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三作文>法度威严不可更
法度威严不可更

【篇一:法度威严不可更】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度无以立国。法律自古久存,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历久弥新,更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训。仅因犯罪嫌疑人是大学生而减刑宽法,看似是情理之下的宽大慈悲,实则是对法度威严与国家公信力的挑衅。无论何时何地,法度威严不可更,调好情与法的天平不可倾斜。

法不避亲,法度威严不可更。中国是人情社会,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执法者包庇亲属,“有关系”成了免死金牌,颇有“弹冠相庆”的意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态让人心寒。白纸黑字,偏有人要去颠倒是非;罪行凿凿,偏有人要瞒天过海。失去了道德底线与良知的人,进行着一场与法律的博弈,螳臂挡不住车,虚假掩盖不了真实,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情与法的较量中,不可迷失了自我,任你巧舌如簧,任你想要颠倒是非,法度威严自是岿然不动。

法不避贤,法度威严不可更。街亭失守,本已折兵数众,力排众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又失一员良将,贤才可贵,贵在“吾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自我修弥,避免不必要的错失,但知之即知之,过错即过错,且因才能而被纵容,岂不是恃才而骄?贤明之人,不会享受这种特殊的优待,而是开诚布公地承认过错,主动担责,才是真正的贤才。身处领域学科的前沿,却俯于道德的脚下,谈不上真正的“鸿儒”。

法不避权,法度威严不可更。周永康事件已尘埃落定,百姓津津乐道之余不免拍手称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七品芝麻小官也摆出十足的官架子,俨然一副“从百姓中来,到干部中去”的嘴脸,遭人憎恨还落人耻笑。优势欺人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李刚”效应影响至今。在法律面前的权贵应褪下光鲜与权力,接受法律的制裁,与普通百姓承担同样的责任与义务。

法律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法律于公于私、于官于民、于贤于匠,都应该是同一张严正无私的脸,纵举世非之不可更改。身价有高有低,出身有好有坏,学识有深有浅,权势有富有贫,但在法律面前,我们都是平等自由的普通公民。

【篇二:不可失却的民俗】

记得为了建造三峡,三峡库区的人民曾进行了浩荡的搬迁,离开世代居住的那片土地,毅然踏上离开的路。同时也记得,在搬迁的时候,一个三峡的居民问过:四条腿的兽保护住了,两条腿的人呢?因为,三峡,毕竟是他们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有他们过惯了的生活,有他们世代流传的民俗啊。

史说,秦王曾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而安陵君主在一大一小的利益面前,却回答说: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想,安陵君主选择守护故土的原因,也是因为那是他绝不能放弃的故乡,那里有绝不能丢失的民俗吧。

民俗,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春节除旧迎新,迎接春天的希望;我们在清明祭祖扫墓,缅怀逝去的生命;我们在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祭奠为国而死的屈原;我们在中秋吃着月饼望月,同家人团圆……这些民俗风情,扎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生命中,变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一种的习惯。

民俗,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尊重民俗,意味着尊重历史,尊重我们的文化;传承民俗,意味着传承文明,传承中华的辉煌。

记得某天看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表演的回放,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缶声声声入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呐喊悠悠传来,缶面的LED灯组成巨大的汉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蓦然感到一种震撼,那是一种源于文化魅力的震撼,源自古老的习俗的震撼。

所谓民俗,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无价的文化遗产,一种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宝藏。忽然想起崇洋媚外这个词,其实无论怎么去崇洋,归根究底骨子里的习俗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已被我们的生命所接受、习惯,与之融合。民俗,是一方百姓个性的体现,而正是因为它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也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民俗,却是一种辉煌灿烂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妙的东西。

【篇三:人各有志不可求同】

理想是使人奋斗的目标;理想是使人成功的基石;理想是人生的寄托,有作为的人都拥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理想是石,敲出希望之火。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的春秋末年。主张“仁政”,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被君主采纳,因此他周游列国,四处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想,可惜无人赏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和学说。最终他开馆授徒,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弟子。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孔子都没有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然而,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理想是火,点亮希望之灯。屈原在流放后还不忘关心自己的故国和楚国的百姓,深陷困境仍想着国富民强的理想。屈原甚至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敢这样做的人微乎其微。屈原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妥协的精神,而最终他也在亡国后殉国。成全了他的理想。

