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三年级作文>品读经典
品读经典

【篇一:品读经典】

鸟儿最快乐的事,是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因为,蓝天造就了她一双坚实的翅膀;鱼儿最欢畅的事,是遨游于茫茫大海,因为,大海让他见识了什么是广阔;而王赫,我,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是捧一本好书在手中。好书在手,丰富了我的知识;好书在手,智慧了我的头脑;好书在手,让我在神奇有趣的故事中畅游,让我思绪飞扬,让我心潮激荡!

小时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晚上,我都是在妈妈娓娓动听的故事中进入梦乡的。那时,我就结识了白雪公主,拇指姑娘,青蛙王子,玫瑰阿郎;知道了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知道了可怜的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少年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三千里;还知道了根本没有穿新装的笨皇帝和冻死在墙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让我对妈妈手中花花绿绿的书产生了无限好奇与向往,于是,我也常常捧起书本,读故事给小玩具们听,读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尽管很多时候,我手里的书是分不清颠倒横顺的。

后来,上学了,识字了。当我真正会自己去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读书时,读书更有意思了,在书中,我认识了更多的人物,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理解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于是,读书,成了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现在,我已经读完了《夏洛的网》《我是一只狐狸狗》《淘气包马小跳》《长袜子皮皮》《西游记》等好几本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去年春天,我去了美丽的南京,在南京大学宏伟的会议厅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读书的老师,更有许多著名的大作家坐在主席台上。他们说:他们都是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在黄昏,来到孩子们的窗前,用文学点亮灯柱。于是,窗外的路上亮了,窗里的孩子和父母的生活里有文学了。他们还说;他们今天一灯照隅,终有一天会万灯照国!

同学们,我们的老师,都是点亮我们阅读心灯的点灯人,那么,就让我们做窗子里那畅游书海的读书人吧!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经典照亮人生!

【篇二:品读人生】

人生如酒,愿能醇醇饮。阳春三月,在暖风中品读人生。牛儿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中吃着草,一个牧童斜倚在稻草上,尽情的享受春天的温暖。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显露出春的朝气。这孩子正是读书的年龄,拿着课本,正聚精会神地朗诵着,朗朗的诵读声不断地飘向远方。他的头随着读书的节奏不停地晃动,宛如啄食的啄木鸟。

人生如春,她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源泉。烈日炎炎,在浓荫下品读人生。六月酷暑,和朋友一起去抓鱼。在小河边,阳光照射在水面,波光粼粼,鱼儿来往穿梭,我们尽情地在水中捕捉嬉戏。到了中午,我们满载而归。到了朋友家,她的母亲十分热情,邀请我吃饭。我在她家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这来源于她们的热情。

人生如夏,热情给我们前进的动力。萧瑟深秋,在恬静中品读人生。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在风中曼舞,信步于小道里,秋日的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孤独的长椅躺在道旁,已无人问津。这深秋是凄凉?亦或是恬静?小路尽头,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依相偎,尽显秋日之柔。

人生如秋,关爱给我们孤独的心以慰藉。数九寒冬,在严寒中品读人生。在这漫天飞雪的寒冬,有谁敢直面?但寒冬没有止住他们,没有止住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早早起床,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他们的诵读声点燃了一盏盏灯,赶走了黑暗,留下了美好的希望。

人生如冬,困难的磨砺,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坚强。

人生如诗,唯品读可得其精髓。让我们把握机会,使自己的人生如四季般缤纷,如酒般香醇,如诗般隽美!

【篇三:品读国学书香人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穿越历史伟岸的长廓,在沿途踏遍古代圣贤的足迹,阅读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在行行墨香里品茗人生的真谛。手捧中华五千年的书卷,感受到悠长绵远的文化,让我的人生充满馨香。

我读到了《论语》。孔子,作为一代圣人,他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睿智聪慧。这样一位圣人,却从未自视清高而目空一切,相反,他却能“不耻下问”,虚心求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以虚怀若谷的心胸,容纳与接受百科知识,终成就一代大师。春秋时期,天下无道,战祸四起,民不聊生。他深感百姓疾苦,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坐着木车,摇着木铎,宣扬仁政。他遭遇了接连不断的失败,甚至一度被逼入粮绝兵围的困境,可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他的列国之行。

