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老家】
当窗玻璃的牙齿咯咯作响时,寒冷踩着厚厚的落叶一步步走来。新年伊始,我又一次来到了这里——我的老家。
走在这条蜿蜒的小路上,叶子翻转的脆响和在脚下碎裂的窸窸窣窣声,从呵着白色霜气的空气中传来,好听得不行。邻里乡间,老奶奶们穿着大花棉袄围在一起叙旧,聊柴米油盐,聊陈年旧事。小朋友们在一旁追逐打闹,又时不时停下,给对方扮个鬼脸,又笑着跑开了。瞧,大伯又背着一大筐甘蔗回来了,他喘着粗气,把那一根根甘蔗分给小朋友们,笑容在大伯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在他的脸上舞蹈着,似乎在诉说着他心中的喜悦。我不由得心头一暖。
小路两旁是户户人家,家门口贴的是红红火火的对联。不同于城市,这里的对联全是手写,而不是银行送的印刷体。细观春联,红宣纸上,那些充斥着饱满墨汁的字,有的龙飞凤舞,有的龙蛇走笔;有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有的方方正正,刚劲峻拔……风韵万千。那一个个字仿佛深不见底的潭水,上面氤氲着一层水雾,那种真真切切却又若即若离的感觉吸引着我。抬头看,那年味十足的对联与饱经沧桑的老墙遥遥相对,默默无闻的房屋也被渲染得喜气洋洋,充满生气。我陷入了沉思:原来,这才是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它汲取了墨汁的饱满,纸质的轻盈,木质的清香,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离开了蜿蜒的小路,水泥地上依旧枯枝轻响,可丝毫没有那里的美丽,那种自然,人情,古典相融合的美丽,我怅然若失。
星转斗移,日月交替。在时光的长河里,许多人,许多事,从我们身边一一走过,留下一些淡淡的印记,或者什么都没有留下。
但是,有一些美丽还伫立在那个最初的地方,等候着,让我们遇见。
【篇二:盼春节】
盼呀盼,春节终于来了。我盼望着春节,盼望着在除夕和爸爸一起写春联。
记得在去年除夕之前,爸爸带着我去买了一些红宣纸准备写春联。买好了宣纸回到了家,就看见爸爸在木桌上铺了一层羊毛毡,从木桌的抽屉中拿出了毛笔和墨。
准备工作做好了,爸爸开始教我写春联,我先挑了一个我喜欢的内容—“冬去红梅笑飞雪,春来柳绿舞和风。”爸爸把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教我,边写还边告诉我:“书法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学习书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写好了一遍,爸爸让我自己写。我刚开始有些不知所措,只得小心翼翼地拿起笔开始书写,爸爸也在一旁不停地指导着我:“回锋,收笔……”好不容易写好了一副春联,可看着自己写的春联,总感觉写得有点不对劲,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爸爸指着写好的春联对我说:“你看,‘冬’字的捺写短了,‘柳’字的左右不对称,……”经过了几次的练习,我终于把这幅春联写好了。这时候,我忽然发现写春联也挺有意思的。那横仿佛成了汪洋大海上的海平面线,那竖好像是一棵苍天大树,那撇似乎是一轮弯弯的月亮,那点宛若是琴弦上跳动着的精灵……和爸爸一起把写好的春联贴在了大门上,看着那整整齐齐的春联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看来写春联也是那么有趣啊!
我还盼望着除夕晚上的团圆饭。满满一桌美味的菜肴,五花大绑的螃蟹、香味四溢的鸡汤、香香糯糯的八宝饭、晶莹剔透的水晶肉。一家七口人围坐在餐桌旁,吃吃喝喝,有说有笑,大家讲述着这一年碰到的有趣的事,一起展望着新的一年,新的学习、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我盼望着春节,盼望着美味的团圆饭,更盼望着有趣的写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