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梅颂】
古有爱菊者,爱莲者,更有爱牡丹者,唯吾颂梅也。
梅没有密密麻麻的叶子,也没有庞大的身躯,但是它让人不得不迷恋于它,沉醉在它那神秘的世界。校园里有几株梅花树,远看,像几位少女在招手,凑近一看,看到它粗糙的枝干,让人不禁联想到,在这苍茫的岁月里,它经历了多少风雨,看尽人世间的善良与险恶。梅花一般开在寒冬,好像越冷它就开得越盛,真是个倔强的孩子!不知它好像一直在等待什么,哦,是一展它才华的那个时机。我与梅共呼吸,我的情感是一株梅,看她每一节长高都是花的记忆;每一个枝杈都是生命的开始。
不知不觉中,寒冬快要到尾声了,梅花树好似要挽留冬天,一下子使劲地开出了许多梅花,像一团团火焰热情的燃烧着,冬或许被感动了,在临走之前留给梅花一份礼物---雪。接到“快递”信息后,雪姑娘轻轻叫醒了雪宝宝,让它们去人间一趟,雪宝宝开心极了,它们欢呼着,旋转着,飞舞着,然后又躺在万物怀中睡着了。梅花张大双眼,想把所有一切都牢牢记住。春来了,梅花要走了,依依不舍地走了,留下的是满地零落的花瓣,随土风化了,这大概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吧。虽然它走了,但耳边仍然萦绕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梅花很懦弱吗?不,它是勇敢的,在冰天雪地里傲然开放,这不正象征着那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默默奉献人民英雄们?梅花很虚荣吗?不,它是谦虚的,你不想想,为什么它宁愿选择在寒冬开放,也不选择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热烈的夏天,秋高气爽的秋?正是如此,它不愿与人争夺什么,只是为了能奉献自己,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不感到寂寞。这不正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师吗?只为让祖国的花朵早日长大,愁得白了头,甚至付出了毕生心血。
梅花,即使你没有菊的冷若冰霜,没有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没有牡丹的富贵,但我仍然要赞颂你。
【篇二:颂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题记
黄莺莺的迎春开满枝头,小巧玲珑;乳白色的茉莉散发清香,清新淡雅;姹紫嫣红的菊花迎着秋风,尽显俏丽;红艳欲滴的腊梅凌寒独放,幽香宜人。
雪花飘飘,北风吹吹,唯有红梅在那最冷枝头绽放,寥寥冰雪不能淹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纵使天气有多么的寒冷,也阻挡不了梅花那与生俱来的独特气味。
从古至今,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梅花的勇气所折服。它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使我们佩服它的崇高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让我们赞叹它的坚贞品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令我们颂扬他的自守精神。
梅花宁折不屈,坚贞不渝,高洁傲岸。即使面对重重艰难困苦,种种威逼利诱,也不会轻易被打倒,屈服。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困卧病床时,用他那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意志进行文学创作,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克服书写的困难,借助亲友的帮助,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部千百万青年读者的“良师益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年龄最小的共产党员,刘胡兰同志。她放弃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当她被日本人俘虏时,她坚定自己的操守,誓不向恶势力低头“甘从锋刀毙”,到最后虽然用遗憾描绘她的结局,但她的品质永存世人心中。
瞿秋白,曾任上海一所学校的老师,呼吁学生走上救国之路。身患肺病的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着革命事业。这期间,他曾被那些组织革命的人带走,并强迫他停止革命,他自命清高,决不答应那些人的要求。最终那些人决定杀了瞿秋白,在一个山坡上,她微笑着倒在了一片花丛中。
梅花身为“四君子”之首,它的香味,它的精神品质,被人称道,也是它被誉为“中国国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