于是,我懂得了要以谦虚谨慎的心态对待他人,更要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迎接困难的挑战。

我读到了《史记》。这部倾注了司马迁一生心血的史家绝唱,至今仍如高悬的日月,光芒万丈。《鸿门宴》《项羽之死》这些篇章,淋漓生动地再现了一代枭雄的悲剧命运。曾几何时,这位西楚霸王壮志凌云,豪气冲天,末了却沦落到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凄惨境地。项羽的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甚至狂妄傲慢,断送了他的江东子弟,也断送了他的江山美人。

于是,我懂得了“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更要善于把握机会。

从经久不衰的国学经典中,我只不过窥见了些许最浅显的道理,但已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要提升自我修养,明白了黑白是非。但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却狂放自大,目中无人,还有些人玩物丧志,沉迷娱乐,似乎他们已在渐渐远离飘着书香的经典,长此以往,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能要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媒体上常报道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难道这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和讽刺吗?

在国学中徜徉,在经典中漫游,是我们这代人的高尚追求,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国学是我们的国粹,经典是我们的精华。守护国学,热爱国学,传承经典,传承文明。

我坚信,国学的精华会滋养中华后人茁壮成长,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和风貌,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四:品读自然】

大自然无疑是地球赠给我们最大的礼物,每一颗草,每一寸土,每一朵花,都是组成大自然的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如果没有了自然,那我们还谈什么生活。

大自然那一年四季,就好像是“母亲”的笑容。

春天的来到,就好像是“母亲”露出一副“慈爱”的笑容,春风和煦得吹在身上,感觉到一丝暖意,毫无违和感,感觉暖意满满。吹在脸上,就好似“母亲”的一双柔手在轻轻的抚摸着你的脸。地上的小草,冰冻的河流,树枝上开骨朵,用一句大张伟的歌词: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夏天的来到,就好像是“母亲”的脸露出“盛怒”的表情,不过万物已经复苏,展露自己最美的姿态,把自己最妖娆的一面显现给大家看,不过,夏天烈日当头,风吹在身上,都感觉不到丝丝凉爽,太阳炙烤着大地,低下身体,望着大地热浪滚滚,那种感觉,心中满是埋怨,对自然“母亲”满肚子的怨言不知对谁说。心中更期盼“母亲”赶快消消火。

秋天的来到,就像是“母亲”生完气又恢复平静的状态,秋风吹得就像心里干涸的土地,突然有水的浇灌,透心凉,心飞扬,飞一般的感觉。秋风吹的树上的落叶唰唰落地,铺在大地上也并非不是一种美景,悠哉悠哉的走在上面,随着步伐,脚底又形成一段优美的旋律,清脆悦耳。

冬天的来到,就像是“母亲”伤心时候的状态,万物已经冬眠,缩回属于自己的地方,对于任何事情,任何刺激,都毫无兴趣,没有一丝色彩,天上有时飘起鹅毛大雪,有时飘起零星小雪,好似“母亲”的泪水已经冷到零度以下,才形成了雪花。寒风刺骨,河流又变回了“平板”,而我们的活动也逐渐减少,似乎我们的心情也受到“母亲”的影响。

自然“母亲”就是这么善变,也正是因为她的“情绪”变化,才为这一年四季,增添了许多色彩,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如果自然“母亲”没有了“情绪”,也就代表她不爱我们了,也代表我们伤了她的心,也要好好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篇五:品读当代中国文化】

很多人说,当代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有几千年的精神禁锢,有近百年的迷茫,而后附加工业文明的冲击,愈加世俗,愈加拜金。这种说法在错误偏激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社会的确在历史转弯处产生了一些残次品,但这只是一定时期的不完美,终将替代不了当代文化的主流。也正是这些多元的碰撞,造就了多元的当代文化。在蒙昧中探索,在前进中感动,当代文化拨开淡青色的迷雾,不息的身影铸就国人的民族之魂。

追求与爱与自由,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社会,以开放广博的胸怀思考社会,在平凡或跌宕的生活中寻悟自身价值,这便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以文学为例,穆斯林的葬礼则是一部反映中国动荡时期的典型当代作品。以虔诚的信仰为基调,玉和明月为线索,描绘了中国六十年的兴衰,清婉地勾勒出三代人命运的浮沉,无论何种伤痛,都无法掩盖我们对于爱和明净灵魂的渴求,秉执着善的烛火行走在润物凋零的土地上,映着纯白的韶蕴,且远且长。

