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宛平城的作文

【篇一:卢沟颂】

阴霾的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游客少得出奇,怕是赏不到卢沟桥的美躲在家中了吧。但我却认为,这样的卢沟有别样的魅力——除了水落在桥面上“滴答”的声音和落在河面上淡淡的“咚”声再无其他。世界好像被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我静静地握着手中的伞,身后的宛平城像屏障似的保护着我,与卢沟相忘。

卢沟桥有种幽美、沉静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它安静地伫立在河水中像一个不谙世事的老者,任雨水的冲刷,它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在轻轻颤动,在呼吸,在汲取水分。桥面的青石板被雨水清洗得格外透亮,似乎在诉说着灰白色的历史。桥的两边是在雨中静默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地蹲坐在莲座上,把耳朵悄悄凑过去,你会发现它们在轻声交谈。它们卷曲的毛发张牙舞爪,铜铃般地眼睛瞪着要表达什么愤怒,短小的尾巴隐秘地趴在爪边,生动极了。最令我感慨的还是桥下的石墩。百年来,它们默不作声地托起整个桥身,没有怨言,但它们似乎也承受得太多太多却无法表达。雨敲击着卢沟桥,在它的青石板上,石狮子上绽出一条条小水花顺着桥墩而下,在和水这顽皮地留下一圈圈涟漪便销声匿迹了。一股股小风携了青草的芳香而来,耳边也只听得到树叶“沙沙,沙沙”的声音,静极了,凸显出卢沟桥的平静动人,如此具有吸引力。

低下来,轻轻抚摸石狮子,从指尖传来源源不断的冰冷和令人心疼的伤疤,凹凸不平,刻骨铭心。那些弹孔并没有随时间而消逝,仍然残留在那里,坑坑洼洼的像小水洼那样不平整甚至毁坏了石狮子原来的容貌。不仅如此,桥面的弹孔也仍然依稀可见,有子弹与桥面擦身而过的伤痕,也有子弹射入桥身的深孔,耳边也似乎响起属于那个时代轰轰烈烈的声音。我不禁想起那充满硝烟的往事,一幕幕场景像一点墨在我眼前慢慢氲开。

灰白色的宛平城带着它的沉静观察着眼前的一切,似乎没有战争,只有死气沉沉的硝烟在弥漫、笼罩。似乎没有伤亡,只有枪弹穿过烟雾快速的“咻咻”声。但是战争它依然存在,残暴的敌人不顾一切地拿着机枪扫射着,而我们守城的将士却没有退缩,保护着身后的宛平城。在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神圣的信仰,即使脸上沾满鲜血,他们仍然会视死如归地往前冲。耳边似乎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炮弹声伴随着呛鼻的火药味侵来……

啊,卢沟桥啊!你背负着如此痛苦的历史和屈辱,在黑夜中默默流泪。

一阵凉风袭来,我的脸上冰凉冰凉的。雨依旧在下,那么这究竟是雨水还是泪水?是的,雨中的卢沟桥美极了,它端凝,沉静却神圣。在历史的洗礼中,它依旧不卑不亢,民族亦是如此。

白色的迷雾四散开来,卢沟桥和默默保护它的宛平城消失了……它在我的心中。

【篇二:宛平城,让我心生敬意】

宛平城是卢沟桥边的一座小城,生来就是为了拱卫京师。这天生的使命使它在81年前面对日军铁骑时首当其冲,一夜之间硝烟弥漫。望着宛平城那青黑斑驳的城墙上黑洞洞的枪痕弹孔,就如注视着一双双饱含义愤的不闭之眼,让我心生敬意。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夏天,空气中氤氲着芳草和泥土的青涩,车辙深深印在泥泞湿滑的路上,一切看上去都那样宁静,淅淅沥沥的雨点浸润得人心发软。这时的宛平城只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没人在意那里发生了什么。

隆隆的炮声突兀地取代了鸡鸣,将驻守宛平城中的士兵们从睡梦中唤醒,愤怒的士兵们拿起枪支甚至大刀奋起还击,殷红的鲜血点染了泥泞的水坑。成百鲜活的生命倒在了灰蒙蒙的天空下,又有成百激愤的青年冲上去前赴后继。枪声从早响到晚,如同夏季大雨中的滚滚惊雷。士兵们被血水和泪水模糊了双眼,却奈何数倍于自己的侵略者枪足气盛,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为坚守宛平城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血肉之躯。

他们没能战胜,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但自此之后,这一直涌动在平静外表下的激流终于奔涌而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战争就此开始。他们失败了,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曾抛洒热血,展现了中华民族赤诚的灵魂。

普普通通的宛平城就是这一切的见证,它带着满身伤痕伫立在夕阳下的身影,仿佛就是当年那些誓死卫国的战士,它还承载着万千中国人的悲愤和泪水,提醒我们铭记那屈辱的岁月。

这样悲壮而庄严的宛平城,让我心生敬意。

热门推荐
1母爱
2试卷发下来之后
3站在的门口作文
4描写小狗的作文
5妈妈夸我真棒
6四季之美
7有趣的一堂课
8成长
9记忆的窍门
10打开一扇窗
11手机控的妈妈
12我和妹妹的“战争”
13毕业了
14一夜青春,十载生活
15尝试一次,再尝试一次
16家乡美景
17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8那一次我懂得了遵守时间
19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20童年的梦
21奶奶的玫瑰
22人生第一笔稿费
23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
24乡村风光
25欢乐中华
26风雨中
27一堂心惊胆战的课
28学会放弃等于懂得拥有
29尘埃里的花朵作文
30坦然面对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