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平庸之乐的作文

【篇一:向“苦”而生】

湖北随州二中校长王桂兰以“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为主题,为学生做了开学后第一次国旗下讲话,“怕出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等“吃苦”语录迅速走红于网络,引起热议。

王校长之言虽有些偏激,却言之有理。太平盛世下成长的青少年,大多都无衣食之忧,更无战乱之苦,风调雨顺的前二十年如何培育出一颗坚韧的、能吃苦的心?唯有靠读书一路。我时常以为,读书除了在客观上增加青少年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吃苦耐劳,肩负责任的精神。

佗氏曾借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口发出旷世之问:“庸俗的快乐,和崇高的悲伤,哪个更好呢?叛逆而疯狂的青春,你或许以为是独特,其实那最是平庸,因为这是你服从欲望支配的结果;何以崇高,以苦之故,苦之地,无有代者,以身当之,方得至趣。

欲望是人类的原罪,何以苦?其实是因为抵制了欲望,但是被抵制的欲望又会产生反向推动力,激励你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走去。而满足于平庸之乐的人们真的能长久的快乐吗?王尔德以道林格雷之口回答:“青春至多只是一段青葱、幼稚的时光,充满了浅陋的情绪和病态的思绪。为什么他要做青春的奴仆?青春已经把他毁了。”

如今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大肆盛行,大好年华的我们为何要在单调乏味的书海中蹉跎人生?于是便有大把少男少女打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的旗号挥霍青春,孰不知享乐主义的光扬者也曾自嘲追求感官享受是贵族的特权。海子说要做物质短暂的情人和远方忠诚的儿子,追逐远方的路程是荆棘痛苦的,但若不向“苦”而生,就注定死于安乐。

佛教有“人生来就是要受苦”一说,苦难是人修行中必不可失的业障,既来之,则安之,在苦难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吃苦,至苦之地才有至乐之趣。

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而有世臣之谓也。”故国何存?不是因为平庸“乔木”之故,而是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终日忧思劳苦的世臣之故,位置越高,责任越大,越能吃苦。虽然人生快乐是重要的事,但是快乐也分平庸之乐和苦之乐,苦尽甘来之乐远比普通快乐更醇厚更深重,掺杂了血泪的快乐拥有更深刻的烙痕。

身为象牙塔中的学生不会受外界风暴摧残之苦,但可从瀚海书海中汲取刻苦的营养,偷窥至乐一隅。

古人有云“向死而生”,我曰“向苦而生”,我们追寻痛苦,其实是热爱灵魂向高处攀登的喜悦。

热门推荐
1我的未来不是梦
2动物园
3秋雨
4我家三大“鬼”
5我的小鸭子
6渐入佳境
7妈妈有你真好
8给妈妈的一封信
9家话西游
10牵手
11幸福其实不简单
12“小书虫”
13读《穿堂风》有感
14让“孝亲之花”永开我们身边
15再见的味道
16手捧闪闪发亮的日子
17那一次,我差点哭了
18逃离喧嚣
19我的妈妈
20同城送月饼议论文
21妈妈给我的爱
22冷与热
23的观察作文
24我不想当哥哥
25橡皮的自述
26想起那件事我真高兴
27故乡之美
28四季之美
2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30礼仪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