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的言语】
最喜欢去图书馆。
图书馆分为三层,一层是展览和儿童阅览室,上两层则是文艺社科等。
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拉着我去了图书馆,夏天的冷气冻得人发抖,高大的书架子上放着那么多的书,刚刚踏进去,工作人员就对奶奶说成人不可进入儿童阅览室,请在外面等候。我哇的一声哭出来,灰扑扑的地砖在人影晃动中变换着冷光,奶奶拍拍我的头,把我推了进去。
有人说,人的成长呢就是量变到质变,我以为促使人生质变的就是阅历量。
长大了,越发来得多,没有言语的,安静地,这时候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倒别有一番情意。上头的灯光打得微暗,书特殊的、被很多人翻阅的感觉,使人心微漾。
后来的后来,书读得多了,有时说出来的话似乎也“惊世骇俗”,也难免被人说是“呆”。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想说便说见解罢了,见解倒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细致深刻。这时候,好朋友只能摸摸我的头说:“看你的书吧”。
但,那不是很美吗?
人慢慢的从早到晚多起来了又少,少起来了又多。大家都不说话,默默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情。阅览室里的窗帘摇摇曳曳,遮不了满到快要溢出来的阳光,细碎的亦或是如雾一般的。书架冰凉入骨,可是书却惊奇般地有着温良适中的温度,轻轻的靠在书架上,在阅览室一角的窗台边,翻动《恶之花》,翻动《第二十二条军规》,翻动C·S·路易斯的《卿卿如晤》,心中满如被光煦亲吻一般的美好。
思想是个美人,越深邃,看世间万物的那双眸子便愈加透澈,而那深的程度,便是由你的知识和阅历察觉而得的。
不读书,没得由来的觉得少了些什么,这话难免矫情,但有一天会知道,触上一本书的扉页,就有一种疯狂至极的喜悦。那本书,则可以是威廉·福克纳,可以是卢思浩,可以是戴望舒,甚至无名的手札。
那么,就这样张开双臂,挺直腰板,等待着书本对我的腐蚀,然后阳光灿烂时,睁开眼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那其中的过程,就是一场有关成长的旅行。我们都在名为“真我”的地方原地踏步,过去与未来都在离我们不远不近的地方,只有使自己的脚步更加充实与有序,说不定这丰富饱满的现实世界就会在你的地方幻变模样,崭新的、光明的,更是布满深深荆棘的。
【篇二:无形的言语】
生活中充斥着言语、充斥着声音,声音在你耳旁窃窃私语。
“这节课,我们讲……”这是老师教诲我们的声音,这是雨露滋润花草的声音,这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余音。“那么,下次就要改正……”这是老师在教诲我们的声音,老师的声音是秤砣,将我们心中倾斜的天平平衡,老师的教诲是一把伞,将心中的忧愁挡在外面,老师的教诲也是一道门,将心中的忧愁挡在外面。老师的声音如山、如水、如雨。
“呼,呼——”这是凛冽的冬风,冬风里掺杂着萧条、寒冷、衰败。冬天那如刀剑般锋利的吼声,割断了小草,割下了旭日,切断了万物的一线生机。冬风那野蛮的吼声如千军万马,随风而来,踏平了小草,践踏了花朵。
“呜,呜——”这是秋风吹响了收获的号角,催促着果实的成熟,催促麦穗发黄。秋风打起大鼓,引来了秋蝶,秋蝶在田野间翩翩起舞,架上水灵灵的葡萄伸出头来,欣赏着这场舞会,黄澄澄的橘子从树上蹦了出来,散发出一阵诱人的香味,为舞会添彩,田间的小麦也随着秋蝶、秋风摇摆,荡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荡出一朵朵麦穗,荡出一颗颗麦子,荡出一阵阵麦香,荡出秋天的丰收。“呵,呵——”这是朴实的农民发出的一阵欣慰的微笑,这代表了一年的心血有了结果,秋天成果的丰硕。
“啪,啪——”这是急性子的夏雨,这满腔的热情,这么有苍劲有力的声音也只有夏雨才这么迅猛。夏雨向大地撒下一张网,在天边敲起大鼓,顷刻间大地只充满了冰凉,烦闷。夏雨是收获前的最后一顿丰收的大餐,他浇灌着衰败的花朵,是在花里注满收获的能量,他滋润着田间饥渴绿麦。不久天边拨开了乌云,射下一道穹光,这是夏天独有的温暖,这道光照耀了含泪的花朵,垂耀了小麦额头上的一颗颗汗珠,闪耀了结出的一颗颗小小的果实。
“丝,丝——”这是满怀柔情的春雨,她用她玉柔的芊芊细手编织出一件秀丽的衣服,替大地穿上一件绚彩的大衣,花儿变得妖娆了,小草变得青翠、柔软了,暖日变得妩媚了。“沙,沙——”这是春天在夜晚施展身手的声音,春风抽出了枝条,春雨裁出了嫩叶,这就是春的声音。
教诲之声,四季之声都蕴含着一个故事,就看你怎样去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