理想是灯,照亮人生之路。苏轼从小就是这样:“君至尧舜,此事何难”,甚至还要读遍天下的书,他想以天下为己任,要“跌宕振制而卓然有所立”。他一次一次的耿直谏言,就是在实践自己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明写偶遇风雨,暗写人生沉浮,苏轼是表达了他的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又如王充是东汉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时家境贫困。当孩子们都去捉鸟、捕蝉和爬树时,王充却在努力学习认字、写字,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同时,他又不断修习品德。后来有幸去京师,拜班彪为师,做了官也仍旧守本分,丢了官也不怅恨不已,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论衡》。

人各有志,不同理想造就不同的成功。我们都该有自己的志向,不能人云亦云。一个人出身贫贱或者富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凌云之志。

理想是路,终会引导我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篇四:不可删去的仪式】

仪式是死的,感情却是活的。

——题记

打开记忆的盒子,开封便成了死的仪式,动作还是一贯的做法,但盒子里的东西却是有情有义的。看着这活生生的照片,仿佛那是不可删除的仪式,而这仪式就像在昨天发生的……

两年前的那天,煦日温和,随着在初中最后一次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我们轻松地缷下战斗武器。我们正准备着下一个有意义的节目——离别前的聚会。

聚会的仪式,每个班都开始上演着,而我却迟迟也不敢踏进那依旧开着的门的西阶梯室。

“班长呢?”熟悉的喊声把我的魂唤了回来。只见前方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四眼旺仔”跳了出来。我下意识地回答着:“班主任,我在这儿,他们都到齐了?”他一边点头,一边推着我进去了。

透过玻璃窗,一张张熟悉的脸孔都挂着微笑,他们都张大着嘴巴。我看着满脸灿烂笑容的同学们,心情激动;他们与我一同走过初三拼博的时光,多少次考试失败的泪水,他们与我相互擦拭;多少次复习拼搏的汗水,他们与我一起流淌着,是的,就是他们,我亲爱的“战友”。我应该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

毕业聚会上的仪式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同台唱歌了。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音律响起,我们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抱起班主任,一起大声地唱着,把每一个字都贯注了我们回报老师对我们的那一种爱。

我拿起了话筒,拉着班主任走上台,看着台下拭泪低泣的同学们,我含着泪说:“今天是最后一次在初中举行属于我们的聚会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陪我们走过来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数学爸爸’和‘语文妈妈’”此刻,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同学们有序地走过去与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握手,再次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仪式吧!这仪式,多么让人回味!

我静静地走到后面,一个人看着他们。我以为,这毕业聚会必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删除的仪式!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似火,永不熄灭!摸着一张张旧照片,我明白,仪式是死的,但感情却是活的,它将时时在我的心里荡漾!

我感谢那不可删去的聚会仪式!因为当中蕴含着一份真挚的感情!

【篇五:感恩之心不可无】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感恩许许多多人……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父母的怀抱,享受真挚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就够了。无非,父母仅要一点小小的回报——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与父母。据统计中国占百分之九十八的父母的选择无非就是这样。现在的我们还没有长大进入社会,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无非是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老师,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老师,给了我飞翔的翅膀;老师,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点一点地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进我们心灵的空间,让我们远离寂寞。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但渐渐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在这里他们永不言败。他们桃李满门,你我也是其中的一棵。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但有这个心就好了。无论你做了多少事,倘若没有感恩之心,那一切的一切都将是徒劳。

热门推荐
1砥砺前行,铺就心底的柔软
2天鹅
3班主任
4碎片化生活
5我爱夏天
6给妈妈的一封信
7吃货咪咪
8笔与爱
9点点幸福
10冬去春又来
11暑假的作文
12我敬佩的人
13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
14我的同学
15暑假的作文
16美丽的东台山
17其实这也是一种爱
18你好,高一
19介绍自己的作文
20大海是蓝色的
21我要赞美的人
22美丽的日出
23最美校园
24高考补课动员大会
25想象作文
26庆六一
27神奇马戏团观后感
28小小戏迷
29学英语的乐趣
30难忘童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