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尘书的作文

【篇一:凡尘书事——论读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诗句,大抵是说,渠水之所以那么清澈,是因为它的源头是流动的书。也就是说,博学的人之所以知识丰厚,是因为他读过许多书。

古往今来,凡尘书事自然不胜枚举。

就从古人读书入仕说起吧。

西汉匡衡,“父世农夫,至衡好学”,与我们学过的方仲永类似。青少年时期的匡衡每天要到大户人家那里“打工”,来补贴家用,有时也到有藏书的人家里佣作却不要报酬,只要能把书借给他看就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就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两千年来盛传不衰。正因他孜孜以读,因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入仕后官至丞相,位极人臣。

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虽只有四字“凿壁偷光”,可我认为更难得的是他这份爱读书的精神,是他能够坚持补充“源头活水”的毅力,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古代,读书大概是入仕脱贫的唯一途径了。

书简会朽,但读书的精神却是亘古不朽的。

鲁迅,我想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但无论他流芳百代还是万年,都是与他的少年苦读离不开的。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晚上寒冷、夜读难耐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直接嚼,直到辣的额头冒汗。他就靠这样驱走寒冷,只是为了多读点书。就是这样不知熬过了多少个“辛辣”的夜晚,先生才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

所以说,任何的“流芳千古”都不是唾手可得,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任何的“风流人物”都离不开书籍的滋润,你的“渠水”是否充盈,全靠你自己的努力,而“源头活水”的“源头”便是书籍。

“书到用时方恨少”,趁着年轻,趁着明亮的灯光和舒适的房间,多读点书吧,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偷光”和“吞辣”的苦读,可书是不变的,书带来的益处也是如清泉那般股股不断的。

热门推荐
1计算人性
2这件事真让我气愤
3上台表演,其实并不难
4被冤枉的滋味
5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
6冬日里的暖阳
7掏柿子
8城南旧事读后感
9大狮子
10让梦想开花
11此间少年
12小学生作文
13特別的话
14好一个愚人节
15那一抹斜阳
16记忆中的声音
17奶奶的菜园
18难忘的经历
19绿豆发芽记
20三扇窗户的故事
21映山红
22我的时间
23爱在屋檐下
24学滑旱冰
25岳王庙
26互联网系亲情
27外秦淮坐游船
28这就是幸福
29续编故事
30寻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