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晒出客家风情】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闻名于世,万千多各不相同的花儿争奇斗艳,构成了我们美丽的中国。
观大好山河、赏奇枝美棵,纵身千万朵摇曳的花海中,它属于不起眼的一颗,却也是不平凡的一朵。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家乡在广东的惠州,这里是客家文明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围屋土楼。听爷爷说,客家人分布范围很广,近乎十个人里就叫得出一个客家的名字。客家人经过长途跋涉,经历千磨万难来到了南方。
有幸于一八年的暑假参观了惠州仅剩的几栋围屋,踏过清泉细草,随着清风的引伴,仿佛是一种冥冥的共鸣,我来到了这栋围屋的大门。我轻抚着脚下这片湿润的土地,心中莫名升起一丝惋惜。抬头,高十几米,宽五个篮球场的大土楼矗立在我的眼前。
走进细看,触摸着围屋的大门,我仿佛听见了一声哀嚎和呼吸,沉重的声音在我心中回响,这种悲壮的情感愈发壮烈。大门是用红色铜做成的,门把的两边各有一个圆环状的门把手,即便赤色大门上已经生满了锈,却仍然显出一派守卫家园的气派。
往里走着,就进入到了中央的大广场,爷爷说,客家人喜欢住在一起,所以中央广场就像是其乐融融的和平广场。屋子是圆环状的,蕴意是客家人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心紧系在一起。广场边有一条环状带的走廊,走廊旁竖起一根根冲天的高土柱子,用来支撑起整栋楼房。
用土筑成的坚实的墙上还挂着从前人们留下的印记,土砖之间生满了杂草,但陈旧的墙依旧结实挺拔。客家围屋以它的坚固、防盗的结实性闻名于世。
历史的沧桑冲击着我的视野,我的心被这坚硬而又美丽的围屋所撼动。我不觉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相机,记录下这多彩的客家文化。我要把它晒出网络,刻进人们的心中。
围屋旁,一束光照向新生的茶花;我钦佩客家人的智慧,我为自己是客家人而感到骄傲,我要让这束光生生不息永耀辉煌!
【篇二:秋游】
当老师宣布这个星期五学校组织一次年组秋游活动时,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眉色飞舞,议论纷纷,期待的心情更是不言而喻。
星期五那天真是个好日子,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同学们背着食物的行囊,戴着帽子,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走进东谷湖,迎面吹来了凉爽的微风,那微风拂去了我们脸上的汗珠,赶走了我们身上的疲惫,吹起了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徐徐穿过了欢声雀跃的竹林,绿意葱茏的山,碧水清蓝的湖,来到了旅游第一站---东谷湖博物馆。
走进东谷湖博物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棵棵奇形怪状的木桩,它们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好像大自然亲手制造的工艺品,有的像一位驼着背的老爷爷,形态逼真;有的像一匹刚要飞驰的骏马;有的像一头摇着尾巴、赶着苍蝇的牛……参观完了这些,我们又随着向导进入了竹雕区。那里的竹雕工艺品真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在向导的一一解说下,我认识了《眷念》、《高土》、《老朽》等精美绝伦的作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迈的母亲仰起头望着天空,眼睛里流露出对远方亲人无限的眷恋,那真情流露的神情,让我为之动容,那就是《眷念》。那一件件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的作品让人不禁赞叹不已。我心想:这些极不起眼的木桩和竹根,在工作人员的精心雕刻后,竟然成为了走向全世界的工艺品,真让人敬佩。
接着,我们还爬了文峰塔,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一口气爬到了文峰塔边,站在栏杆边,我眺望远处,啊!一幢幢高楼,一条条马路,一辆辆奔驰的汽车,尽收在我们的眼底,好一番城市风光。我们还在上面做了猜字谜游戏,大家踊跃参加,答对的同学还得了不少礼物呢!大家的笑声响成一片。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虽然有些累,但是我们还是怀着高兴的心情走在回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