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立论的作文

【篇一:丢失的话语】

“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正是人们对于意见不合的常规态度。但鲜有人意识到,如此来去,丢失了多少思想的“话语”?

就像余华那样写的,我们活着,生命就只是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独的意味。诚然,谁不曾渴望傲物的自由与独立的生命?我们各拿各的杯子,各喝各的茶,一起向前行走──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没有碰撞摩擦。

艺术家们倒是有这般独立的姿态。在这个社会中,他们可以看上去寒酸,衣衫破旧老土,或是活得狼狈——但他们在自我的领地上是独尊的王者,不败的“权威”,这就是艺术的特权。米开朗基罗就是这样,打破“裸体画只能装饰浴室与房间”的庸俗思想,使它们在神的面前,也是至上的圣洁。

独立有点像修行,每个修道士只能孤独地在人生之书的扉页上刻下自己的风尘。尼采也许就是这样,在自我中高雅地死去。

我们的刻印,是否也要多一些他人的足迹呢?不可否认思想与生命的独立性,但没有了碰撞,我们的死去便是苍白的,而灵魂也将永远困顿于“不相为谋”的桎梏中了。

升华,需要的是思想的交流!

追溯过去,或许宋朝是文人寻找到“话语”最多的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徘徊”;市井中的伶人乐工,唱着文人的情怀;有陆游咏梅,百年之后又有毛泽东“和陆游诗”……没有文字狱的枷锁,只有赵匡胤对文学“话语权”的大力扶持,每一词一句都闪成思想的火花。百鸟争鸣、百花齐放,“道”有大不同,如果各抒己见拒绝文学艺术的交流,又怎有绚丽的宋代文学,又怎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唐朝?百家争鸣追求的也是一种“和”,如果闭塞了自己的耳朵,捂严了自己的双眼,只留下一张嘴在滔滔不绝,又有谁能听见呢?结局只是“错误仍旧,并且永远是错误”,得不到升华,即使多么美好,却各自消散了。

结局共同的缄默无言,使我们的话语这样丢失下去了。找回话语,却也不是简单的聆听。鲁迅在《立论》中批判了一种“哈哈主义”,指的就是那些身临其中“正视却不敢表态”的人,聆听之后,却没能立论表态。真正的话语是聆听过后的交流融合,开放了眼、耳、口,更要放出思想。

昔者《独立宣言》宣告“不相为谋”的坚决,今者文明的步伐推动社会更进一步:领土主权要独立,各界思想派别可以独立,但闭门塞户自言自说是没有结果的,我们思索、我们寻找。

今天,你的话语呢?

热门推荐
1一件老物件——泛黄的外汇劵
2我的同学
3灵光闪过的那一瞬
4穿越
5妈妈总说不需要
6我身边的榜样
7调皮的泡泡
8冲刺
9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作文
10当个班长不容易
11我不是完美的少年
12冬日暖阳
13变大的蚂蚁
14愁绪涌出词中的绝唱
15月到中秋分外明
16我为自己点个赞
17观开学第一课有感2019
18摘梨
19我的初二生活
20窗外
21聪明的小猴
22那段追求友谊的岁月
23读书的议论文
24好校长
25美丽的家乡
26狮王读后感
27别把垃圾浪费掉
28月影无痕
29我的梦想
30春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