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这位哲人王的作文

【篇一:刻意的无知与追求真理】

刘瑜说:“刻意的无知可能带来丰厚的利益报酬,在这里,无知是一种精明。”就像这位父亲,当追求真理并不能带来利益甚至会带来损失时,他无情阻断了儿子对真理的渴求。利益至上是一种本能。

曾有人询问,为何中国数千年历史,却从未出现一个牛顿式的人。因为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中国学者便一起围着孔子转。至于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树?两个铁球哪个先落地?食物为什么会腐败变质?于仕途无益,不言。王小波说,如果有一位哲人王解决了世上一切难题,他一定要生活在这位哲人王之前的时代。而中国被孔子这位哲人王统领千年,大抵是仕途利益太重,将真理压得不堪一击。于是每出现一个企图分开“丝瓜藤”“肉豆须”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中国式的父亲站出来,告诉他,别这折腾这些无用之事,学好四书五经科举致仕才是真理。

有一个与“丝瓜藤、肉豆须”同样纠结的问题叫“电车难题”,当一辆失控的电车开来,是把身边的胖子推下去保全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坚持人权至上冷眼旁观电车上的人死去?这一难题被国外诸多学者争论已久,在国内却并未掀起波澜。国人对此大多嗤笑,浪费时间。当追求真理会带来麻烦时,选择无知真是太过明智!明智到某位法官会说:“不是你撞的,你干吗要扶?”法官很聪明,他知道调查真相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选择无知;研究院很聪明,知道为瑞海物流公司造假可以收贿,所以闭眼不看;物流公司更聪明,知道无视资质可以赚钱,所以坚持储存危化品。刻意的无知可以省麻烦得利益,却总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父亲拯救了那一小块地的食物,而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却被扼杀。于实用主义者而言,父亲是对的,因为丝瓜和肉豆的口味并不会被藤的缠绕方式影响;于科学家而言,孩子是对的,因为科学史上的重大成就许多都源自这类“无用功”。“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源于对职称名誉的无欲无求,一心向学、不顾名利看似愚蠢,但站上诺奖舞台的人却是她。当年红极一时的于丹借《论语》出书演讲名利双收,这做法确实聪明,不久却因读书少而写不出东西沦为笑柄。可见,追求真理的无用功会在某刻得到回报,而坚持无知的智慧也终会扒下光鲜的表皮。

BBC的一部记录片再度引发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质疑。明明我们是最努力的,为什么诺奖得主人数远少于西方国家?大概因为,西方国家的家长会问“你问了什么好问题?”而我们的家长会问“你得了多少分?”前者在追求学术,后者在追求学历。中国人当真不知道求知的重要性吗?我们是知道的,但当保持无知可以更便捷地取得高文凭、好工作,我们显然更关注快速提高的方式。然而时间会在某刻回上一击,告诉我们,刻意的无知是短暂的聪明,而追求真理则是长久的智慧。

所以,小男孩,告诉你父亲,尽管那不影响食用,他们还是应该被理清。因为人生那么长,我们总需要一些“无意义”的真理。

热门推荐
1在“五 味”中成长
2绿豆发芽观察优秀作文
3四季的校园
4一件感动的事
5告状
6出错作文600字初中叙事
7长大以后做什么
8诚信
9教师节作文
10读鲁智深有感
11爸爸,我想对您说
12写给高中的自己的一封信
13朋友
14
15给孔子的一封信
16童年的秘密
17
18父亲的背影
19我努力读懂李逵
20四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满分作文
21护蛋行动
22我想当宇航员
23我和爸爸
24为他人黙黙许愿
25那事想起来就后悔
26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27雨中的无聊
28感谢命运
29集邮让我学会等待
30钢笔的自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