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矛盾中前行】
钱中书曾在《围城》中这样写到:“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其实人生亦是如此,儿童渴望长大,而成人怀念童年。生活的本身就是矛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矛盾重中前行。
生活中,20多岁的年轻中满腔热血,渴望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它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奋斗了大半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他们才发现自己以前太傻,与天斗无济于事,与地斗破坏自然,与人斗影响人脉,他们才发现人生的幸福,在于享受沿线途的风景,而并非匆匆赶往终点。生活就是这样矛盾,用网络上的一句俗话说就是“50岁之前用健康换金钱,50岁之后用金钱换健康。”我们要清醒的认识生活的矛盾,切莫让矛盾住挡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生活本身就是幸福,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矛盾而停止生活,停止前进。相反我们要认清矛盾,奋然前行。当初鲁迅学医是为了拯救国人,当高明的医术无法医治人们麻木的心灵时,他果断弃医从文,用匕首似的文字指向人们麻木的心灵;民国时期,无数的青年学子为富强祖国,努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却发现这只能使中国情况更糟。唯有果断放弃,选择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旧中国。试想,如果鲁迅面对救人于救心的矛盾,放弃前进,沉溺在黑暗的社会中,我们还有这么一个伟大的民主战士吗?如果面对救国与封建的矛盾,我们放弃前进,还会有我们的今天吗,所以,不要因矛盾而停止前进。
认清矛盾,在矛盾中前行的最好方式便是活在当下。老狼曾在歌里这样唱:“你永远不知道,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是你曾经幻想的未来。”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再追究已到来和未发生。做好当下该做的事。身为少年,自然应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也不是一种风度。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既然如此,不防让我们认清矛盾,活在当下,在矛盾中前行。
【篇二: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有人感叹着春花的短暂,有人伤怀青春的易逝。其实,这们的感伤大可免去,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花开不只在春天,功成未必在少年。
花开不只在春天,枯木犹能换新颜。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斯蒂芬妮·梅尔本是一位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可当她拿起笔的那一刻,这一切就完全改变了。她所写的《暮光之城》系列全球销量达八千多万册,之后改编成的电影票房更是达几亿美元。斯蒂芬妮·梅尔也一跃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畅销书作者。甚至有人死后才闻名于世,比如凡·高,他一生郁郁寡欢,忍受精神病的折磨,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在他自杀很长一段时间后,世界才掀起了一股“向日葵”的热潮。他们年少时同样默默无闻,可远不能阻挡他们日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毕竟,成功可以降临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
花开不只在春天,矢志不渝方可成。燕人蔡泽,曾游说于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但他的才智一直不被赏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一直努力,等待时机,终于取代应侯成为秦国的宰相。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永不泯灭,就一定能迎来成功的一天。项羽,英雄盖世,力能扛鼎,却落个乌江自刎的落魄下场。当初他若是执意渡江,难保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他宁愿三次说:“天亡我,非哉之罪也。”也不肯漓江。钱中书曾这样评价:“心死而意未灭,认输而不服气。”正是项羽“心死”和“认输”,给中华历史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遗憾。
花开不只在春天,中途易辙变可达。孔子的前半生都尽力于说诸国,但在那个战乱纷起的年代,儒学是不可能被采纳的。所以孔子转而研究学术,教书育人,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传道给弟子,培养出了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相比于那些只知苦而不懂变通的人来说,灵活地改变策略则是成功的另一种办法。
如果你就是那个惜春之人,如果你就是那个伤时之人,请停止感伤,停止颓废,只要坚信“花开不只在春天,功成未必在少年”,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