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好自己】
在一天天飞速发展的世界中,人人都如同复制品,盲目无从。“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嗜好,用席勒的话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能为其全心全意服务我的暴君——那就是心理学。”这是弗洛伊德所说。
如果当初弗洛伊德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放弃做自己的研究,那么他就不会是精神分析学之父,不会是一个心理学巨星,可想而知,坚持做好自己有那么重要。
不止这样,从古至今,有多少科学先躯和伟人都坚持做好自己。深知“日心说”不为人接受,伽俐略依旧坚持;深知共产主义革命艰难,毛泽东依然坚持;深知文学革命不容易,可鲁迅还不是照样坚持……这一切文明乃至历史的进步,都只是因为他们有主见,做好自己,相信自己。毕竟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做好自己,就可以像春雨润物般;做好自己,就可以像落叶为泥般;做好自己,就可以像鹤立鸡群般……它让你与众不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路风光。
柏拉图说过“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如果一个人不能坚持自我,盲从他人,必将无为。“如果你渴望安宁与幸福,信仰吧;如果你要成为真理的门徒,探索吧。”西方哲人尼采所说,是在鼓励我们勇于反对常规,探索心中的真理,做好自己。
人们常说要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这很明显是在自欺欺人。没错,有时真正的错误一定要改正,但也有那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应保留。另一位哲人卡尔。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所以,在面对那些自己心中的真理时,也要做好自己,听从自我的选择探索到底。
当你面临两难抉择时:顺从还是坚持。不要急于顺服他人,也要问问自己,做一个理性的自由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创新,更多发展。所以请做好自己,坚持自己。
【篇二:敬畏,才能收获】
敬畏璀璨星空,不去忽视,我领略大自然浩眇深遂的奥秘;敬畏茫茫花海,不去毁坏,我享受鲜花馥郁持久的芬芳。是的,没有敬畏。一切都是无趣的,我们会失去人生所有乐趣;唯有敬畏,我们才能去感悟,去收获。
敬畏生命,收获广阔人生。
敬畏生命,杰克?伦敦收获的不只是生命存在,他曾如身旁千万名淘金者一样,持有这样观念:只有淘到金子,发了财,人生才有意思。所以,当他历经千辛万苦仍无所获时,他是极度失落的。然而,当他频临死亡时,他突然领悟到其实活着就是最大的乐趣:能脚踏地面,呼吸空气,与人交流,让自己思想存在于世上,有什么能超越这的呢?从死亡边缘挣扎回来,他成了一名作家,一本风磨全球的《热爱生命》记录他心路坎坷和对生命思索的深刻,也可窥见他的生命不再狭隘。
是的,唯有敬畏生命才能获得生命的广阔。放眼当今,有多少人因为小小挫折而选择放弃生命,这是他们对生命的漠视所导致的。发果敬畏生命,生命便是广阔的,多少事不能重新再来?
敬畏思考,收获宝贵真理。
在很早以前,人们认为质量大的球与较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时,重球先着地。而伽俐略通过思考,对这个结论提出怀疑,又通过实验,发现大、小球落下时所用时间相同,推翻了人们定势认知。即使在这探寻真理的路中,受到许多权威的嘲讽、批判,伽俐略仍坚守思考,不盲从。时间证明,他是对的。
当下,独立思考的风气式微,人们更多敬畏的是权威或所谓的专家,而自己不去思考,去质疑,喜欢盲目跟风,这使得社会许多方面得不到发展。相反,一旦有坏的风气出现,其发展不但不受抑制,反而会大幅度传播。要指出的是,人们应该敬畏思考,要用真理去建设社会。
敬畏,是人生所必需的,就像河流,没有限制其势必泛滥,就像泥土,有限制才能堆积成高山。人生需要敬畏,有了敬畏,人生才会有乐趣。
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收获精彩人生吧!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这个各方面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因素在导致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对于每个人,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或者孩子,都有数不尽的事情需要花时间处理。虽然许多人告诉我们,同时完成多个任务是一种很重要且有益的品质,但是这样的碎片化生活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好。
首先,碎片化的生活会让人们感到压力很大。这点非常明确,因为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每次只能花一点时间在某件事上,这个人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有未完成的工作,长期过这样的生活容易让人失去信心和动力,最终导致他每天只是忙于完成日常的琐事,不会有远大的梦想,也不会尝试创新。如果一个社会中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颓废的过着每一天的话,社会何以得到进步?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没有别的,正是社会本身。现在社会对人们各方面的要求都他高了,导致人们不得不过上这样的生活。就拿学习这件事作为例子。五年前美国高考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就能进前15的大学,而现在需要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而且还需要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对于学习这件事,全世界的学校都提升了要求。而这样给学生越来越多的要求,他们就真的会不断的努力让自己达到高的水平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在过去十年里,日本学生自杀率从百分之六提升到百分之十一,其原因是学生认为学校作业太多,生活太累,也不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在努力尝试适应碎片化的生活时渐渐失去了动力,也厌倦了这种生活。一个社会完全没有理由对人们有这么高的要求。故事的科学家可以兼备好几个领域(如哲学,建筑学,人类学)的专业知识,而现代的科学家头衔只会有一个:科学家。例如伽俐略,他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但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而较为现代的爱迪生的发明却只在电学的范畴中。故事的人都是因为热爱知识而学习,而现在的人只能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对片面的事物做研究。这种差距是不可小视的。
碎片化的生活对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也只能努力地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来抵消碎片化对我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