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碎片时代
碎片时代

【篇一:碎片时代】

一八五七年,狄更斯开始写《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他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好像永不过时。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科技空前发达,一切科幻好像都迟早有实现的可能。医疗技术帮我们熬过很多伤病,通讯技术让我们不再“望穿秋水”,这是古人眼中的理想国。

我们生活在最坏的时代,电子设备的消息提示音、资讯软件里无穷无尽的有意义或者没意义的最新热点组成了现代生活中永远无法消失的背景音。

平静被我们失却了。

虽然现代生活并不必然带来被分割得零零散散的时间,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能抵制住这么做的诱惑。那些热点、新闻要比架子上那些百年前的古书更有吸引力,要比两个人之间的聊天更热闹——于是我们放任他们肆无忌惮地入侵、撕碎我们的生活。

我们总是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总结这个现象,我们说——“这是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我们坚信只要逼迫自己扔掉手机和电脑,就能短暂地捡回信息时代前流畅的生活。

但并没有这么简单。科技或许是诱因,但摈除科技已不是一个方案。扔掉电子设备之后我们还是会用惊人的速度更换手头的活儿,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已经变成了三分钟热度、及时行乐的动物——我们追求永不停息的冲击,因为我们麻木。

因为我们在一个如此喧闹的社会里成长生活。一九三一年赫胥黎笔下只有幸福没有思想的美丽新世界正在一点点成形,旧时代的平静已与它格格不入。你掌间摩挲着的那个小小的嘈杂的屏幕,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但我们就要束手无策了吗?就要一边像守旧的古董一样谴责着科技的弊端,一边一头扎进这波涛汹涌永不平息的生活了吗?不。我以为,人类思想真正的意义,在此才真正应该体现。我们没有在一个十字路口被严重过载的信息击倒,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过滤和选择,那么我们也不应该放任自己在一个时代里被严重过载的刺激打碎,因为我们会过滤和选择。

思想,它可以锐利如刀,也可以细巧如丝线。在碎片化的生活前,我们大可用它缝起我们思维的碎片,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到底被切碎多少,又留下多少。

这是最坏的时代,如果你放任自己的生活被打得粉碎。这是最好的时代,如果你能学会不让接踵而至的刺激切碎你的思维。

【篇二:碎片化的网络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闯入了人们原来安宁的世界,开启了新的时代—网络时代。许许多多传统习惯逐渐被网络的多功能所替代。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曾经喜欢读书的“书虫”们,渐渐喜欢上了碎片化的网上阅读,各种各样的电子书广泛流传;淘宝、京东这类大型购物网站的崛起,消消吸引着“购物狂妈妈”的目光;曾经足球场边狂欢的“球迷爸爸”,开始在手机前手舞足蹈…。网络无时无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碎片化网络时代,给我们学生带来的是利还是弊呢?作为一名学生,每日每夜我们都在吸取知识,接受知识的来源的方式以前主要是课堂、电视及书籍,现网络传播知识的方式也渗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受家庭空间的限制,以前买书时我思虑较多,在得到爱书时,会不自觉的珍惜它、全心融入书的情景中;现在电子书的出现,帮我解决了空间的不足,让我阅读量可以更多、吸取的知识更广;然而网络小说也夹杂着进入了我的视野,当我看那些吸引眼球的网络小说时,往往放弃了阅读好的书籍,对我的判断选择力、自控力提出新的难题。“当深思熟虑、严肃理性沦为鸡零狗碎、东拼西凑的碎片时,阅读的本质便发生了扭曲”,碎片化的阅读,暴露出了它的弊端。

网校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学生课外补习选择的方式。通过网络进行辅导,一个老师可以带成千上万的学生;传统的现场教学,受教学场地的限制,能不能坐下五十人都难说!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教学成本很高。而我们学生,在去学堂上课的路上,遇上狂风暴雨就要遭殃。网校则不同,就算外面下酸雨也不用担心。此外,网校通过发微信、邮件的方式布置作业,让学生网上完成,可以避免迟交、忘带作业的种种情况;对于我这个“笨鸟先飞”的孩子,碎片化听课给了我时间,今天听懂一点,明天回放再听懂一点……,帮助我渐渐全面掌握知识。碎片化的学习,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使学生吸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快速“更新”。

