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樵民的作文

【篇一:遥远的眼神】

微风之中,回首宋朝。透过千年古韵,我撞上了苏东坡的眼神。苏轼其人,少有文才,年纪轻轻便有所成。当时的苏轼,双眼里散发着浓浓的狂傲,会友饮宴,狂歌作赋,一派年轻儿郎的张狂。

但他的眼神深处,仍有着理智与清醒,他的志向是为国为民。在谏文一次次如石沉大海之后,心灰意冷的苏轼回家闭门,专心写文作画,沉浸于艺术之中。殊不知,一股暗流正向他涌来,在小人的添油加醋下,他的诗文被歪曲成反诗。苏轼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下狱了,监狱里,他瞪着一双愤怒而不屈的双眼,以倔强的眼神对抗着刑罚,始终维护着自己的清白和尊严。

后来,家人上下打点,朝臣为其开脱,东坡改贬黄州。出狱之后的他,眼神中少了几分狂傲,多了几分清高以及对世道的鄙视。在寂寞的日子里,他混迹于山野,与他交往的樵民农夫喜欢他豪爽大方,却不明白他为何眼神时有悲戚,长呈短叹。苏轼说着自己乐于“人皆不知”,眼神中却有掩藏不住的哀伤。他与来方友人四处游历,寄情于山水来消弱痛苦,却发现自己的文章之中总有对身世的感慨。有时,他暂时忘却悲伤,但回来之后却又更加痛苦。仕途之不增却是文人大幸,苏轼的坎坷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位大师。

渐渐地他的眼神开始迷茫,不清楚怎样让自己获得快乐。他想退居山林,但理智告诉他这并不能削减忧愁,在这样痛苦的煎熬之下,苏轼一点点地蜕变,华夏的一位“完人”即将破茧成蝶,他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契机。

终于,一个宁谧的夜晚,苏轼在月光的照拂下领悟了:逃避并不能减弱忧伤,面对困难,用心灵去包容并开解,才能得到超越。他的眼神开始清明:既然无悲伤所起之因,悲伤又从何而来,既然无悲伤所依之处,悲伤又从何而现?只有超越,方能解脱。苏轼的眼神变回淡定,他从容地四处环顾。在这里,新的功轼获得了圆满。他的眼神向身后望去,深邃而又晶莹:晚生后辈,你们可曾明白?

一道眼神穿越千年,如天光一般,永远被中华大地所铭记。它的主人——名叫苏轼,我们今天还在为他感慨。

热门推荐
1中学生活的酸甜苦辣
2我们在成长
3研学活动
4历史的美
5镜子
6我家的小白兔
7妈妈真辛苦
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9心中的大海
10我生活在轮之中
11四年级记事作文
12天降一个宝
13伤心至极
14书籍的味道
15我是小小建筑家
16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17一个勤奋的人
18努力学习的好家风
19我的弟弟
20浅谈碎片化
21我和吉他的故事
22踏青
23我们终将独自成长
24消逝的年味
25新学期新打算
26我的同桌
27第一次动手
28向日葵没有眼泪
29用信念结束绝望
30在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