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笔墨留不住时光】
早上五点的闹钟准时响起,我静静的坐起来,掐掉闹钟,继续安静。其实三点我就已经清醒没有在睡了,大脑一片混沌,梦中情节时不时地蹦出来作祟。
我想留住时光,笔墨是我最苍白的方式。思绪穿过梦境,涌上心间,汇集笔尖。
我随着梦,来到一个清亮的世界,鸟语花香。哦,这是三年前我们一同来过的地方。你,我的好友,明眸皓齿。你的眼眸就像一潭湖水,虽澄澈但深沉,阳光都照不到湖底,但我相信我的目光能够穿越层层瘴雾。你的刘海刚刚好,眉宇间的遒劲,加上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眸子,像绿叶下乌亮的葡萄,小,却有神。你的短发齐肩远比长发及腰来的温柔,微风轻轻起,吹过你耳际,这时,阳光穿过你发间罅隙,落到你嘴角,角度刚刚好,暖到了我心里。我,竟然笑了。
就像迷失了一样,画面逐渐模糊,我不停地跑,想要抓住,忽然一股味道像香包被打翻在鼻息里,就算是残酷的梦也是要有甜味的么?
接着我醒了,我不敢回忆,混沌的脑子里却充斥着那些梦的碎片,他们时不时地蹦出来作祟,来割伤我,我想躲,但躲不过。三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无力回忆我所做过的事,对的,错的。是的,时间不能够倒流,就像一张纸褶皱永远都抚不平,那是它的伤疤。然而,你永远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一直以为你像落叶,虽伤感但筋骨嶙峋,然而我再见你时,你背影愈发瘦弱,给我陌生的疏离感。我在校园的街道遇见你,目送你,待你背影远去,我的眼波荡漾,落在一片伤感的落叶上,我带走了它,让它作为我的书签,随着我的笔墨,伴着我,也陪着你。
马上起床执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篇二:刚毅坚卓,弦歌不辍】
《庄子》云:“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无数师生阻隔,纵然病毒能使校园失去往日的朗朗书声,却磨不灭我们刚毅坚卓的求学品格,斩不断教育千年的弦歌不辍。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即使身在家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疫情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作为青年学生,学以报国是我们的使命,书写未来是我们的前程。回首八十年前,西南联大的师生秉承着“学术救国”的信念,于烽烟战火中辗转流徙,于陋室茅舍中传道授业,“执中国学术之牛耳”;周恩来年少时“邃密群科济世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以文明之光照亮了当时中国暗沉沉的天空。八十年后的我们,任重而道远。疫情当前,秉烛夜读,不忘初心,不辜负一线医护人员为我们提供的安全保障,作为“00后”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以十年面壁之辛勤,一破疬疫之瘴雾。
“宅其身,抱道行”。古人常谓“道不远人”,这段特殊的学习时光如同筛子,筛得我们迷茫无措,也会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这即是“道”的考验。当我们感到空虚无助时,请抬头眺望:方舱医院里,有学生挑灯读书,只为高考做最后冲刺;乡村星夜下,有父女相守,在昏暗的灯下专注学习。互联网的推行,使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负籍从师,自律的身心,则可以让我们与外界的不安和喧嚣隔离。“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埋首书卷,仿佛让我找回到了智慧,勇气与希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读书学习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沉静之气,以更加开阔的胸怀与眼界,迎接疫情散去后的春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节精彩生动的网课上,都少不了老师的琢玉之工和大家积极的互动。我们看到,有西藏女孩,在茫茫雪山之巅视频学习,也有黄冈教师,在层层高楼天台直播授课;清华园中,九十五岁的张礼老师与学生通力合作,上演了一幕幕“教学相长”的动人画面。家中学习亦是如此,听到手机中传来老师和同窗熟悉的声音,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本质:让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以刚毅坚卓之志,行弦歌不辍之道,这个三月,请让我们放下手机,抛弃迷茫,以学与思为火种,驱散严寒,为世间带来光明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