碎片化的的生活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它给予了我们许多,也夺走了我们不少,而利与弊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

【篇三:碎片化的时代信息】

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我们上下班,上下学。在马路上,在地铁里可以看到人们都在浏览手机上的微博和微信,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

正如我们所见,人们对于电子产品已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熟练,上从老,下到小,每一个人对于这样一个电子化的时代所主宰。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这也是一个时代发所无法阻挡的现象。

电子化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都在改变,从而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订张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可以从手机的新闻头条中了解时事新闻;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在“淘宝”上购得我们所需的物品……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得到许多益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因为有这些益处,人心难免会变得浮躁。碎片化的时代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正如科学是没有善恶,只有真假,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能源。但它也可以摧毁人类,“核爆炸”会使千千万万的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失去幸福,碎片化的生活亦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观,对于碎片化生活,我们应该既不拒绝也不裹胁。常言道“自家主宰长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不是知识”,学会阅读经典,从经典中学会分析事物的利与弊,善与恶。

学会筛选信息,放出眼光。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要学会有规则,有底线,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得到的?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我们既不可以将信息拒之门外,做一个桃花源中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盲目而且毫无目的的人。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生活,拾得这个碎片化信息中的真金。不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有精神底子,让我们在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学会生活!

学会选择!

【篇四: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

如今是属于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控制并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同样的,我们的生活也被互联网的发展所影响着。电子阅读、网络购物、网络社交……

这都是互联网所提供给我们的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可也正因为如此,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如同手机屏幕里的各式App一样被完完全全地碎片化了。

回想十年前的社会,尽管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小顽皮,但我依然记得当时大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有条理。一天24小时,孩子们与大人们每一天学习、做家务、购物、娱乐的时间都会被仔细地规划出来,并且会十分认真投入地去完成每一项计划。

十年过去了,社会已经大变了样,而互联网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电脑走进百姓家门到如今人人走在大街上都手捧着手机,互联网已经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过去许许多多必须亲自出门做的事现在单凭一部手机就可全部完成。例如网上购物代替了逛超市和菜市场,微信、QQ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微博也使得报纸处于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说,互联网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便利,但同时它也在将我们的生活撕成一块块的小碎片。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大多数的人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习惯。原本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的你可能会因为一条打折推送而终止阅读去进行网络购物,也许正在与人在微信上交谈的你会因为一条八卦推送而中断与他人的交流转而去抢所谓的“沙发”。在互联网便捷的优点背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似乎也在摧残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改变的曾经我们对“一心一意”这个词的认知。

此外,互联网的碎片化也不止体现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上,它还体现在对消息的碎片化处理上。曾经人们主要通过报纸来获取社会信息,而那是经过报社认真仔细编辑的成果,而如今只需动动手指,按下几个拼音字母就可以向外界发布所谓的“真实信息”,而人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被这些如同碎片般的信息所干扰,导致人们最终对于真相的理解发生了扭曲,这是碎片化互联网对于人们的认知的影响。

纵使互联网已发展地如此迅速,但它绝不会就此停止,反而会发展得越发迅猛,但我希望,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能够重新串接起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条有理,而不是基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撕碎而发展。

【篇五:在碎片时代中撷英而行】

若把当今社会比作一个集体,那世上,我们这样千千万万个个体每天都在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他们湍急地向我们涌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让如此渺小的我们应接不暇。

碎片化时代让我们的生活覆盖了谎言与真实,暴力与善良。

2017年初始,新浪微博,这样全球化的社交平台,提出了用户实名制政策以抵制近年来不断横行的网络暴力事件。人们看待事物那些或负面或正面的观点被琐碎地语言无形扩大,有力而强硬地抨击着他人,在碎片般的文字中,有人选择直面对抗,也有人因此黯然沉默,甚至放弃生命。言论的虚假与真实我们无从考证,但在当今碎片化的时代中,倘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就会有更多人或事成为时代发展的牺牲品。

在众人悲怆前行的碎片时代,碎片化趋势日益严重,可虽然这样,我仍然坚定地相信:碎片化时代的发展依旧掌握在我们手中。在纷繁且忙碌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去思考:什么才是碎片化的根源?