在雪山之中,还有一位衷情于玉的行——海岩。无暇的纯白存活在杂乱的世间,最后的覆灭只为证明曾经无尽的鲜活。繁华与喧嚣充斥着城市,黎明是新的起点,黄昏藏匿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痛苦,或悲伤,不知安放何处的情感寄托在夜里,清醒真切。海岩为这些漂泊的心灵酿一杯青稞,逸出清澈的最初。安心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静谧的文字滑过双眼,留在心底的是当代文化所给予我们最本真的感动。

与霍达的凄清和海岩的纯白相比,莫言的作品则更像平展在北方黑土地上的一席蒲草,遗存了历史的印迹和令中国难以忘怀的气息。莫言作品作为当代文化必不可少的支柱之一,以其写实,醒世来践行当代文学的使命。魔幻夹带风朴用残忍揭示真理,百花之中,绽放出他最独特的新奇。当代文化,从来都不是拘泥的,也从来都不是忘本的,坚守着中国文化的精魂,在行走中前进。活在当代文化的气息中,他曾给予我一颗懂得思悟世界的心灵。一代人铸就了当代文化,当代文化又会铸就另一代人,莫把当代文化至于黯淡的角落。

在历史与文化面前,正如林徽因所写:"我算作一个匆匆的过客。“即便是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我们也有义务有责任去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请以普世之怀继点中国当代文化的灵魂之火。在心海中央,种下一棵生命的树,枝繁叶茂,四季不死,四季轮回的风尘,都有未知的风景。渐行渐远的,将是灵魂。

【篇六:品读经典,感悟人生——读《繁星·春水》有感】

你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短诗么?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还是伟大的散文作家,小说作家——冰心女士。她以诗歌的体裁写成的著作——《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冰心女士认为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她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机集子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母爱·童年·自然。

母爱是一切拥有自己“宝贝”的母亲所对待自己宝贝的无私、喜爱、真诚等等的爱,它如同朽木回春、雨后春笋、迎风破浪般等神奇可贵的力量。所以,母爱是一切“恶”人的悬崖勒马,回头奔向阳光灿烂的人生道路。然而,冰心女士用最炽烈的语言讴歌母亲,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威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物之源”,而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又成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世间拥有着最为独特的思想,那就是稚嫩的孩子的童真。童真是最为单纯的婴儿,它们的心灵世界中,不知道什么是贪婪,不知道什么是歧视,不知道什么是道德败坏的风气。所以,冰心女士偏爱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样的事物。她视为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衬社会的丑恶以及世风的堕落。

生物组成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命。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竞争,互相生存,才有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倘若,我们人类破坏这个体系,就只会带来灾难,某些有害生物的天敌被我们猎杀,导致它们繁殖的越来越多,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混乱,影响着其他生物以及我们人类的生活。冰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这与她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在她的心中,太空,繁星、树影、荷花、大海、山影、晚霞、白云……无不散发出生命的气息,意象丰繁而情思专一,对于向她这种“品质”要值得学习与发扬。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品质,对任何事物以及生态环境能向新时代。

冰心写这本书中包含着对母爱的尊敬与炽烈,她认为心中的风雨来了、躲进母亲的环里,才能迎来风平浪静,幼小的事物以及自然与母爱一脉相承,用幼小的事物去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认为只有幼小的事物才是最纯真的,自然当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散发着无止尽的热爱对于冰心女士。

这本书,这本用“小诗”写的书,蕴含着丰富的情思,体现出一种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热门推荐
1美食城
2我用生命阅读
3踩气球大战
4读《麻雀》有感
5生活中的微笑
6撕破友谊的拳头
7难忘的“第一次”
8游巩义的红河水库
9给环卫工人送水
10桂林之行
11我的家乡
12美丽的八一公园
13星空下的遐想
14我的发现
15五官的争吵
1620年后回故乡
17关于学校校庆的作文
18我爱烟花
19只在春天
20好朋友
21乡村的四季
22不平常的一天
23初秋
24军训的一天日记
25卖手环
26乡间小路上的笑声
27最爱竹的美
28我眼里的微感动
29月影无痕
30祖国在我心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