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常的作文

【篇一:关于论语的作文】

“能与经典对话,这是你一生的圣缘;若你把神采丢了,这会是你一生最长的错过。”最近的语文课,我们系统学习了《论语》精选。为了鼓励我们扎扎实实学经典,也惟恐我们年少懈怠,轻浅浮躁,唐某人在白板上煞费苦心地写了几句劝学的话,我也真是颇有感慨啊。

其实,我早已接触并背诵过《论语》全文,但那时的确年龄太小,完全不能理解,只能囫囵吞枣地背。

问老师和父母这样背有什么用,他们都是一句话,等你长大了就理解了。我一直对这个答案不屑一顾,直到现在又重新读过,才明白其中的微言大义,也才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这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简单来说,《论语》是孔子主要思想精华的合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及其《论语》的“至圣”地位实在不需要我这个小小少年啰嗦什么。单说民间戏曲传唱,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北宋的开国功臣,名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了。孔子在世博学,去世后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见其思想和学说对后世影响何等深远。

可如今,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有太多人对孔子、对《论语》、对传统美德早已失去雅兴了。我身边有的同学不无夸张地说,都9012年了(这个年代数字只是应景,只是为了夸张现在的时代大大不同了),还学《论语》有什么用?

我想说,这是有用的,因为不论哪一个时代,礼义廉耻都是不可或缺的,温良恭俭让都是不过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么简单的道理,却是太多人难以做到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信用应是最基础的人际交往准则,而不讲信用的人多了,这就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不排斥做官和赚钱,但取之有道是准则。若果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圣人宁可固守志趣也不妄为,这是名利至上的拜金社会多么需要提倡的“圣缘”啊。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也。为了践行五常之道,或者以当下的时髦说法是构建和谐社会,孔子奔波,甘为木铎;范仲淹则登岳阳楼,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巨大的劝降诱惑,他节义慷慨,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些行“道”先哲构成了中华文化泱泱大气的脊梁风骨。

还有人质问,学这么多《论语》,高考又不考,有什么用啊?“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大丈夫不是为了炫耀而学习,而是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顾炎武先生的回答多么经典。

即便不是为了“高大上”的理由而学习,那也该为自己修身养性而尽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告诉我们复习求思是重要的。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告诉我们学习要追求“正义”,不钻牛角尖,当然,求异创新另当别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思考,在思考中要不断学习,如此,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人才不会成为书呆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告诉我们对待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切不可不懂装懂。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告诉我们特别是那些喜欢看成功鸡汤文的人,要看清楚别人成功背后的努力。

如此《论语》,如此孔子,如此智慧,如何过时?如何腐朽?如何无用?

文史悠悠,先贤已矣;阅读经典,幸得“圣缘”。作为新青年,我们首先应深入学习经典,而不是轻狂自居,鄙薄先贤。学下去,继承下去,“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我们的责任。

热门推荐
1成长从不怕开始
2那一年春天的歌
3我第一次洗碗
4向你介绍我
5生命的跳动
6清明节忆外公
7拔牙
8我敬佩的同学
9一场精彩拔河比赛
10将跳跳糖进行到底
11我的新语文老师
12眼神
13备舌战惠德堂
14神奇的胖大海
15老师是本书
16家中的客气话
17窃吃记
18邻居家的小狗
19快乐的一堂课
20小草赞
21未来
22感悟自然
23《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诗歌
24美丽的云龙湖
25迪士尼之旅
26冬日暖阳
27温暖2019
28那一刻我的心温暖了
29妈妈并不平凡
30挂牌仪式讲话稿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