碎片化时代,让我们集萃信息,撷英而行。时代的快速变迁,让我们不顾一切去接纳所有被给予的事物,但在这过程中,集萃与提炼的能力却渐渐模糊于脑海。即使这样,我依旧认为:每个人一定会在一次偶然的翻阅或偶然的浏览中,找到触动灵魂的碎片,那些碎片如寒冬中的温暖,如盛夏里的微凉,它们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句话,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学者麦家曾说:“文字与心灵、灵魂有关。”这些碎片,让我们这些孤独的个体,在时代中找到群体感。当我们携手撷英而行,才不至于让那些文化之美被淹没于碎片化时代。

除了集萃信息价值,我们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去保护碎片化时代的向善发展。

学者费勇说:“我不排斥碎片时代,但在碎片时代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完善。”事在人为,实以为人,一切自在人心,我们不用刻意地去为时代改变什么,而是坚持做好自己的本分来改变时代的种种弊端,以“真善美”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心中永恒的道德律,从而不使自己迷失于碎片时代。

在以光速发展的时代中,传统时代与新兴时代仍旧能相依相存,出于人类对于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于初心的追求,使真相不会被大量信息而埋没,使人心不会被繁乱舆论而泯灭。碎片时代依旧有诗与远方值得我们不断向前,在前进的旅途中,让我们携手做自我并不惧前方的撷英而行。

【篇六:美的碎片】

琉璃都是美的,因为他们在被阳光穿透的瞬间,都会散发出低调而高贵的光芒,光怪陆离的海的柔波一次次激荡着观者的心灵,那当这种美被破坏之后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是碎片,是美的碎片,好像沙滩上的散落的破碎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射出绝对耀眼的光彩,碎片化的生活也是如此。

碎片化源于也给予人们追求自我、发展个性的条件。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主流媒体的更新迭代比我们感受到的要快得多,对不同人群,不同思想的分割和细化,这样的碎片化提供了多样丰富的信息渠道,也给予了每个个体充分表达自我的途径。这些通过网络连载在一起的拥有不同思想的个体就像那些闪闪发光的贝壳,每一个都被同样的阳光照耀,却折射出完全不同的光芒。除了信息受体,网络碎片化还体现在信息的供应方,信息个性化的需求,也使得不同的媒体方式被碎片化,更多地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功能。

碎片化是人们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何为碎片化,对日常生活来说,基本上就是把事件切割成一个一个小块,再加以选择地填入要做要想的事,一目了然,简洁明了;换一种说法,碎片化还可以像再装满石头的瓶子里灌下的沙,用零散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这两种做法就像把立体化的,富有多种可能的生活“啪”的一下拍扁,这种模式所具有的条理性使人们的生活井井有条,方便了不少。这就是对简单的追求。

碎片化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这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可用时间越来越少的人们从多样的渠道获取数量巨大而内容分散的信息,好的一方面就是视野由此宽广了许多,但它的弊端也饱受人们诟病。首先当你获取这些碎片化信息时,你不会想着从去思考,也没有那个时间去思考;其次,碎片化信息的一大特点就是涉及领域广泛,或者说分散,以至于汲取这些信息的读者仅凭零散的时间去阅览,是找不到这些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而且这样碎片化的阅读会给人一种庞大的知识量的错觉,这是毫无意义的。此时,无胜于有。

身处“碎片化”的时代,唯有懂得选择之人才能成为利用者,而不是受害者。

热门推荐
1瓶子
2描写动物的作文
3表哥,我想对你说
4留一些小确幸给自己
5初二一个成长的我作文
6新时代新青年
7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8论共享时代的共享单车
9天桥义卖
10刷新自我
11考试那些事
12端午粽香情
13快乐的暑假
14我的一家
15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16红海行动影评
17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8激励我的一句名言
19碎片化的生活
20冬天来了
21第一次做菜
22鸡山岛之旅
23奶奶我想对您说
24等一朵花开
25我的妈妈
26说明文
27想象作文小兔和小狐狸
28节水创意金点子
29家乡的四季
30春天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