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魅力】
从我呱呱落地那一瞬间,我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个词叫“家乡”,它是我生命的原点,我每一天在这片土地上奔跑、玩耍,我的每一句话,都是显示着家乡的魅力,它就是汪清。
汪清四面环山,步行便可以来到山下,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64%,如果有幸住在山角下,那还别有一番情趣。
汪清的朝鲜族人很多,大约占32%,所以这里既可以听到东北话,又可以听到朝鲜族语言,既能感受到东北的节日习俗,又能感受到朝鲜族的风土人情。汪清还有“象帽舞之乡”的美称。每到过节时,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就会在广场上表演象帽舞,那彩带随着头旋转,让人眼花缭乱,百看不厌,真是魅力十足!
在我的家乡里,还有许多其它地方吃不到的美食,有米肠、冷面、辣白菜等等。但在我眼中,最好吃的要数打糕了。
每当过节时,妈妈总会买一些打糕。每次吃第一口前,我都会先闻一闻,啊!浓浓的糯米香外带着豆沙的丝丝清香,沁人心脾,让我心中只有一个字:“香”!那一块块白花花的糯米裹着豆沙,好似一位位美丽的仙女披着一件豆沙色的纱裙,在等待音乐的奏响,十分诱人。看那可口的样子,让我直流口水,忍不住咬下一口,嗯,甜!甜里又有糯米的芳香,是那么的浓郁。在嘴里嚼一嚼。香甜混在一起,有一种幸福的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糕又有了新的意义。每年在高考那天,会有家长把祝福语写在一张纸上,然后用打糕粘在门或一块立起来的木板上,象征着自家的孩子高考能考出好成绩,会金榜题名。这不是迷信,而是家长寄予期望的方式,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还是一颗望子成龙的心。
汪清——我的家乡,你的每一个地方都透露出你的无限魅力。我爱你,爱你的山山水水,爱你的花花草草,爱你的每一个角落!愿你那特殊的魅力成为永恒的美!
【篇二:家乡的英雄人物】
我的家乡坐落在长白山脚下一个朝鲜族聚集的小县城——汪清。这里的人们总是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这里的山上到处是漆黑的木耳,碧绿的柳蒿芽、刺老芽、老山芹……鲜味十足的榆黄蘑、猴头、小灰蘑、臻蘑……及各种稀有的药材;这里的餐桌上总能看到冷面、打糕、米肠、辣白菜等让人垂涎欲滴的朝鲜族美食。可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家乡的英雄,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我们铺出了一条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扫墓活动中,一位老爷爷给我们讲了小英雄金锦女的故事:金锦女是马村小学儿童团抗日宣传队的一名队员。可在小汪清的一次战斗中,她不幸被日本鬼子搜捕。
敌人起初用各种甜言蜜语哄她,意志坚强的金锦女一言不发。穷凶极恶的敌人开始拷打年幼的金锦女,在皮开肉绽的各种酷刑面前,她克服了成人也难以忍受的痛苦,始终没有吭声。
一个伪警察走到她面前刚要开口,金锦女就朝他吐一口唾沫,说:“你离我远一点,你身上有狗腿子的味道,我一点消息也不会说出来!”
这时,一个日本军官一手拿着糖,一手托着枪,对她说:“小孩儿,共产党哪边有?游击队哪边有?粮食哪边有?说出来糖的吃?不说就死啦死啦地,你地明白?”金锦女两眼放射出无比仇恨的怒火,说:“不管怎样,我都不会给你透漏半点消息!”
恼羞成怒的敌人把金锦女活活打死了。
【篇三:家乡的小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的家乡--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就有许多美味小吃。比如打糕、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辣白菜等。可是我觉得最好吃、最闻名的小吃这个称号要专属具有延边朝鲜族特色的“酱汤”了!
酱汤虽然闻起来有一点点臭,但是它吃起来却无比的美味呢!你瞧,那软似棉花的豆腐,那细长透明的粉条,还有那绿油油的蔬菜……一看便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想喝上一口,尝尝鲜。
酱汤看起来很好做,其时你错了,它是由上好的豆腐,新鲜的蔬菜和特制的朝鲜族大酱制成的。首先就是要备好食材,把蔬菜、蘑菇清洗干净,再将豆腐切成小方块。然后在砂锅里放入清水和特制大酱,接下来就要将洗好的蔬菜、豆腐、粉条一一下锅用大火将烧开,然后再改成小火慢慢炖上15-20分钟,美味的酱汤就出锅了!
我最喜欢喝爸爸做的酱汤了,每当爸爸把做好的汤端到餐桌时,我都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记得有一次,家里又做了酱汤,我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饭,等爸爸妈妈吃完饭就,我看见还剩了点酱汤,我就端起盆子,咕咚咕咚全喝了下去,肚子都要撑爆了。爸爸看见我吃成这个样,会笑着说:“你见了酱汤比见老爸还亲哪!”
朋友,你想不想喝到这美味的酱汤呢?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来到我的家乡汪清做客,这里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让你赞不绝口的小吃,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