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人要宽容】
做人要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素质。宽容不是懦弱、胆怯,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与包容,是笑看风云的开怀与爽朗。
《尚书》有曾写过:“有容,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宽容才是一种美德。
据《新观察》报道,上海81路最佳售票员姜玉琴有一次碰到一个故意挑衅的乘客,那乘客在买车票的钞票上吐了一口痰,然后用来买票,姜玉琴不动声色地把痰抹去,完成了任务。另据《文汇报》载:姜玉琴微笑地把票递给那位乘客。这是一个人真实的故事,售票员做到了宽容与忍让的可贵品质,呵,多么可贵的忍让精神!在谴责那位不讲道德的乘客的同时,我不能不钦佩这位最佳售票员。有人也许对姜玉琴的此举不理解,觉得对那种人应该以牙还牙。如果姜玉琴那么做,那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假使姜玉琴真的也朝那位乘客一口,甚至开口大骂,那势必会造成一场“龙虎斗”。恰恰相反,姜玉琴非得没有那么做,还以礼相待,她做到了忍让和宽容待人。事后,那位捣乱的乘客在检讨书上写道:“我一看到她那微笑的脸,心都碎了……”不难想象,寸步不让是不会使那颗“冷酷的心”碎的。
古往今来,许多生动的事例都证明: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处理一些发生在人民群众内部的非原则性的争端上,宽容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古往今来,多少文学史实,“将相和”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如果蔺相如不以国事为重,而与廉颇计较,那么成语将没有“负荆请罪”一词了。又据说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传说古时张叶两家争地。张家的主人是当朝宰相,于是张家就有人写信给主人,让她出面干预。胸怀宽阔的宰相写了一首诗:“一封快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主动让出三尺。叶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便成了那条“六尺巷”。试想如果两家互不相让,能否有这圆满的结局?不会有这圆满的结局,两家会争的不可开交。
“做一个宽容的人谈何容易!”有人会这样说。是的,对于心胸狭隘的人是很难办到的。在同敌人的斗争中,绝不能抛弃原则,低三下四,这是无庸置疑的。
我们一定要向那些学会宽容和忍让的人学习,利人利己。天空很大,比天还大的人心。每个人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忍让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