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安于途中】
每个人都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在这路上,每个人都是负重前行。
也许有的人,在途中被身上过重的包袱拖累了脚步,渐渐迷失在了漫漫长路上。
但是一个同样在途中的小女孩,背着自己的弟弟走得泰然自若,步履轻松。她说,因为别人背的是包袱,而她背的是生命。
他们都是朝圣者,但是只有那个小女孩到达了圣地。她没有过多的准备,没有过重的包袱,她只有一颗单纯的心,和想要守护的弟弟。她一定没有过多的奢求。她也许是想带弟弟去看一看圣地,一起蒙受圣地的神圣光辉,然后为自己也为他人祈福。总之,这样的小小心愿让她很快乐。支撑着她前行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她心里的念想。因着这念想,她方能安于途中。
可是现实中的人们却不这么干。他们或为利来或为利往,他们没有纯正的信仰,他们有所图有所贪。他们的生活开始改善可是心却怎么也乐不起来。他们烦躁不安他们蠢蠢欲动,他们奢求更多想赶往下一个圣地,然后再一次地迷失在了途中,只因为少了幼时的纯真。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得来的再多也无福消受,倒不如一身轻松自在。只要有单纯的信仰,便能无压力地行走;无压力,便能安于途中,便能到达自己的圣地。没有一条朝圣的路,可以轻松走过。但有信仰的人,便是自己的圣地。
我就看见过这样一个人,他的背包里,只装了帐篷和水。累了喝口水,倦了便躺下休息,甚是安乐。他告诉我他向往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他也不知道在哪儿。可是他从来也不担心。他只是不断地游走,记录下他的所得。我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慢慢构筑一个美丽的圣地,逐渐与他所向往的地方契合。他还未完成行程,却早已到达圣地。
就如同那个背负生命的小女孩,她在途中,安于途中,不紧不慢。在他人形色匆匆、气喘吁吁的时候,她早已到达了自己的圣地。
【篇二:初夏随想】
坐在秋千上,嗅出初夏的气息,时间仿佛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停伫。
回想这些天,到底做了些什么呢?练习卷、测试题,这,就是初三的全部。
一位女友曾略带不满的告诉我,每个星期都太过忙碌,匆匆吃过饭就得奔向无趣的数学课堂,咬咬牙结束后还要做无休止的模拟卷,她像是个木偶被老师和家长操纵着,演了一天戏也无法得到片刻安宁,永不落幕,忙碌让她开始怀疑未来的价值。
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忽地想起下午在车站,觉得公车驶过扬起的风里也夹杂些许烦躁的味道,人们麻木的等车上车,紧锁眉头寻找座位。白天匆匆结束,夜晚紧紧跟来。城市一过了黄昏就成了用剪影拼凑的深口盘,映着迷离的霓虹灯光,充盈着压抑的空气。
母亲吃过饭要赶稿子,父亲一回家就在研究建筑图纸,他们是在挣生活。许多人都在不停工作,为了美好的未来,当美好未来降临时,仍要继续奋斗,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微风轻拂过我的发丝,也一并带走了无端的烦恼。
一叶可以障目,但泰山仍在心中。忙碌的生活可能给我们难以释怀的疲倦,但是它不会束缚住每个人的心。
繁重的学习不表示我们会失去聆听音乐的能力。无法抵挡《蓝色多瑙河》的诱惑,无法阻止《广陵散》的召唤,它不能将蒙娜丽莎拒之千里,不能把秦淮八艳拦在门外。
大人们努力的挣钱,在形体上他们是辛苦的,但在精神世界里,或许许多人都是自由的,在空荡荡的世界里流浪,在心灵沙发上品一杯鸡尾酒,杂杂的滋味让活力膨胀,让全身松懈。
很喜欢这么一副对联: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既然是偶然,既然是必然,何必让表面的劳苦压弯了身子?在偶然与必然的精神世界里,忙没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