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角色转换之间】
当爱情可以像挑白菜一样在征婚节目中挑拣,面对摔倒老人的冷漠可以像流感一样传播,利欲熏心的商人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这又是怎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来回报祖辈的哺育?
我们要坚决对这些文化说不!文化反哺,但哺的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父辈便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降,屈原自尽投江,用血与泪在我们面前勾勒出中华的脊梁;木兰代父从军,郭巨埋儿养母,李密弃官奉母,片片孝心闪动着赤诚的感恩;六尺巷,百家姓,无一不包含着民族博大的胸襟。如今,我们用什么回赠?在这博大精深的文化面前不应当矫情造作,而应大胆地承担自己受教育的责任。
张悟本,一个仅靠着悟本堂和几句言过其实的论调大肆宣扬绿豆的神奇功效,唬得不少不知情的观众购买。一个挂着反哺者名义的“专家”更加具有欺骗性。文化反哺,但哺的不能是言过其实的“绿豆汤”!不负责任的反哺更加令人深恶痛绝!
正因为角色之间的转换,我们才更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亲手写下的教科书是否错字连篇。
当陶渊明“悠然采菊东篱下”;乔布斯说:“我只想要在宇宙中留一点声响。”王国维执着于文化的纯粹而沉湖时,列夫托尔斯泰却在光与影的协奏曲中舞出了自己无悔的灵魂,两种角色的命运往往便在转换之间。
当我们厚积薄发时,父辈却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当我们在人群中崭露头角时,父辈却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我们失意时却听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爷爷告诉我路边的野草可以止痒,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那晶莹剔透的液体是果浆。
随着青少年接触文化的多样,观念也更富于多元化,文化像一辆汽车,我们这些驾驶员上路之前可要三思。
【篇二:拾起身边的阳光】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题记
假如你是一缕风,就应该拂走人们心中的阴霾;
假如你是一棵树,就应该为来往的人们带来清凉;
假如你是一束阳光,就应该直射世界上无数个黑暗的角落……
那么,假如有一天:所有的光明都将瞬间消失,此时的人间又将是怎样?
古有孔融让梨、木兰代父从军、伯牙子期高山流失之佳话美谈;现有“最美妈妈”、“最美女孩”等热心人士。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世界有多么美好、人间有多么温暖。然而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拒绝良知在内心扎根。路见老人跌倒却冷眼旁观,再不见中华美德的发扬。是什么在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在这个知识、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竞争是在所难免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竞争,所以才得以更进一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生存的规律。因为狼的被捕捉和被虐杀,森林里鹿的天敌虽除去,但它们却因没了竞争对手而日渐懒惰,身体机能也随之逐步下降。到最后,它们也一个个地死去……
由此可知:社会是需要竞争的,没有了竞争,它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灵动可言,也不可避免地滋生恶性循环,严重地威胁社会发展。
双赢应等于竞争加互助。
人们不应该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于同学,在学习上,我们是竞争对手,为了某道题的正确与否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我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友爱。我们相扶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如果人们的良知被渐次抹灭,那么人间将会比坟墓更加冰冷。
倘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人间将是温暖的天堂。
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别人更多的关心。拾起生活中的点滴阳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阳光可以照耀大地,带给动植物活力、精神;它可以扫除阴霾,为人们带来光明,万物皆离不开太阳。当你在困难之时,别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人间不该是冰冷的,人心该是温情的,身边的琐碎阳光,你有拾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