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秋回老家】
经历了春的嫩绿夏的酷暑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清爽的秋。秋天的美是一种成熟的美,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内向。每当仲秋来临,我总爱跟随爸妈一起回老家,老家秋天的景致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最吸引眼球的当数麦田。麦子纷纷脱下了绿色的春装换上了金色的秋衣,在阳光的照射和微风的轻抚下,一波波的麦浪泛出耀眼的光芒,漫步在田埂上,我仿佛闻到了无数馒头的香味,田里的蚱蜢也耐不住寂寞了,到处跳来跳去的,它们一定是在跳着属于它们的《丰收舞》。
麦浪尽头是一处小山岗,咦!咋那样火红呢?我迫不及待地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片枫林,枫叶涨红了脸,片片如艳红的五角星,微风拂过,齐刷刷地跳起了秧歌舞。原以为我是它们唯一的观众,左右一瞧,周围还夹杂着一簇簇银杏树,蝴蝶般的银杏叶正在热烈地鼓掌呢。
老家还有一处特别香的地方,那就是金桂树下,每次回老家,总要去树下玩耍,尤其是这金秋十月,金桂可香了。树上长着的,树下掉着的,满是淡黄的桂花,远远地就能闻到那种特别的香味。金桂朴实而典雅,它散发出的香气特别迷人而悠长,让人心旷神怡魂牵梦萦。奶奶除了喜欢把桂花采集起来晒干后泡茶喝外,还喜欢用桂花做糕点吃,每次回老家,这是奶奶必不可少的拿手菜。而我最开心的还是,抓起地上散落的桂花撒向天空大喊:“下雨了!下雨了!”
老家屋后还有一处“果园”,园里有几棵苹果树和一棵柿子树,每到这个季节,它们相继挂果,粉红的苹果与鲜红的柿子争相辉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最吸引我的是柿子,它的香味总是诱惑着我:“小姑娘,快来,我们可好吃呢!快来!快来尝一个吧!”可柿子不能多吃,吃多了伤胃,我只好忍住口水,吃苹果去了。
老家的夜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每当傍晚来临,屋里的白炽灯光射到窗外的树上,晚风轻拂,树影婆娑,灯光与月光相映成趣,烘托出一个宁静而和平的乡村夜。
我爱秋天,我爱老家,我更爱老家的秋天。
【篇二:关于春节的作文】
东山人的春节——抬猛将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一大早五点多钟就起床啦!知道我为什么起那么早吗?因为今天是我们东山镇各村各户最最热闹的一天。每年的大年初三都要举行抬猛将活动。抬猛将就是各村庙里的神像被村民抬去别村做客。
六点刚刚过,我和妈妈来到我们村口的马路上,马路上早已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邻村的猛将已经抬到村口啦!我拉着妈妈说:“妈妈,快点快点!”好不容易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只见打头阵的是穿着彩色衣服扛着彩旗的爷爷们,接着是舞龙队,两条金黄色的大龙龙飞凤舞,好不威风,后面的奶奶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组成一个个方队。有的跳起了花篮舞,有的跳起了秧歌舞,有的跳起了腰鼓舞……突然在腰鼓舞的队伍中我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不是我的奶奶嘛!”妈妈笑跟我说:“不光你奶奶,你爷爷也在队伍里呢,你找找看。”听了妈妈的话我忙找起了我的爷爷,终于在抬猛将的方队里看到了我的爷爷,爷爷跟好几十个爷爷叔叔伯伯们一起抬着猛将。猛将方队后面还跟着好多的方队,一时鞭炮齐鸣更加热闹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东山人春节要抬猛将,妈妈告诉我,抬猛将活动已经好多年了,比妈妈的年纪还要大呢,是东山的农民伯伯们希望在这一年里风调雨顺获得好的收成。虽然我还是不太明白,但是我喜欢这种喜庆的氛围,明年的春节我还要回到东山过年!
【篇三:奶奶和我“斗舞”】
奶奶今年74岁了,脸上长满了皱纹,但做什么事都积极向上,从不服输。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吃饱饭,奶奶突然神秘地对我说:“小孙女,来,奶奶最近学了三支舞,我们来比一比,如何?”“奶奶,你行吗?我可是学了三年的舞蹈哦!”我自豪地说。
比赛开始了。第一回,我跳起了芭蕾舞,双脚的脚尖立了起来,手指尖对齐,放在头顶,优美的转了个圈。奶奶也不甘示弱,练起了前墙脸,后墙脸,耗脚背,站下腰……直到我俩累得气喘吁吁才停下。爷爷在旁边宣布:“小维以优美的姿势战胜了奶奶,奶奶用很多的基本功战胜了小维,所以,这局双方打成了平局。”我在旁边乐得哈哈大笑,奶奶则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服气。
第二回,我跳起了拉丁舞,双手捏成了兰花指,右手在右胸这,左手在左斜方,手不停摆动,屁股一扭一扭的,像只憨憨的大熊猫,又像是喝醉了酒。奶奶则跳起了广场舞,双手放平,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颤动,很有节奏,像海上的波浪似的。爷爷看我们跳完了各自的舞,大声宣布:“奶奶以自编舞打败了小维老师教的舞,所以奶奶暂且占上了优势。”爸爸和妈妈都为我捏了一把汗,为我加油,让我不灰心。
第三回,我跳起了兔子舞,双手叉腰,右脚往外踢,这样轮流踢一踢。奶奶则跳起了秧歌舞。只见奶奶随着锣鼓声轻盈的舞动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好象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几岁。爷爷在旁边宣布:“奶奶以非常优美的舞蹈,战胜了小维的舞,所以,二比零,最后的比赛结果是奶奶赢了。”我听完这个结果,并没有伤心,而是在心里暗暗地佩服起奶奶来。
我喜欢跟奶奶比舞,更喜欢奶奶那乐观向上,对待每件事情都全力以赴,不屈不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