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进】
在9月1日上午7:00,早自习开始的铃声响起时,我们正式步入高三了,躲也躲不开的高三。
那天,当我面对一大堆不会做的数学、物理、化学题时,才知道自己曾经认为的“自己有潜力,高三一定会更好”是多么夜郎自大。突然知道,常常和自己疯跑、没完没了的玩电脑游戏的同学在私下是怎样的用功,我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远。
在高三那个暑假,给自己定了好多条规矩:“暑假过后,不能再上网;星期日休息时,不能再出家门……”现在却觉得高尔基说的最真实的一句话就是:“把语言化的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的多。”而他说的最错误的一句话就是:“学习,永远不晚。”对我来说,从现在开始学习好像已经晚了。经常发现,曾经学过但自己忘了别人却记得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以前常常幻想自己在进入高三之后,每天一回家便开始学习,一直到深夜2、3点;常常想象自己平常不努力勤奋,努力勤奋起来不像是人。现在却痛苦的发现,自己平常不努力勤奋,现在依然没有勇气毅力去努力去勤奋。
在高一时,为自己定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前进100名,最终高考考一所一本大学。到了高二,发现100名有点难,于是决定前进50名,把分数考到一二本之间,上一所二本大学。然而直到前些天老师拿着我的成绩告诉我分数刚上二本还需要努力时才想到,原来那100、50不只是两个不是很大的数字,在它们背后有的是100、50个与我一样或者比我刻苦得多的人,当我想要超越他们时,自己要付出几倍于他们的刻苦。
前天和朋友一起回家,谈起一个同学的成绩排名。朋友说:“他也就是学的刻苦才能名次靠前,脑子又不是好使到哪,好超,咱们一刻苦他就不行了。”当时自己还有些赞同,现在想想,这句话是世界上最标准的自嘲。当人家珍惜时间,努力刻苦时,我们却在讽刺人家不聪明。刻苦都做不到还有什么好说的?还是省省吧,刻苦一次,努力证明这个荒唐的推论是真的。
青春永远是美好的,我要把我青春中刻苦奋斗的篇章献给高三,所以我的高三,即使艰辛,依然美好。
【篇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像一杯浓厚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语文,又像一首乐曲,优美的旋律,五音绕梁;语文,像炫丽的彩虹,五彩缤纷。
语文是一种语言化的形式,而语文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联络感情的渠道,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你会发现语文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与同学一起嬉笑的时候?当你与父母交谈时?当你与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你可曾留过意身边中的语文。
在大街上,只需抬头一看,各式各样的招牌映入眼帘,简单装潢的店牌也格外吸引人的眼球。“金夫人”和“尚衣局”一个个特色鲜明、琳琅满目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也许,你乍一看,觉得透着一股平凡劲,其实这几个字可废尽脑汁想出来的,既诙谐又形象地体现了古代文化,还表明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
网络上,大家都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词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如:“嘿!”“卧糟!”等词语,一些数字也特别好玩,“94”如同“就是”。“7456”如“气死我了”,简单数字也表达了人们的情感,读来有趣味。形形色色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来描写、衬托,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令人叹为今止。
原来以为,只有每天嚼着生硬的语文课本,才能学好知识;原本以为只有每天去消化那些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才能理解;原本以为只有每天让笔在纸上写字,才能学好语文。可是渐渐才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