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施救者的作文

【篇一:老年人真的“碰瓷”了吗?】

以前听到老年人碰瓷的新闻:即老年人被摩托车或机动车带倒的时候,会对指认施救者就是撞人者。

以前听到许多分析,诸如社会信任度不高、世风日下等等说法。甚至同情老年人的群体,有许多人也是对老年人的这种行为作“有罪推定”的,认为老年人的这种“碰瓷”行为存在主观故意。且不论事实如何,或许我们都该听听齐泽克怎么说。

齐泽克在《有人说过极权主义吗》这本著作中,谈及了一个精神分析中的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遭遇变故后的“认知失调”。且听齐泽克怎么说一件类似的事情。

原文摘录:“……这个故事的主旨是男权社会的‘真相’,用黑格尔哲学中的思辨判断表达出来,将侮辱者的身份假设为救命恩人,其作用是保护妇女免受侮辱——或者说,还是黑格尔的思想,在表面上与外来力量作斗争的时候,主体是如何与自己、与自己误认的实体作斗争的。”

在所谓的老年人“碰瓷”的事件中,外来力量是撞车事件,主体是老年人,老年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或许并非男权社会,而是当下社会),经历了与自己、与自己误认的实体(施救者)的斗争过程。与自己的斗争是:要不要赌一把,咬定这个施救者就是撞人者;与施救者的斗争是,把他看作敌对的一方。

书中还提到了与应激障碍相关的背景。总体而言,应激障碍对于社会而言是有负外部性的。

或许,老年人的所谓“碰瓷”,真的不怪他们。可能需要怪罪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吧——如果非要寻找到一个凶手的话。

与一种心理状态作斗争,人类何时真正地“胜利”过呢,得到的不过是“解决”或者是“缓解”而已。在面临心理、胜利最原始的规律的时候,少一些道德谴责,不作道德批评家,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性与补救性的工作,比旁观指摘要更有“公民精神”。每个人,在所谓的老年人“碰瓷”中,都充当了一个社会中的“他者”式的“外来力量”,实际上,没有谁,能真正置身世外。

给老年人一些安全感,完善社会福利,建设和谐社会,共营淳朴民风。或许这是我们当下最该做的。

而不是指责“碰瓷”的老人。

热门推荐
1走在书圣故里
2那一刻我迷茫了
3樱花的自述
4参加婚礼
5一步一个脚印
6我为地球妈妈分忧愁
7穿越到恐龙时代
8可爱的小狗
9写一篇我的心爱之物的作文
10爱就在我身边
11最美的沉默
12人字决里看人生
13致青春
14成功的滋味
15碎片化的生活
16让爱滋润人生
17文具盒里的争吵
18我的学农日记
19快乐儿童节
20恪守责任
21读生命终将静默安然有感
22
23不要成为懦夫
24家乡特产牛肉干
25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6“幽默”的上学路
27走进军营
28我如草般爱着你
29生命的色彩
30我的小学生活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