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告别,迎接初三学生作文】
人们以为倒了成功的彼岸,就行了,殊不知成功的彼岸就是新的起点,我们只有在出发!
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出生,走路,学话,小学,中学,大学等每个阶段的完成,都会有新的起点和新的目标,并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死去。
十二岁,我小学毕业。不知接下来要干嘛,趁着妈妈不在家玩了一个暑假。那时我想,能玩几天是几天于是我抱着这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在原来的起点徘徊了六十个日日夜夜。结果呐,上了初中之后显然不适应,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可以说是落榜了,就好比在起跑线上跌了一跤,艰难爬起来,却发现其他人都已跑远。那时起,我才知道我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就必须有新的起点和新的目标。于是我艰难的爬起来对着我的目标说,我一定会超过你。我开始努力。他是住校的,所以有时间的限制。而我不同,我甚至可以通宵。我抓住这个机会疯狂的学习。当我累了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其他同学的嗤之以鼻的神情。拼了!继续学!我连其他同学吃饭的时间都拿来利用。可是我的行动却得到大家的不屑时,我不理会。我想的只是前方的胜利。终于,我成功了。我前进了七名,顺利超越了他。我觉得我这一次不仅仅实现了我的目标,而且还领悟到了“再出发”的意义。
还有半年就离开了,我觉得我一定可以考得上高中。并且我也想清楚了毕业之后我将要做的事,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松懈,一个阶段完成,我只有在出发!
人的一生,一松懈,就会错过再出发的好时机。我以后会抓住它,直到人生的终点。
【篇二:碎片化管理】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比以前更加迅速方便。更快速的投入状态,轻易地退出然后在第二次时没有障碍的继续。生活中零散的片段也开始能被我们所利用起来,能够使时间更有效的进行管理。我们称其为碎片化的管理。碎片化管理的实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这种思维同时也被应用到一件事情上。一件工作量大的事情也习惯分成几个阶段分散去做,使事情分步,由大化小在多个短时间内分期完成。人们在这种利用中获得了好处,导致碎片化越来越流行。
碎片化时间管理的普遍应用,使我们将生活的琐碎细节都进行利用。在我们的24小时中,边边角角的时间的确有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用碎片化管理的方式来分步去做。
碎片化管理概念的深入,同时变化的还有人们对“一件大事情”这种观念的淡化。一件事情即使任务量很大,或者耗费时间很多,因为我们有很多琐碎的时间,所以即使这样,感觉也能比平时速度更快的做完。但是由于对“大事情”的淡化,导致我们对其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变得不像原来整件事情一起解决时一样那么认真。
人们将一件事情分割成一个个小阶段,分别在分散的短时间内完成,好处自然是有的,但是由于时间变短了,所以一段时间投入的精力也变短了。在一个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都很少,做起来轻松地同时会使对他的重视程度减少。每个阶段都缺斤少两差那么一点,整件事情就会大大不如完整的对待他的效果。
不仅如此,时间变得零散,导致思维也变得零散。思想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深入下去,而变得肤浅。连续的思维会有很多分叉,或许一个小的分支能带给你启发,从而通向更好的结局。但是思维被打散了,下一次再延续只能在上一次的主干上继续单一的前行。最后也只能走到唯一的终点。
面对碎片化,分割了我们完整的时间,我们应该化零为整。即使有碎片化的时间,也不要急于利用,宁愿等到完整的时间去认真完成它。或者干脆一气呵成,秉持原有的完整性。
碎片化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事情,也不是所有的碎片时间都是可利用的。与其号称充分利用了时间,不如一气呵成,在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