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编程者的作文

【篇一:齿轮】

“在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生活着一群名为人类的物种,他们拥有各不相同的思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场全球性的大规模疾病席卷而来,他们的大脑中相继生出了一个小小的齿轮,它们吱吱呀呀地转动着,变大,相吸……直到所有齿轮齿缝卡着齿缝,一同转动着……”

这是我想象中的故事,也是全球正在发生的事实,思维的机械化、程序化实已悄悄入侵了我们的大脑,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以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标准单一地思考着。像是某种意义上的从众心理,当一群人都去做同一件事时,你是否会为他们的举动而放弃坚持己见?你是否会任凭自己的齿轮随其它人转动?将这样的从众心理放在文学上,便不会有百家争鸣,不会有文学批判;放在科学领域,便不会有各式各样的发明发现。社会看似转动,实则却是停滞不前。

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冷冰冰的思考模式会使社会失去同情心,人情冷漠。就以“老奶奶摔倒在地该不该扶”这个热点话题来看,假若你以计算机的方式思考,你看到有人摔倒在地,你会分析她的严重程度,需帮助的渴求度,自己帮助她的必要性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留下或走开,这样极度的理想化怎不令人毛骨悚然。人还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美国大片常常会拍一些以世界末日作为题材的电影,而其中从不缺少机器人的身影,它实则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的一种担忧,担心人类会被机械主宰。但其实,思维上的趋同又何尝不是一种主宰?而为何并没有此类的电影被制造出?我想,是因为缺少了最关键的主角。

人将程序输入给了机器,使得机器以那样一种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控制,那么人呢?是谁把程序输给了人类?是我们自己,所谓的“齿轮之祸”,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借口,只是不愿承认的人多了,变成了标准。真所谓是:

似转还似非转,

皆从教兮莫改。

或曰未敢忘忧,

实则付诸东流。

而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做好自我的编程者,不随他人一同转动。

【篇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圣云:知行合一。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以及其背后高耸参云的文明之峰,思想之海,我们既不能只用眼观其巍峨,亦不可只用心感其宏阔,而是要背起行囊,做一个行者。

知在行中始。行,行走,字面意思看,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将自己囿于象牙塔中,而是应该走出自己的世界,走一走前人的路,重访过去的岁月。登泰山,于九曲十八弯处仰望南天门,登顶后于玉皇顶放眼四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遥想当年郦道元穷天下名川临万里河山,终成就《水经注》的通古绝今。李时珍踏遍神州大地,躬行效法神农尝百草,终著《本草纲目》万古流长。很难想象,他们若没有“行”,笔下如何挥舞生风的文字,自身又怎能流芳百世?

知行合一不是附庸风雅的旅行,而是带着问题上路,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为心灵解答疑难。出发前全然不知或一知半解,这是再正常不过。鲁迅东渡日本前,想的是治病救人,而几年后归来,怀揣的是治国人心病的壮志,在“行”中,他清楚地明白到,身上的毒疮,可以害死一个人,而国人心灵的毒疮将置整个民族于万劫不复。他以笔做刀枪,冲进革命的洪流中,向万万青年学子开启了“知”的大门。我们不是生命的编程者,亦不是人生的解码器,知道的总比不知道的少得多。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有限的时间里,惟有把握住思想片刻的星羽,怀瑾握瑜,在冷酷的现实中摸索属于自己的窄道,然后一步一步坚实地走过,才能渡过“知”的海洋,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守仁格竹,穷格七日也未得果,却在被贬谪到穷山恶水的途中参透心学至理。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达西天修成正果。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当达到“绝知”的境界时,回头望,生命是饱满的生命,人生是无憾的人生。知颠扑不破的真理,晓阴晴圆缺的禅机,行自己的道,栉风沐雨,走自己的路,披荆斩棘。于浮世中,心灵的尘埃拂去,留下一片空灵。

热门推荐
1沉重的脚步
2我的班主任
3老房子
4青春作文
5通情达理
6乡村生活
7登长城
8那窗后身影
9快乐的秋游
10贵在坚持作文600字
11我和书的故事
12假如我会飞
13四代人的压岁钱
14变魔术
15吸管穿土豆的启示
16背阳之处见真机
17乘索道上张家界
18一封家书表孝心
19知错就改
20再见八年级你好九年级
21垃圾四兄弟
22小猫和小狗的争吵
2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24临近中考的日子
25写给男朋友的一封信
26江西的春节作文
27漫画老师
28我的爸爸
29月季花
30我的奇思妙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