的你终究容纳他人的存在,可知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浅显的道理。

“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岁月蹉跎,流年易去,千古风流人物,最终都化作了一抷黄土。《三国演义》让我们从历史和文化中明白到世事无常,应学会珍惜现在的一切。

时间滴滴答答地走着,一秒一秒,不再倒流,生命的每一个渡口永远没有停顿,有的是光阴一刻不停的消逝。让我们珍惜那些古人留下的瑰宝,因为那些常常被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恰是我们最需要的。

热门推荐
1我变成了一棵小龙血树
2难忘的一天
3颠簸人生
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5美丽的樱花
6其实我很棒
7不该丢弃的承诺
8爸爸的眼晴
9春天作文
10童年的记忆
11家乡的小巷
12读书的蛮劲
13我多想当一个甜点师
14第一次独自乘车
15总会想起那老屋
16“二”的继承人
17美丽的荷花
18书桌上的沙漏
19一路有你一路花开
20故乡的回忆
21美丽的水仙花
22时间你走慢些
23神奇的帽子
24我的老师
25寒假锻炼记
26共享“视力”黑暗中对话
27同桌的作文
28快乐的中秋节
29我的童年生活
30一把黑布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