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这里也有风景】
一升一降,一串串音符谱写成一篇篇乐章;一扬一顿,一个个文字串连成一首首歌词。在音乐的海洋中,我畅游着,看到如梦幻般的仙境,看见历史长河中壮烈的篇章,感受曲中淡淡的哀愁。
都说读书知万物,我却在音乐中发现了真理,看见了一处处生动的风景。
小时候,最爱的不过是那一首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星星》,一字一句,一顿一挫,一平一仄,在咿咿呀呀中,我爱上了这富有节奏的字与句,也在茫茫的夜空里,看见那闪烁的星星。
再长大一些,不知不觉中,我开始从音乐中了解了历史,也喜欢上了历史。一首林俊杰的《曹操》让我再见三国时期那一代枭雄。乐声起,一个身材高大、威武雄壮、霸气侧漏的身影陡然出现在我眼前,他身后,千军万马随之而来。隔着江水,他望向那辽阔无垠的大地,一颗统一天下的雄心燃烧着烈火,却不得不蜷曲在这年老的躯壳之中,仰天长叹,而那向前的步伐却依旧不停……
上了初中,心境似乎也跟着年龄的增大而“垂垂老矣”了。心中不知何处而来的无限愁绪无处发泄,也只好依托在那伤感的歌中了。每到黄昏,总是一个人独自抱着mp3徘徊在街头,一首《凉凉》从耳机中传来,在耳中无限回放,双手插入口袋,在街边的台阶上找一个无人的地方,轻轻坐下,抬头仰望落日金黄的余晖,随之而来便是那傍晚的昏沉,与仍在耳边回荡的歌声。
直至近日,却又不知为何,迷恋上了那富有韵感的电子乐。一首来自艾伦沃特的《Alone》使我深深爱上了这首歌,在一次次用心聆听中,我发现隐藏在这倔强不羁歌词背后的,竟是深深的孤寂以及那对友谊的渴望。
音乐与现实是如此的相似,人们的心是在相遇中靠近的。
荡漾着的歌声回环缭绕,占据了我灵魂的一隅。一升一降,一扬一顿,欣赏这蕴含万千情绪的音乐,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因为,这里也有风景!
【篇二:至少还有你】
又是一天疲惫的学习。我拖着厌倦的身躯打开了家门,将书包往床上一扔,洗了洗手,便拿起了自己的小提琴。在弓毛上轻轻上点松香,用弓与弦微微摩擦试一下音之后,我架好了弓,闭上了眼,任琴弓在手中飞舞,与琴弦摩擦,奏出优美而柔和的音乐。在悠扬的乐声与手臂自由的舞动中,我感到了轻松,而在激昂的乐章里我又获得了动力。一曲终了,我擦好并收好了琴与弓,重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从小我便热爱着小提琴。小时候我认为练小提琴是件麻烦而枯燥之事,而在与它相伴多年后,我渐渐在它身上找到了精神寄托。烦恼、悲伤、欢快等等一时的情感波动,都能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完美的体现。听一个人拉琴的力度节奏便能理会他的情感,而我在不便与家长倾诉,无好友谈心时,便比小提琴当作了“知音”,用自己的演奏与小提琴倾诉。
不过到了高三,时间紧了,考试多了。几次考试的失利后我气愤了,正要拿出小提琴演奏,母亲却来指责:“你看你天天拉琴,才学不好的!”气愤又委屈的我手一使劲,松香脱落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母亲因此也跟我气急了,我一气之下收起了小提琴,重重地合上琴盒的盖子,锁进了柜子里,发誓再也不碰它。
考试成绩时好时坏,一模再次考差的我又与父母发生了口角,最后愤愤而终。我锁上房门,拿出耳机听些音乐解愤。狂躁的摇滚和浮躁的电子乐没能浇灭我的恼怒,却仿佛火上浇油。突然,耳机里的音乐静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小提琴练习用的练习曲。我正要打开手机将其跳过,却感到心中的一扇窗仿佛开了。我停下了手,闭上了眼,在柔美的音乐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少年在用琴吐露自己的苦衷。我的心也宁静了一些,而我又看到,那个少年那么像自己啊!我瞬间心潮澎湃,扔下了耳机,冲到了柜子前。庆幸的是,柜子没锁。我抱出了小提琴盒,打开了它。小提琴优美的身姿再次出现在了我的眼中。我苦笑着叹了口气,说:“至少还有你啊…”
后来的演奏里,我的心情终于平复了。而父母也从琴声中理解了我,劝勉我下次一定考好。
小提琴就像我的友人一样,在我开心、难过之时,总能在我与它的对话——演奏中,使我平静下来。在我无助孤独之时,至少还有你——我的小提琴,听我倾诉,在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