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益阳人的作文

【篇一:手工米粉】

湖南的米粉,也算是享誉全国了。尤其得益于湖南本土的几位主持人,经常在节目中蹦跶几句“德语”——“吃圆的还是吃扁的?”让大家对湖南的米粉更是印象深刻。

湖南的米粉,以常德米粉最是著名,尤其是炖牛肉往米粉上一淋,更是香气四溢。犹记得小时候去常德的亲戚家过节,常被带去附近的一家老字号吃圆粉,店里破破烂烂的,但牛肉的香味香飘十里,倒是现在都难以忘怀。

年纪大一点之后,对常德米粉更是多了几分喜爱。尤其是过年时节,外面的粉店大多关门了,能干的大姐姐、小姐姐像是有神奇魔法一般,每次都能细致的准备诸多调料,加上新鲜的圆粉,用筷子拌上几下,让油盐酱醋的味道色泽充分浸染,配上湖南特有的火红剁辣椒,看着就胃口大开,一大筷子豪爽的夹起,猛的一吸,任美味Q弾的米粉在舌尖回味,别提多有滋味了!

距离相隔不甚远,但益阳的米粉,制作工艺和味道,却和常德的圆粉截然不同。

益阳的米粉,大多是扁扁的形状,有用机器切的宽度均匀的米粉,也有一大片米皮手工切割而成的。手工米粉大小长度不一,但正如手撕包菜一般,切割面不同,因而更加入味,口感也更好。如果说,常德的圆粉更讲究的是Q弾的口感,还有秘制的牛肉码子,那益阳的米粉则更讲究综合的搭配,因而各家的配料不同,口感相差也比较大。

我以为,不管是圆的米粉还是扁的米粉,主要的成分都是米。因为具体的制作方法不同,口感略有不同。但,哪种米粉,都是新鲜的现做的米粉,最为美味,当然,也一定要讲究新鲜的个性化的制作。

一般来说,米粉的美味与否,与“码子”还是最有关系的。湖南人常吃的有红烧牛肉、红烧排骨、辣椒炒肉、红烧猪脚这几种“码子”。地域不同,偏爱也有差别。

常德人一般只吃圆粉,无汤或少汤,配上红烧牛肉或是麻辣牛肉,就是一个字——“爽”!而且,一定要风风火火的,赶紧下筷,尤其吃到快见底的时候,一点点的粉,配上一些些的汤,味道愈发浓郁,最有成就感!

益阳人,则更偏爱吃扁扁的宽粉,觉得更入味。口味也更加多元,有辣的如青椒肉丝码子,也有不辣的如墨鱼肉丝汤码子,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口味的需求。当然,除了码子的多重选择,汤也可以选择。

有的人喜欢吃汤粉,就可以配上店家熬制的骨头汤,尤其是在冬天,吃完热腾腾的粉,再喝上几口热汤,整个身子都暖和了,感觉一天都充满了干劲。而在夏天,更多的益阳人则喜欢吃干拌粉,现炒的“码子”放下去,滋味足,又不至于太热,利利索索,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消灭掉。

扎扎实实一大碗粉,也许在广东人看来,分量太大,也不显精致。但,在湖南人的眼中,甭管大人或孩子,这都是再自然不过的早餐标配。

以前,总听人将湖南菜和四川菜放在一起比较,大多认为,湘菜不够川菜讲究,因而稍显乡土。对这样的评价,我心底是不大赞同的。湖南菜的讲究,从吃米粉上就可见一斑,尤其是在与米粉搭配的诸多配料小吃上,一定要讲究到底。如辣椒炒藕丁、香辣豆豉、卜豆角干、辣海带丝、香菜、蒜末等,品种有时多到出乎你的意料。而且,根据个人口味,不仅随意添加,关键是——免费。

几盆配菜一摆,可见米粉店老板的用心和炒菜水平,当然更显出湖南人骨子里的一种豪气来。

以往去贵州,对那边的米粉,印象也相当好,在外旅游,吃着米粉,心底总涌出一种类似家乡的亲切感。但在配料小吃上,不得不说,湖南米粉还是更胜一筹,搭配出浓浓的家乡味和生活气息。

去年秋季,凉爽的秋风,如一把小钩子,一钩便钩出了我们一群湖南妹子的馋虫,一个个深夜发图,念念不忘的,便是家乡的米粉。恁是忍不住了,去附近一家新开的常德米粉店大快朵颐了一番。酒足饭饱后,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仍忍不住感叹一句,还是家里的米粉更够味啊!

