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长大了】
北方的候鸟有一次飞离南方,河岸上的小草有一次穿上新的衣裳。那情景,就像我在幼儿园所看到的图片一样。我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似乎觉得,童年对我来说已经越来越远了……
我带着惊奇离开了小时候的摇篮,我明白,我已经不是那个整天在妈妈怀抱的小孩子了。再看看自己的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长了几颗“青春痘”。我为着自己的长大而惊奇,而焦急,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顺着它吧!在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独自的寻找着长大的我。
的确,我已经长大了。一些事情的记忆也越来越深刻,洗也洗不清,抹也抹不掉。在心里的秘密也越来越多。所有的喜怒哀乐,只有在灯光下,在被窝里,独自慢慢的品尝。不管是酸的,苦的,哀的,还是甜的。以前的天真快乐,不知何时与我不辞而别;升重点学校的重任,也不知何时爬的我的肩膀上了。我在失落而有惶恐的世界里徘徊着,徘徊着……
的确,我已经长大了。在爸爸妈妈的唠叨中,我似懂,非懂,想听又不想听;有时敏感,有时又麻木。看着父母日益的疲劳,我觉得他们似乎理解我,又似乎不理解我。我总有一种孤独,疏远的戒备。
的确,我已经长大了。长大的我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孩。难道长大了真的拥有那么少,却失去的是那么多吗?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柳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但人年轻的时候。”而我才刚刚跨入人生的征途,美好的未来在向我招手。我要抛开一切烦恼,在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晴天里,寻找我过去的那一份天真与活泼,追求从远方射来的那一光线,希望……
【篇二:那书与我】
初遇《人生》,是偶然看见的电视剧片段。短短几分钟,却让我泪流满面。不知为何,想读这本书的念头在我的脑海中萌发。
母条又要打我手板了,这股痛我早已习惯。都是我不对,没能算出数学题,没能拼出单词,没能默写过关,没能让卷子上有母亲满意的分数。曾几何时,我一次又一次认真学习好好念书的热情,都被这些不容忽视的“没有”浇了个彻底。
《人生》中的巧珍是村里有钱人的女儿,不愁吃穿,长得水灵,却看上了个门不当户不对的文化人。她埋藏在心里的情感,全在高加林遇挫后表露个干净。幸运的是,高加林也被巧珍的美所打动。
巧珍可比我幸运多了,至少她的付出得到让人欣喜的回报。
母亲说,你要认真一点,考上好的学校,离开这个小地方。年幼的我不知为何要离开母亲远去,却因为她炽热的目光惊得猛点头。母亲看上去甚是憔悴,因为我的成绩仿佛比之前老了好多好多岁。
高加林对巧珍说,你现在要开始刷牙哩。巧珍意识到她与高加林的差别——他是干干净净的读书人,她是长得不赖的村姑。她因为高加林的一句话,每天蹲在田埂上刷牙,将牙刷出血也不在乎。即使村民对她指指点点。
母亲的突然苍老似乎让我倏地懂事起来。我也不懂什么叫懂事,似乎也只是成绩忽然上升了不少罢了。
我曾无数次地难过——为自己的蠢笨,却从未试图过甚至是想过要去改变现状,总是认定自己是天生的不足。总是满足于现状。
而巧珍的勇敢却让人不得不为之所动,尽管那是个悲剧。
这本书让我铭记。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是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