可是,异乡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地道家乡味儿呢?

或许,这就是每个湖南人心中的米粉的情结吧!这种情结,不仅是一种对故乡的记忆,是一种难以忘怀也不想忘怀的习惯,更是一种湖南人骨子里对生活的热情和期盼!

【篇二:美丽的益阳】

我曾听过这样一首歌:“白鹿寺的晚钟,资江边的宝塔,洞庭风光名气大;活溜溜的淡水鱼,香喷喷的口味虾,优质大米销天下;最为独特是黑茶,没事唱下花鼓戏,招了贵客喝擂茶。益阳啊,好地方,样样都不差,做个益阳人,真是福气大……”歌声中的益阳就是我的家,真可谓是人间仙境啊!

益阳最惬意的地方就属白鹿寺了。晚饭过后,到白鹿寺附近散散步,听着那寺庙响起的悠扬钟声,吹着那林间习习微风,看着那天空闪烁的点点星光,使得原本喧嚣的城市生活,瞬间归于宁静,令人身心畅然,流连忘返。

益阳以“鱼米之乡”著称。春天时,农民伯伯纷纷下田,播撒谷种,施洒肥料。到了夏天,放眼望去,一片金黄,风一吹,金黄的稻穗像波浪一样不断地向前翻滚。秋天,稻田里一架架收割机发出"轰轰"的声音,农业现代化了,农民伯伯既省时间又省力气,开心极了,互相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到了冬天,农民伯伯也不会闲着,他们驾着各自的一叶小舟正忙着打鱼,有的渔民用鱼叉叉鱼;有的渔民用鱼网网鱼;还有的渔民用鱼竿钓鱼,渔民们早上出发,晚上总是满载而归,看着活蹦乱跳的鲜鱼,真让人高兴。益阳除了盛产大米和鱼之外,洞庭湖中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珍品。湖中还有河蚌、黄鳝、洞庭蟹等河鲜特产。

益阳最有趣的是这里的方言。有一次,郭亚飞用益阳方言的几个谐音字“茶、爬、蛇”演唱了一首歌,让人捧腹大笑。我们也经常用益阳话来戏谑别人。但是,我们益阳人也很热情。如果家里来了客人,都会用益阳的特产——擂茶去招待客人。我记得小时候,每次过年我都会到处串门,为的就是喝一喝香甜可口的擂茶。

益阳是一个乡村气息浓厚的城市。益阳美,美在这里宁静的环境,美在这里物产的丰富,美在这里人民的淳朴。丽都益阳——我可爱的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建更美好的家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篇三:普通话伴我成长】

从小,普通话伴随着我一起成长。我的家人来自不同的地方:爷爷来自常德,奶奶是益阳人,而妈妈出生在宁乡。于是普通话成为了我们家人沟通的桥梁。

小时候,妈妈总是用标准的普通话给我动情地描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奶奶用普通话教我唱动听的童谣;爷爷用普通话告诉我当兵时有趣的往事;爸爸用普通话和我谈论下军旗的快乐。久而久之,我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幼儿园时,我参加了班上举行的“故事大王”比赛,令人难忘。上了小学后,课堂上,老师让我领读词语和课文,并且还给我主持班会的机会,这让我信心大增。是普通话一直陪伴着我。

学习中,我需要普通话;生活中,我也需要普通话。我还用普通话给人帮过大忙呢!今年暑假我们去海陵岛旅游,在买早餐时,一个老爷爷因为不会讲普通话,他只好用宁乡话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一碗牛肉面。”说了好几遍,服务员也一脸惘然。老爷爷着急地皱起了眉头。我赶紧走过去对服务员说:“这位爷爷想要一碗面条。”服务员马上端来了面条,老爷爷高兴地笑了:“多亏你会说普通话,不然我就没早餐吃了!”我也不好意思笑了。

妈妈说“学了普通话,走遍世界都不怕”,我一定要和普通话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热门推荐
1这样玩真好
2妈妈的爱
3秋天的树林
4哈士奇当官
5我的春节
6森林运动会
7学生优秀作文
8爸爸真辛苦
9难忘的端午节
10生命中的韶光
11我的小蜗牛
12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13休息节
14努力
15我就这样长大了
16十二岁我要学会坚强
17考试的作文
18心中的美景
19北京之爱
20年味
21那片永不凋零的红叶作文600字
22遇上碎片化生活
23重拾沙滩上的记忆沙贝
24浓淡交替的父母之爱
25野菊
26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27共享利弊
28烈火英雄观后感
29一张美丽的卡片
30母爱七年级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